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誣告別人什么罪,你也要判什么罪!誣告與反坐

課代表來啦!請大家?guī)兔斏先ィ≈x謝!

總結(jié):連坐可能在道德上覺得符合直覺,但是在法律大眾社會中需要分情況討論。
反坐:按照誣告的罪進行處罰
例子:你誣告別人殺人,自己也按照殺人罪處罰
1979年刑法
當時誣告陷害罪采取的類似 規(guī)定了138條
??嚴禁采用任何方法手段誣告陷害干部群眾
??凡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參照所誣陷的罪行性質(zhì),情節(jié)后果和量刑標準給予刑事處罰
1997年刑法【改變】
當時給出誣告陷害的具體刑罰幅度
??3年以下
??情節(jié)嚴重3-10年
清末
《大清刑律草案》
??爆發(fā)著名“禮法之爭”
??爭論點:誣告是否應(yīng)該反坐
① 法理派:對誣告行為加以區(qū)分“民事” “刑事”,誣告者和審核機關(guān)都有責任(應(yīng)該進行調(diào)查甄別)
??造成司法機關(guān)怠惰 瀆職
②禮教派:不符合中國現(xiàn)狀
設(shè)置更多懲戒層次
??推廣困難(民眾受教育程度不高)
??中國歷年憑借“口供”來定罪量刑
??國外憑借“證據(jù)”來定罪量刑
宏觀看待兩個教派
??誣告反坐:定罪量刑“口供”中心主義
??導(dǎo)致刑訊逼供泛濫
法家思想
??以刑去刑
??商鞅的《商君書》“以殺去殺 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
??執(zhí)行死刑,為了以后沒人繼續(xù)觸犯。
??用刑罰遏制犯罪
??從重量刑??民眾畏懼??不敢犯法??最后不需要用刑
??輕罪之間適用重刑(法家)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豁出去了
??S法不同
??人的尊嚴被徹底踐踏
??刑罰也不能保證每次都準確

例子: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 秦始皇年代 漢朝

竹簡里就有“反坐罪”(反其罪)
“賞告”
獎勵揭發(fā)、檢舉他人犯罪的獎賞制度
知情不報罪
賞告和檢舉之間 法家認為這也需要??
秦國商鞅
連坐--鄰伍連坐,以十家為一什,五家為一伍
什伍之間相互有告奸、舉盜的責任
二世而亡??因為重刑
筆記已完結(jié)!請幫忙給筆記點個贊謝謝!這對我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