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SD】告別起手式,探索極具風格的藝術家Tag之一
大家好,我是小志Jason,一位正在探索AI領域的程序員。
自從接觸Stable Diffusion(以下簡稱SD)以來,我學到了各種各樣的起手式,其中比較經(jīng)典的包括:
masterpiece、best quality、ultra-detailed、extremely detailed CG unity 8k wallpaper、dynamic angle、floating、finely detail、depth of field等等。此外,還需要添加各種權重,俗稱彩虹屁。
我從去年10月份開始使用SD,一直在使用這種“起手式”。然而,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我越來越感覺到這些“起手式”存在特定問題。例如,“extremely detailed CG unity 8k wallpaper”這個長tag會讓生成的圖像具有一種特有的“CG”感和油膩感。漸漸地,我越來越反感使用這些“起手式”,但是如果不使用它們,我又感覺畫面的內容細節(jié)不夠豐富。這該怎么辦呢?
還記得去年10月份,SD Webui中有一個功能叫做“隨機藝術家”,它的作用是給prompt添加一個隨機的藝術家名字。雖然這個功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取消了,但是這個啟發(fā)了我。藝術家?是不是可以給已有的tag添加藝術家的名字,讓藝術家的風格影響tag,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呢?
經(jīng)過查詢,我找到了一個Google Sheet,其中記錄了別人整理的SD1.5能夠觸發(fā)的藝術家名字列表和大概的效果。根據(jù)這份列表,我自己也使用dynamic prompt跑了500個藝術家的名字,以了解哪些藝術家的名字能夠產(chǎn)生哪些效果。(谷歌文檔在文檔的最下方)
藝術家tag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SD1.5的模型基本都能夠觸發(fā),甚至都不需要下載lora。
我們先看看tag原圖:

1girl,choker,cropped jacket,hair bow,bracelet,pink dress,brown boots,very long hair,strapless red dress,high heels,solo,abstract backrground,polar forest,
負面用了一堆embedding進行限制,(這個也限制了一些藝術家的發(fā)揮,但是可以避免作畫過度崩壞,整體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Steps: 35, Sampler: DPM++ 2M SDE Karras, CFG scale: 7, Seed: 4102900933, Size: 512x768, Denoising strength: 0.35, Clip skip: 2, Hires upscale: 2, Hires steps: 20, Hires upscaler: 4x_NMKD-Superscale-SP_178000_G, Eta: 0.67
基于上面的設置,在Prompt最開始的地方加入By {藝術家的名字},來觸發(fā)藝術家的風格,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我覺得極具風格的10個藝術家tag:
by Victo Ngai,

by Anton Mauve,

by Henri Matisse,

by Shinji Aramaki,

by Anthony van Dyck,

by Gjon Mili,

by Peter Elson,

by Thomas Kinkade,

by August Macke,

by Canaletto,

今天先分享10個,后面還有90個不同風格的藝術家,85個對攝影藝術家tag,87個背景平面化藝術家tag。所以請多多關注,點贊,分享,讓我有繼續(xù)寫下去的動力,謝謝你哦。
藝術家谷歌文檔: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SRqJ7F_6yHVSOeCi3U82aA448TqEGrUlRrLLZ51abLg/edit#gid=1533595411
QQ群 小志的AI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