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做了不好惹的人,我的生活好過多了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我們都太熟悉了,平時經(jīng)??梢月牭?。真正的討好型人格是一種社交障礙,當(dāng)事人不僅容易有抑郁傾向,也會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
您身邊或者你自己是不是有這樣人:
? 小心翼翼地對待身邊所有人無法拒絕任何人的請求,即使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自己感到十分不適;
? 習(xí)慣性察言觀色,去到任何場合都主動找話題,害怕沒有面面俱到;
? 被別人夸贊時,會感到羞澀、難堪,甚至用激烈的言辭反駁對方;
? 他們毫無自我邊界,別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就是我心情的晴雨表,所以情緒波動總是很大......
總之,不惜一切代價,圍著別人的感受打轉(zhuǎn)。
長久下來,我看似擁有了不錯的人緣,可“麻煩”也隨之增多。
朋友們喜歡找我?guī)兔?,婆婆老公都覺得我做臟活累活理所當(dāng)然,公司的雜事也經(jīng)常會分配給我......
說實話,那時候我特別討厭自己:為什么我明明不愿意,卻要一味曲意迎合,讓自己活得那么不快樂?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如何破除這種情況呢?那我們首先要從討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說起。

01“討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討好型人格”?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在戀愛婚姻中,這個人的行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往往很卑微。
習(xí)慣委屈自己討好別人,雖然自己心里面也特別委屈,但就是改變不了討好對方的行為。
遇到了矛盾,沖突,往往會選擇主動讓步、道歉、認錯,選擇妥協(xié),以此來結(jié)束一場矛盾。
而導(dǎo)致這種性格的產(chǎn)生,往往離不開原生家庭。以下三種家庭易出現(xiàn)討好型的孩子:
父母關(guān)系不好,經(jīng)常爭吵、冷戰(zhàn)的原生家庭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關(guān)系不好經(jīng)常爭吵的話,孩子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他甚至是會把父母關(guān)系不和的過錯攬到自己的身上,覺得是自己不好,爸爸媽媽才會經(jīng)常吵架冷戰(zhàn),而這會讓孩子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負罪感和恐懼感。
他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可以讓父母不要再爭吵,同時也擔(dān)心父母會拋棄自己。
在這種愧疚和恐懼的心理的影響之下,孩子可能會下意識的學(xué)會討好父母,時間久了,就容易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也許一生都難以改變,難以擺脫。長大以后因為性格的原因,也容易受委屈,還不容易過得幸福。

喜歡威脅、打擊孩子的原生家庭
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更差,所以難免會犯錯、會不聽話,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教育孩子,孩子多半也是會聽的。
但是很多父母往往沒有這個耐心,脾氣上來了就忍不住威脅甚至是打擊孩子,希望孩子聽話不要惹事。在孩子需要鼓勵和安慰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打擊和威脅,這種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
父母偏心或者是忽視孩子的家庭
小孩子天生渴望父母的關(guān)愛,一些家庭父母總是在忙,忽視子女,有的子女會怨恨父母,但是也有的子女,會一直渴望。
甚至是會做出一些刻意討好父母的行為,希望能夠得到一些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這種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
此外,在二胎或者是多子女家庭中,那些父母偏心之下被忽視的孩子,也容易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
就拿二胎家庭來說,若是生完二胎以后父母都更加偏心二寶忽視大寶,大寶可能會變得更乖更孝順,希望父母可以多關(guān)注自己一些。這種情況下,真的希望父母可以看到孩子的渴望和真心,別總是忽視。最后孩子若是養(yǎng)成了討好型人格,這一生也許都很難改變、很難擺脫了。

“討好型人格”讓我們活得很累
如果你很不幸,你恰好就是討好型人格。
那么在人際交往中,在工作與同事的相處中,你總是會處于一種劣勢。
與人交往中你的狀態(tài)顯得比較卑微,你總是付出很多那個;
在工作與同事相處時,你敢怒不敢言,與你平級的人指使你工作,最后卻不愿意與你分享勞動成果,你也敢怒不敢言。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的缺陷,很被動,很容易吃虧,并且還不敢當(dāng)面去反駁對方。
為什么不敢當(dāng)面反駁?
因為內(nèi)心的怯弱,不敢與對方產(chǎn)生沖突,擔(dān)心將自己處于很不利的地位。

“討好型人格”在戀愛婚姻中也讓我們處于劣勢:
這種性格的人在戀愛、婚姻中,往往是比較被動,比較卑微的一方。
因為她總是要看著伴侶的臉色做事情,如果伴侶不開心了,那么她立馬就委曲求全,先認錯道歉,可憐巴巴。
在感情中,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是付出比較多的,以換來伴侶的一句夸贊為榮,卻絲毫不為自己的利益和委屈考慮。
但這種性格的人卻忽略了一個問題:感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兩個人不斷努力,共同進步,共同為對方好。
如果在這段感情中,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只有你一個人在付出,往往最后的結(jié)局會很慘;一種可能是對方不珍惜你,一種可能是你被傷害了,然后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所以,無論是戀愛也好、婚姻也好,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占不到上風(fēng);想要抓住自己的感情,首先要學(xué)會改變。

如何從心理上改變討好?
阿德勒的思想,會幫你建立起一套內(nèi)部自尊體系。
首先,我們要有自己的界限。
我們要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別人的事。生活中的很多煩惱,都來源于對別人的事妄加干涉,或者是自己的事被別人干涉。
比如說,我按照自己認可的標準,做好了工作,這是我的事。如果領(lǐng)導(dǎo),對這樣的工作結(jié)果,不滿意,那就是他的事。
假如你在與人交往相處的過程中,對方讓你做一些不屬于你分內(nèi)的事情,或者說對方的要求讓你難以接受,那么你就勇敢去拒絕。
不要擔(dān)心會與對方產(chǎn)生矛盾,學(xué)會拒絕才能提升你自己的生活幸福感,當(dāng)你第一次學(xué)會拒絕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可以生活如此輕松。
其次,在心理層面上,不要追求他人的認可。
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天然就喜歡被認可,討厭被指責(zé)。
但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別人也不會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認可,在意外界的評價,那我們最終,只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而喪失自我。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在人際關(guān)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不被別人接受。
也就是說,“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事情;但至于“你是否討厭我”,就和我無關(guān)了。

做個“不好惹”的人
面對無禮要求,無理取鬧的人,就應(yīng)該學(xué)會說不。
這里的不好惹不是指不近人情、冷漠,而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自我肯定。
讓自己活得更加有棱有角。具體怎么做呢?
豐富自己,增強自身實力
因為自己實力夠,所以我夠自信,有底氣不妥協(xié)不退讓。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自己舒服這個很重要,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我會考慮會衡量。
學(xué)會拒絕,勇敢說“不”
很多人是因為不敢拒絕放大了自己的討好
怕拒絕別人氛圍尷尬?怕關(guān)系受到影響?
其實越是委屈自己,忍氣吞聲反而會讓別人覺得可以得寸進尺。
注意拒絕方式
很多人和場合我們直接拒絕是有點困難,可以試著表達自己的難處,替對方尋找替代方案。
培養(yǎng)氣勢
多鍛煉,在被人欺負或者拿捏的時候,拿出氣勢回擊,哪怕裝也要有氣勢,就當(dāng)給自己上場練習(xí)。時間久了,再去反擊就不會唯唯諾諾。

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
剛剛說的反擊氣勢,不是指那種像潑婦罵街式的反擊,是學(xué)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對方知曉。
比如:你這樣做的時候,我覺得很……(自己感受),我希望可以……(自己觀點)。
當(dāng)你變得不好惹之后,反而開始害怕你了,眷顧你了,會想盡辦法迎合你,討好你。
不好惹,并不是要做回舊社會的“野蠻人”,也不是一言不合就“一哭二鬧三上吊”。
而是一種姿態(tài):有脾氣,有底線,有原則,有棱有角,不活在他人的評價里。
要活得有意義,就不要戴著面具去生活,更不能活在別人的言論里,最終受害的只有自己。
人這一輩子,誰都不容易,學(xué)著任性一點,學(xué)會拒絕,別死要面子活受罪,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