【三國演義】曹魏陣營

文武雙全,博覽經(jīng)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累遷五官中郎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為魏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結(jié)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tǒng)治,建立了魏國。在位期間,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制定實施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jù)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地區(qū)的統(tǒng)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文皇帝,廟號世祖,安葬于首陽陵。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于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shè)置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tǒng)治后期大興土木,廣采眾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逝于洛陽

太和六年(232年),生于任城王府。青龍三年(235年),選為魏明帝曹叡養(yǎng)子,冊封齊王。景初三年(239年),立為皇太子,同日魏明帝曹叡病死,曹芳正式即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正始十年,經(jīng)歷高平陵之變,曹爽倒臺,政權(quán)落入司馬氏手中。嘉平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和光祿大夫張緝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司馬師平定叛亂后,將曹芳廢為齊王,擁戴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繼位。西晉建立后,冊封邵陵縣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

正始二年九月乙未日(241年11月15日),生于東海王宮,自幼聰明好學,才慧早成,正始五年(244年),封為高貴鄉(xiāng)公,嘉平六年(254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除齊王曹芳后,擁立為帝,年號正元,曹髦文才武略,崇拜少康,不滿司馬氏專權(quán)秉政,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親自討伐司馬昭,為太子舍人成濟所弒,年僅十九歲

正始七年(246年),生于燕王宮,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xiāng)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以曹奐奉明帝之祀,立為皇帝。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后,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曹魏政權(quán),曹魏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后,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quán)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洛陽。

姜維出身天水姜氏。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魏天水太守馬遵懷疑有異心,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毌丘儉最初襲封父爵高陽鄉(xiāng)侯。魏文帝時期,擔任平原侯文學掾,結(jié)下深厚情誼。魏明帝登基后,歷任尚書郎、羽林監(jiān)、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等要職,仕途順利。勸止魏明帝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出任荊州刺史,參與邊疆防務。遷度遼將軍、護烏桓校尉、幽州刺史。
景初末年,配合太傅司馬懿攻滅割據(jù)遼東的公孫淵,進封安邑侯。
正始年間,兩次出塞遠征,摧毀高句驪王國,征服朝鮮半島,加號左將軍,出任鎮(zhèn)南將軍、豫州刺史。
東興之戰(zhàn)后,遷鎮(zhèn)東將軍、揚州都督,擊退了吳國太傅諸葛恪,加位鎮(zhèn)東大將軍。
正元二年(255年),不滿權(quán)臣司馬師廢黜魏少帝曹芳以及殺害好友夏侯玄、李豐,舉兵反抗,最終兵敗,在逃亡途中被殺害。

魏明帝太和年間文欽任牙門將、五營校督,后拜廬江太守、冠軍將軍,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黨在高平陵之變中被殺,文欽心中不安,執(zhí)政的司馬氏集團為了安撫文欽,升其為前將軍、揚州刺史,任職期間結(jié)交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擊退吳國太傅諸葛恪進攻,取得一定戰(zhàn)果。
正元二年(255年),文欽與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在揚州起兵討伐司馬師,兵敗后投奔吳國,被封為鎮(zhèn)北大將軍、幽州牧,封譙侯。甘露二年(257年),文欽隨吳軍援救起兵反抗司馬氏的諸葛誕,此后因被司馬昭大軍圍困,軍情告急,文欽與諸葛誕本就有矛盾,對文欽日益不滿的諸葛誕遂將文欽殺死。

諸葛誕在仕途中幾經(jīng)沉浮。嘉平三年(251年),遷鎮(zhèn)東將軍、揚州都督,受封山陽亭侯。帶兵攻打東吳,失利于東興之戰(zhàn)。后配合大將軍司馬師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進封高平侯,加號征東大將軍、司空,威名夙著,得人死力。他在得知夏侯玄、鄧飏被殺后,心不自安,起兵壽春,討伐大將軍司馬昭,得到東吳權(quán)相孫綝的支援。甘露三年(258年4月10日)戰(zhàn)敗被殺,夷滅三族。其麾下數(shù)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鐘會自幼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弱冠入仕,歷任要職。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司馬師征討毌丘儉期間,鐘會負責機密事務,又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奪權(quán)企圖。在平定諸葛誕之亂中,鐘會屢出奇謀,時人比為張良。累遷司隸校尉,朝廷大小事務無不參與,曾獻策殺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間,鐘會大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拜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鐘會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將其滅亡。蜀將姜維假意投降,意圖復國,鐘會與姜維共謀,遂打壓原同僚鄧艾,并以郭太后遺命之名,起兵于成都,討伐司馬昭,卻因部下胡烈等制造兵變而失敗,死于亂軍,時年四十歲。

鄧艾文武雙全,深諳兵法,對內(nèi)政也頗有建樹。他在曹魏西邊戰(zhàn)線防備蜀漢姜維多年。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

以門蔭入仕曹魏,歷任泰山太守,打退東吳孫峻進攻。后遷雍州刺史,參與魏滅蜀之戰(zhàn),負責牽制姜維退路,之后其部隊被時任鎮(zhèn)西將軍的鐘會收編。

三國時期議郎田疇從孫。魏文帝曹丕為稱贊田疇德義,賜田續(xù)關(guān)內(nèi)侯,入嗣田疇。
魏滅蜀之戰(zhàn)期間跟隨鄧艾征蜀。事后斬殺鄧艾父子。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后將軍,封為高唐侯,謚號威侯。初為袁紹部將,后歸順曹操,隨曹操征伐四方,屢建戰(zhàn)功。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登基為帝,封朱靈為鄃侯,增其戶邑。朱靈說:”高唐是我原來的籍貫?!坝谑歉姆庵祆`為高唐侯。
太和二年(228年)秋,魏軍伐吳。曹休從廬江南入合肥,滿寵軍向夏口。曹休深入敵陣。吳軍于無強口斷夾石以截曹休退路。曹休與戰(zhàn)不利,于是退走。幸得朱靈等從后來斷道,與吳軍相遇,敵軍驚走,曹休軍方才得還。
朱靈去世后謚號威侯。

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縣房。舉孝廉出身,授發(fā)干縣令,遷中山太守。頗有政績,遷司空(曹操)掾?qū)?。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參加洞口之戰(zhàn),跟從張遼擊敗吳將呂范,加號建武將軍,封宜城亭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凌參與石亭之戰(zhàn),跟從曹休征伐東吳,力挽狂瀾,歷任揚豫二州刺史,治境有方。齊王曹芳繼位,拜征東將軍,聯(lián)合孫禮擊敗東吳大都督全琮,進封南鄉(xiāng)侯,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為司空。嘉平元年(249年),代蔣濟為太尉。
嘉平三年(251年),不滿太傅司馬懿專擅朝政,聯(lián)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泄自盡,時年八十歲,夷滅三族。

孫禮早年被曹操征為司空軍謀掾。歷任河間郡丞、滎陽都尉及山陽、平原、平昌、瑯琊、陽平各地太守,后入朝任尚書。他為人剛毅而有勇略,曾為保護魏明帝曹叡而欲獨身搏虎。魏明帝駕崩后,孫禮擔任大將軍曹爽的長史。旋即外授揚州刺史,在芍陂抵御東吳大都督全琮,力戰(zhàn)破敵。后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問題上得罪曹爽,遭罷官,其后被起用為城門校尉。轉(zhuǎn)并州刺史、護匈奴中郎將。高平陵之變后,孫禮出任司隸校尉,他在所治理過的七郡五州之內(nèi)皆有威信,不久升任司空,封大利亭侯。
嘉平二年(250年),孫禮病逝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lǐng),官至驍騎將軍、給事中,曾率兵討伐鮮卑軻比能和步度根的叛軍。

魏將,受司馬懿密計前往詐降,但卻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反利用鄭文寫信引來秦朗劫營。后來諸葛亮得勝回寨,下令將鄭文處斬。再議取渭南之策。

與魏文帝曹丕親近友好,以為征南將軍,領(lǐng)荊州刺史,假節(jié)、都督南方諸軍事,攻拔蜀國上庸,平定三郡九縣,升為征南大將軍;江陵擊敗吳將諸葛瑾,升為荊州牧,封昌陵鄉(xiāng)侯。
黃初七年(226年),去世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后,依舊令孫權(quán)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病逝于江都

曹魏建立后,加位右將軍,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后,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并奪取上庸。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地區(qū)爆發(fā)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蜀將關(guān)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夏侯惇于是率領(lǐng)軍隊趕赴襄樊。曹操大軍到達摩陂,召夏侯惇同車,不經(jīng)通傳,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后受拜前將軍,督各軍還壽春,徙屯召陵。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fā)喪,賜夏侯惇謚號為忠侯,夏侯家也獲得優(yōu)厚待遇。

曹丕稱帝后,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以特進、右將軍的身份隨曹真抵御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zhàn)中大破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征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231年),司馬懿不聽張郃勸告,張郃迫不得已領(lǐng)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

魏文帝曹丕即位,曹洪出任驃騎將軍。因事下獄,得到卞太后的求情,免死貶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出任后將軍,受封樂城縣侯,累拜驃騎將軍。
太和六年(232年),逝世

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晉封陳侯。黃初二年,拜大將軍、大司馬,執(zhí)掌軍事大權(quán)。
黃初四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于吳將朱桓,郁郁而終,時年五十六

曹丕即位后,曹彰就國,為萬戶侯。黃初二年(221年),曹彰進爵為公。次年被封為任城王。
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陽朝見,因病逝于府邸

曹魏建立后,鎮(zhèn)守曹魏東線,都督揚州,多次擊破吳軍,誘降吳將。曹丕駕崩,曹休受遺詔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后,官至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封長平侯。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吳石亭之戰(zhàn)中大敗,不久因背上毒瘡發(fā)作而去世

先屬鮑信(曹操的恩人),后屬曹操。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敢于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稱贊“勝過古代名將”。關(guān)羽圍攻襄樊時,親率七軍前往救援。全軍覆沒,被收押在南郡。黃初二年(221年)輾轉(zhuǎn)返還魏國,最終官拜安遠將軍。被曹丕羞辱,慚恚而死

曹丕繼任魏王后,加呂虔為裨將軍,封益壽亭侯。再升任徐州刺史,加任威虜將軍。任用王祥為別駕,將民政事務都委托于他,為世人所稱贊。曹叡繼位后,改封萬年亭侯。呂虔死后,其子呂翻世襲萬年亭侯。

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擊退了孫權(quán)的進攻。史書稱他“在江夏數(shù)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死后追謚曰壯。
文聘駐守江夏數(shù)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敵國”,使孫吳不敢進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為列侯,又賜文聘從子文厚爵關(guān)內(nèi)侯。文聘死后,追謚曰壯侯。岱又先亡,又賜文聘養(yǎng)子文休爵關(guān)內(nèi)侯,文休死后,賜其子文武爵。

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為執(zhí)金吾,領(lǐng)有食邑三千戶。魏明帝時又加封五百戶,死后追謚為“威侯”。

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陽亭侯,遷鎮(zhèn)西將軍長史,阻止諸葛亮北伐,料敵精準,屢立戰(zhàn)功。正始元年(240年),擊退蜀國姜維。后累遷征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嘉平二年(250年),遷官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陽曲侯。
曹魏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去世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粲溢今古,卓爾不群?!辈⒃凇对娖贰分邪阉袨槠返谧罡叩脑娙?。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爽體態(tài)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zhuǎn)任武衛(wèi)將軍,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jié)鉞。與司馬懿并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從此,勢傾四海,聲震天下。
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后來任用私人,專權(quán)亂政,侵吞財產(chǎn),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nèi)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鄧飏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被加以謀反之罪而被屠滅三族。

孫資三歲失去父母,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長大后,進入太學,得到司徒王允賞識。舉孝廉出身,薦為縣令。刺殺謀害兄長的仇人后,全家避居他鄉(xiāng)。經(jīng)過好友賈逵推薦,投入丞相曹操帳下。歷任相府功曹、計吏、參軍,受到尚書令荀彧稱贊。曹魏建立后,歷任秘書郎、尚書右丞,遷中書令、給事中,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與劉放同掌機要,進爵關(guān)內(nèi)侯。
正始元年,加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六年,為衛(wèi)將軍,仍然兼領(lǐng)中書令。
嘉平二年(250年),為驃騎將軍、轉(zhuǎn)侍中,特進如故。三年(251年),孫資去世

司馬師為人沉著堅強,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譽,雅有風采。與父親司馬懿策劃高平陵政變誅殺權(quán)臣曹爽。在司馬懿死后接管其軍政勢力,獨攬朝廷大權(quán)。內(nèi)政上,司馬師制定了選拔官吏的法規(guī),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軍事上,司馬師也曾用計于新城之戰(zhàn)中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改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貛熗局胁∷溃瑫r年四十八歲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zhàn)功。累官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封新城鄉(xiāng)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魏王國建立后,以軍祭酒兼領(lǐng)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xiāng)侯。曹叡繼位后,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

衛(wèi)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仕官于曹魏,歷任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職。后以鎮(zhèn)西軍司、監(jiān)軍身份參與伐蜀戰(zhàn)爭。蜀漢亡后,與鐘會一道逮捕鄧艾;鐘會謀反時,又成功平息叛亂,命田續(xù)殺鄧艾父子?;貛熀筠D(zhuǎn)任督徐州諸軍事、鎮(zhèn)東將軍,封菑陽侯。西晉建立后,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征東大將軍等職,成功化解北方邊境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后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lǐng)太子少傅。后遜位,拜太保。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后,拜太尉,冊封壽鄉(xiāng)侯。反對曹丕征吳,沒有得到采納,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cè)ナ?,享年七十七歲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拜程昱為衛(wèi)尉,進封安鄉(xiāng)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歲

劉曄歷仕數(shù)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官職太中大夫、大鴻臚,封爵東亭侯。青龍二年(234年)去世

景初年間擔任護軍將軍、散騎常侍等職。
曹芳繼位之后,轉(zhuǎn)任領(lǐng)軍將軍,封昌陵亭侯,又代司馬懿為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蔣濟隨司馬懿推翻曹爽勢力之后,晉封都鄉(xiāng)侯,同年卒

曹魏建立后,歷任尚書令、鎮(zhèn)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后,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

曹魏建立后,擔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晉封博平縣侯。太和五年,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遷升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時晉升太傅,封定陵縣侯。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

曹丕在位期間,滿寵假節(jié)鉞,任前將軍。曹叡在位期間,受封昌邑侯,領(lǐng)豫州刺史。在石亭之戰(zhàn),跟從賈逵救出了曹休。曹休去世后,轉(zhuǎn)任到揚州,接任征東將軍,負責揚州的對吳作戰(zhàn),屢有功勞。
后因年老被朝廷調(diào)回中央擔任太尉。正始三年(242年),病逝

曹丕繼魏王位后,董昭任將作大匠。曹丕稱帝后,升任大鴻臚。此后先后擔任侍中、太常、光祿大夫、太仆等重要職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轉(zhuǎn)任衛(wèi)尉。太和六年升任司徒。青龍四年卒

曹丕受禪登基后,封杜畿為豐樂亭侯,官至尚書仆射。后在陶河試航時遇上大風沉沒,杜畿淹死,享年六十二歲

魏明帝即位,封辛毗潁鄉(xiāng)侯,食邑三百戶,后為衛(wèi)尉。青龍二年,諸葛亮屯兵渭南,司馬懿以辛毗為大將軍軍師,加使持節(jié)號。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衛(wèi)尉。不久后逝世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時,在朝廷任職,德才兼?zhèn)?、剛正不阿。原甘谷縣文昌宮西側(cè)尚有楊氏家祠,內(nèi)懸“兩代尚書”匾額,即指楊阜和楊豹而言。

后來田豫常年鎮(zhèn)守曹魏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勛;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zhàn),在成山斬殺周賀,于新城擊敗孫權(quán)。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魏明帝時期,擔任大將軍曹真和司馬懿的軍師,抵御蜀漢進攻,拜太中大夫,受封平陽鄉(xiāng)侯。卒于任上

曹丕稱帝,領(lǐng)吏部事,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
明帝繼位后,進爵東鄉(xiāng)侯,后轉(zhuǎn)侍中,加光祿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陳矯去世

曹丕自立為帝之后,丁儀被滿門抄斬。

三國時期魏國沛郡人,丁沖之子,丁儀之弟。博學有才,因與曹植親善被文帝曹丕所殺。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歷任魏國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nóng)中郎將、度支尚書,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時期,歷任大司農(nóng)、驃騎將軍、大司空等職。
正始六年,去世,時年七十五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nóng)校尉)官職都不太高,于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么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后,徐庶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