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頂峰期間國土包括了哪些地方?
文/魚尾
唐朝巔峰疆域是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 這年唐朝疆域達到1239萬平方公里。其其疆域包括了東亞大部分地區(qū)、北亞一部分地區(qū)、中亞一部分地區(qū)、東南亞一部分地區(qū)以及西亞一部分地區(qū)。

東亞部分,經(jīng)過唐高祖時期的唐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到總章二年,疆域已包括華北、江南、東南(無臺灣澎湖)、嶺南(包括海南)、西南(云貴川大部,無云南西雙版納等邊陲,也無青海西藏,西陲止于青海湖)、西北(除準噶爾盆地外的整個新疆以及陜甘寧和內蒙中西部)、東北(僅有遼寧和吉林南部,無吉林北部、黑龍江以及內蒙的呼倫貝爾)。此外,在唐滅東突厥汗國、百濟王國和高句麗王國并在黃海擊敗來援百濟的日本海軍后,唐朝東亞部分還包括整個外蒙、朝鮮半島北部和西南部。

北亞部分,經(jīng)過掃平東突厥汗國和薛延陀汗國的戰(zhàn)爭后,唐朝此時疆域從外蒙伸展出去,包括整個貝加爾湖、葉尼塞河上游,最北端到安加拉河。

中亞部分,在滅高昌王國和西突厥汗國后,唐朝疆域從新疆往西延伸,直到咸海。包括今天哈薩克斯坦東部、整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東部。

東南亞地區(qū),承繼隋朝南土,僅占有以交趾(今越南河內)為中心的北越地區(qū)。
西亞地區(qū),橫掃西突厥后,包括整個吐火羅(今阿富汗全境)。
但唐朝這一最大疆域僅僅持續(xù)了兩年左右就出現(xiàn)了收縮。東北地區(qū)在百濟和高句麗被滅后,原居于朝鮮半島東南風的新羅王國與唐朝迅速由同盟轉入戰(zhàn)爭,不久就襲取了整個原百濟地區(qū),占有整個半島南方。
西端吐火羅地區(qū)(也就是阿富汗),隨著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東征而全部失去。并且,由于阿拉伯帝國在西亞中亞影響力的加強,唐朝西北疆域也從咸海收縮到巴爾喀什湖。

但這些地區(qū),都是唐朝十分邊陲的地方,本來唐朝也沒在這些地方駐扎多少軍隊以及派流官管理,有的地方根本無一兵一官,丟了也就丟了,無傷大雅。對建都長安的唐朝來說,只要牢牢控制河套、西域核心以及隴右河西就行。
更確切說,那些邊陲地區(qū),都是唐朝勢力范圍。古代王朝國家并無近代國家主權這一概念。特別是對于我們東方的王朝帝國來說,只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