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A股:我用一只母雞,就能把股市給你講明白了
一個故事看懂股市的本質(zhì):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只母雞。
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
但是,母雞們又不愿意像這樣日復(fù)一日的吃草,下蛋。
于是
1:股票的產(chǎn)生

一天過去了……




于是,猴子的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猴子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
啥叫市盈率?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lǐng)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
這個數(shù)字,越低越好。
2:股東的權(quán)益

一年過去了……

又過了一年……


沒過多久,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


于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quán)交易發(fā)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
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3:市場的形成
從此之后,動物圈算是炸窩啦~~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wěn)穩(wěn)下蛋的母雞們。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了解母雞;
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4:股價
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大膽的猜想!


那么在許許多多個夜晚,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么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
原因很復(fù)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想娶媳婦兒急需用錢。但無論什么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壞處。
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