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祛濕——工藝使然也
上一篇《六堡茶祛濕——“地勢使然也”》,有說:“津停為濕。津停之因,則是脾臟運化力量弱,而濕又會加重健運力減弱。健運力減弱,根源是身體正氣、也就是陽氣弱?!?/p>
那么,影響人體正氣或說陽氣減弱的原因有哪些呢?壓力大,睡眠不好或睡眠不守時,暴飲暴食,冷飲或甘肥厚味......再有就是寒涼之物入腹。這寒涼之物,例如各種酒,牛奶,豆?jié){,竹筍,還有就是茶性寒涼的茶。所以說,拿來祛濕的茶,就不能是茶性寒涼的。
在“地勢使然”利于茶葉發(fā)酵和陳化的廣西梧州區(qū)域范圍內,如果可以用工藝驅除茶葉鮮葉的寒性,使之茶性平和,活性好,微生物豐富,定然祛濕效果更好。工藝如何才能做到呢?
要驅除茶葉鮮葉的寒性,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在鮮葉第一次干燥之前,要發(fā)酵和用陽性少火烘干。
發(fā)酵好理解,什么是陽火?什么又是少火呢?我此前的頭條文章《茶葉工藝之“火”的陰陽之辨》和
《茶葉工藝之“火”的少壯之辨》已經有分享,這里只簡單說結論:柴火,炭火等是陽性火;烘干時候茶葉葉內溫度不超過55度為少火。陽火,主要用來驅除寒性,少火主要用來讓茶葉保持活性,利于充足茶氣(能量)的形成和微生物菌群的生成。茶氣是通暢人體氣脈,提升陽氣的;微生物是幫助小腸受盛化物的,這些都指向了祛濕效果。
要讓茶葉高活性、高茶氣、高熟化,進而高微生物菌群,二次發(fā)酵工藝其中特別是對“少火”的應用,非常關鍵。之所以說關鍵,主要是因為“少火”對應的是發(fā)酵總時間會延長,加工成本會提高,現(xiàn)代科技之下,這一點多少有點“挑戰(zhàn)”人性。要追求茶葉發(fā)酵之后達到的“四高”,“地勢使然”是助緣,匠者之心是主緣。而“地勢使然”的助緣之下,工藝而成的茶性平,高活性、高茶氣、高熟化、高微生物菌群,則對應的是祛濕效果顯著。
茶葉的工藝,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這句話,可能更符合50年前特別是100年前的中國,因為過去的那些歲月,茶葉的加工更多的是時下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決定的,匠人更多是“法自然”;而現(xiàn)在則不然,科技的發(fā)展,茶葉的加工,茶葉的具體呈現(xiàn),更多因素是匠者“法”什么而運用機械科技的結果。
要讓做出來的六堡茶,在“地勢使然”的天然優(yōu)良基礎上,祛濕效果顯著,現(xiàn)代科技之下,匠者的一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之心,一顆求真求善之心,似乎更加重要。畢竟,科技讓樹葉變成茶葉變得更加容易了。
六堡茶祛濕——“地勢使然也”;
六堡茶祛濕,工藝使然也——工藝如果再更好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更好的運用現(xiàn)代科技,放大“陽火”“少火”的作用,放大微生物的滋養(yǎng)環(huán)境的形成,則六堡茶的祛濕效果必然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