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從定位到執(zhí)行的全方位攻略!
原創(chuàng):陳思煒
編輯:小知(公眾號“知己職彼”編輯)
已委托律師對本賬號發(fā)布的內容維權,從不發(fā)律師函,直接傳票,侵權必究。
自從那個男人之后,
時間管理,這個詞,
便有了些別樣的意義......

不過調侃歸調侃,
但誰不想掌握一套時間管理的本領呢?
問題在于市面上充斥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方法論,
更重要的是,全在瞎扯淡。
沒錯,我全看過......
當然也不是全白看,至少我知道了,
時間管理這玩意實踐才能出真知。
接下來的內容不玩虛的,只談干貨。

接下來,我會把這張思維導圖庖丁解牛,分成三個大塊:定位、規(guī)劃、執(zhí)行。

1. 時間管理的核心導向——“木桶短長短板”原理(陳思煒原創(chuàng))
「木桶原理」都聽過吧!
這貨有兩種解讀,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p>
and
“如果把一個木桶斜過來,便能盛下更多的水,而此盛水量則是由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決定?!?/p>
簡單來說就是:
要么死磕長板,
要么補補短板。
兩種理論看似相互矛盾,但其實不然,我在文章陳思煒:木桶原理?對職業(yè)發(fā)展而言,該遵循短板理論還是長板理論??中寫到過:
木桶原理的短板理論和長板理論是一組動態(tài)平衡組合理論,因個人職業(yè)定位和規(guī)劃的不同而不同,隨人們的職業(yè)發(fā)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
看著是不是像專家常說的正確廢話?
我們給它結合“時間管理”掰開揉碎了講:
很多人以為時間管理就是效率。
“在規(guī)定時間內干最多的事兒”,
這話對也不對。
時間規(guī)劃確實最終服務于“成事”的效率,
但不等同于把精力聚焦在某件具體的事兒上,
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
才是最大的效率,
更進一步,
知道現在對于未來的影響,
甚至用未來的判斷去調整當下的行為。
這才是時間管理的內核。

2. 時間管理實操的三步
2.1 定位
2.1.1 確定方向
明確自己的「大方向」是否是經過深思熟慮,且相對是最優(yōu)的。
這點可相當重要,多少英雄好漢都是倒在這步。
世上哪條路是永遠一帆風順的呢?
每次失利都陷入自我懷疑的內耗顯然不是一件效率之事。
2.1.2 目標拆分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
「時間管理」是要具體解決什么問題?
朝具體怎么樣的「定位」目標去努力呢?
一定是面對足夠有難度的大目標才有必要搬出「時間管理」的概念來嘛!
舉例:如果我們的目標是作為大三學生把托福在9個月的時間里考出100+。
第一個維度:測算平均每周可用于學習托福的時間
每周總時間24*7=168小時
每周睡眠時間7*7=49小時
保證校內成績不低于3.5需要平均每周學習時間7*6=42小時
每周其余生活時間占用3*7=21小時
剩余時間約為=168-49-35-21=56小時
第二個維度:測算需要每日進行的常規(guī)學習的時間
托??荚嚨幕A是詞匯,而根據抗遺忘的記憶規(guī)律等常識,判斷出詞匯學習需要每日進行,然后根據:
自己的詞匯量基礎和托福100+必須滿足的差距
正常人學習詞匯量積累速度和自己的記憶力水平
制定出前2個月每天花不少于1.5小時背單詞,之后保持每天不少于0.5小時用于鞏固,每周需要10.5~3.5小時單詞學習時間。
第三個維度:測算每個題型需要投入的時間
托福題型的四大部分聽說讀寫中聽力占到大頭(除了閱讀不涉及聽力,寫作和口語部分都涉及到先聽懂再答題的題型),然后根據:
聽力的提高需要精聽+聽力專屬詞匯
聽力精聽每日3篇所需1小時+聽力詞匯所需耗時
聽力做題時間每日1.5小時,閱讀每日1.5小時,寫作口語每周4小時
制定出每日3篇精聽1小時+聽力詞匯利用休息放松等碎片時間學習,每周聽力+閱讀+寫作+口語的總時間為(1.5+1.5)*7+4小時=25小時,共7+25=32小時
第四個維度:測算需要循序漸進練習的各類套題的時間
托福各類練習題的套題難度差別很大,這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是合理的復習節(jié)奏,因此根據
難度上OG里的3套題>TPO1-20>最新prep10套>TPO21-54
每套題需2小時完成
每套題需1小時分析錯題和總結
每周3套題
制定出每周需(2+1)*3=9小時做套題,(3+20+10+34)/3=19周,約5個月
第五個維度:每周整體托福備考節(jié)奏確認
前兩個月:10.5+32+9=51.5小時(在56小時可支配時間內)
兩個月后:3.5+32+9=44.5小時(在56小時可支配時間內)
至此,初步目標拆分和初步規(guī)劃思路已定
2.2 規(guī)劃

2.2.1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被分成事件外和事件內:
前者指在開始做一件事件之前,要做好計劃和準備。
后者指在做事件過程中的控制和調整。
(1)事件外
事件外通常會用到多任務優(yōu)先級管理的方法,

一個相當經典的模型,
根據緊急性和重要性,
把日常繁雜的任務分成了四大類,
我們會驚訝地發(fā)現,
其實用不著手忙腳亂,
因為生活里需要馬上做的事并不多。
結合這個圖示還能衍生出一個新方法,
加減法法則:
加減法法則是一種在安排時間時,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情況,
增加或減少某些任務或活動的原則。
一般來說,應該增加對自己有益或有意義的任務或活動,
減少對自己無益或無意義的任務或活動。
舉個例子:
1、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
你們在山坡上相遇,
兩個人聊了半天,
他的牛吃飽了,
你的柴呢?
2、你還是打柴的,他還是放牛的,
打柴人今天一無所獲,
但是通過與放牛人聊天,
知道了東面的山上柴樹多,
西面山上有個懸崖,路不好走,
第二天收獲滿滿回家了。
3、你又是打柴的,他也是放牛的,
你們決定在村口合作開一家賣牛肉串的店,
你打的柴烤出來的牛肉串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他的牛吃草純天然,
三年后你們開了50家店,
五年后你們公司上市了。
避免第一種,保持第二種,發(fā)掘第三種。
(2)事件內
在做事時要時刻注意多維度進度管理,
就像大公司的種種erp系統(tǒng)一樣,
凡管理,先監(jiān)控,
要監(jiān)控,必記錄!
對于生活種種事務的處理亦然如此,
通過對記錄的分析和處理,
會發(fā)現:
大部分事務對于我們最終目標的影響,
符合82定律?,
也就是說80%的事可以被適當優(yōu)化,
進而產出更高效的時間管理法。
但也不能總大改自己的計劃吧,
這時候就要用到小步試錯法,
一種互聯(lián)網產品開發(fā)思維。
把任務分成多個小步,
每個小步都有目標、資源、時間和計劃,
完成后記錄下來,進行復盤,
以便改進下一個小步。
小步一般越短越好,最多四周。
過程中少糾結,多做。
2.2.2協(xié)作管理
協(xié)作部分的絕大數問題,
只要做好這三點,即可迎刃而解。
明確目標和分工:
在開始一個協(xié)作項目之前,要明確項目的目標、范圍、進度、質量和風險,并且分配好每個成員的職責和任務。這樣可以避免重復工作、資源浪費和目標偏離,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溝通機制:
在協(xié)作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及時??梢允褂酶鞣N溝通工具,如電話、郵件、微信、飛書等,定期匯報工作進展、反饋問題、分享經驗和資源。同時,要注意溝通的方式、語氣和禮貌,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感受,避免沖突和誤解。
利用協(xié)作平臺:
在協(xié)作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協(xié)作平臺或軟件,如Teambition、Tower等,來管理項目的進度、任務、文檔等。這些平臺或軟件可以幫助協(xié)作成員實時查看項目的狀態(tài)、分配和完成任務、上傳和下載文件、評論和討論等,提高協(xié)作的便捷性和效果。
2.3 執(zhí)行

前情提要:
這部分都經本人親身體驗,保證有效,
有些方法寫進了前些年出版的《方向的力量》中。
2.3.1時間維度
在時間維度要做到“開源節(jié)流”。
再強大的思想也要依托在健康的身體上,
開源是延長有質量生活的前提,
也是保證效率時間的重要手段。
(1)精力
站在提升精力的角度來說,
我首推有氧,特別是慢跑這類不太受限于場地的運動。
出于最大化“精力&體力”的角度,
只在健身房擼鐵不是不行,
而是對提升心肺功能的作用不夠直接。
身邊朋友、親人和同事常問我,
為啥看我中午從不午睡,也幾乎不喝咖啡或濃茶。
卻能在每年355+工作日,朝8晚11的工作中可以堅持下來,
我想秘訣正在于此吧:
我從16年開始堅持慢跑,至今已經連續(xù)跑了347周。
不追求成績,只求定期“充電”,保持足夠高的“體力池”。
且極少熬夜,寧可早睡早起。
(2)斗志
自我激勵有時也被稱作打雞血,這不難理解:
在很多場景下,為了幫助自己或他人鼓起勇氣,增強自信,
打雞血灌雞湯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還記得當年初入職場從事前臺性質工作時,大佬就總拿某島國全國第一保險銷售人員的案例來啟發(fā)我們,該最早的一批百萬圓桌俱樂部成員在每次面見客戶之前都會先跑進衛(wèi)生間,面對鏡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客戶是我的!剛八代!”
這種集體行為也被稱作抱團取暖,
雙方在有共同的愿景、價值觀和責任感下,
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協(xié)調和合作機制,
進階地分享私人的資源、信息和經驗。
節(jié)流意味著減少對時間的浪費,
關鍵就是:
重要之事絕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牽絆。
學會拒絕別人,這是第一步。
我把它分為了三種:
回不回
莎士比亞說過:
回還是不回,這是個問題。
首先看對方的請求是否三合(合理、合法、合情)。
是否符合你的個人邊界、利益和能力。
不能或不想做的,就拒絕;
可以或愿意做的,就考慮。
何時回
此前提到的多任務優(yōu)先級管理,
在這里也可以用上。
非常緊急或重要的,盡快回復;
不太緊急或重要的,適當推遲回復;
不太明確或需要你做出決定或承諾的,
就先詢問更多細節(jié)或條件,然后再回復。
怎么回
看菜下碟,
根據雙方的關系、性格、態(tài)度,
以及你想要維持或改善與對方的關系。
親密或熟悉的人,用隨意或親切的語氣回復;
陌生或正式的人,用正式或客氣的語氣回復;
固執(zhí)或敏感的人,用委婉或溫和的語氣回復。
總之,在回復時,要選擇合適的語言和表情,
同時考慮對方的反應和感受,避免引起誤解或反感。

除開源節(jié)流外,
簡單原則和赴約確認也是相當重要的時間管理技巧。
簡單原則
在做事情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復雜度和選擇,
從而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提高效率和質量。
簡單原則可以應用于各種領域和場合,
如設計、管理、生活等。
但是,簡單原則并不意味著一刀切或者忽視細節(jié),
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目標來做合理的取舍和優(yōu)化。
過度簡化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
如失去個性、創(chuàng)新、靈活性等。
因此,簡單原則需要結合實際和理性來運用,
而不是盲目地遵循。
赴約確認
隨著工作內容越來越繁雜,
條件越來越不允許我們隨性面對“爽約”。
我曾為了面試一個候選人,從外地趕回公司,卻發(fā)現對方沒有按時出現,而且沒有提前通知我。聯(lián)系對方后,才知道他有特殊情況,想要推遲面試,而且他之前發(fā)的郵件我沒有收到。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提前確認約定時間,以免出現以上的問題,這樣做可以節(jié)省時間,也可以體現對自己和對方的尊重和守信。
2.3.2效率維度

(1)抗干擾
我將抗干擾分為兩種:
1. 深度學習/工作時為自己創(chuàng)造安靜的、積極的環(huán)境。
為什么圖書館里自習的效果往往優(yōu)于在宿舍?
為什么戴著耳機聽歌學習有時候效果更佳?
原因正在于此。
2. 練習主動抗干擾能力。
舉個例子,
之前在教托福的過程中,我曾建議學生為應對真實考場復雜的環(huán)境:
考生在9:00-9:30均可入場導致間歇產生的腳步聲、考生和監(jiān)考老師的交流聲、已進入聽力環(huán)節(jié)的學生受剛入
場學生的影響,已進入口語環(huán)節(jié)的考試受身邊正在進行聽力部分的考生耳機里的響聲影響。
所以要在考前幾周開始打開電視模擬嘈雜的環(huán)境來做模考。
(2)碎片化與集中化
深度學習和碎片學習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
按80/20的比例分配,才能最大化這種組合學習模式的價值。
感興趣可以讀一讀《深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這本書,
我附上我之前讀后完成的思維導圖供大家參考。
(3)勞逸結合
一個人一天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這也是番茄工作法和有無意識切換背后的原理。
前者側重于勞與休之間的結合,
后者則把重點放在了工作的分類上。
番茄工作法
利用定時器(25:5)分割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
有助于提高專注力和效率。
有無意識切換
做了一段時間的強腦力勞動后,
輔以一些機械式、不消耗精力的工作,
作為某種程度上的休息。
(4)有輸入必有輸出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費曼學習法,
我在這篇文章中有具體講過:
(5)有發(fā)散必有批判
復盤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法,
它讓我們回顧和分析過去,
發(fā)現優(yōu)缺點,找到改進辦法,避免錯誤,增加自信。
每次都能學到東西,不斷進步。
以下是一些復盤的技巧。
定期復盤:
復盤不應該是偶爾或者隨意的行為,而應該是一種有計劃和有系統(tǒng)的習慣。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的周期,設定一個合理的復盤頻率,比如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個項目結束后。定期復盤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總結和反思,避免遺忘或者混淆。
有目標復盤:
復盤不應該是一種漫無目的或者只關注結果的行為,而應該是一種有方向和有重點的思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期望,設定一個清晰的復盤主題和問題,比如“我為什么做得好”、“我為什么做得不好”、“我可以怎樣做得更好”等。有目標復盤可以幫助我們找出自己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避免敷衍或者自滿。
有方法復盤:
復盤不應該是一種隨意或者只依靠直覺的行為,而應該是一種有邏輯和有證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選擇一個合適的復盤方法和工具,比如“五個為什么”、“SWOT分析”、“PDCA循環(huán)”等。有方法復盤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和客觀地理解自己的經歷和結果,避免表面或者主觀地判斷。
有行動復盤:
復盤不應該是一種停留在思想或者只關注分析的行為,而應該是一種有實踐和有改進的行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復盤結果,制定一個具體的行動計劃,并且執(zhí)行和跟進。有行動復盤可以幫助我們將自己的收獲轉化為實際的效果,避免空談或者停滯不前。
3. 實戰(zhàn)案例
事先聲明哈,下圖只是我個人的時間管理大綱,難度較高,勿盲目模仿。

可以看到,
客戶跟進事宜、持續(xù)推進、時間順序和緊急重要之事橫向分割了時間,
內容和完成情況縱向分割了任務,
織成一張密密麻麻地大網,
好讓我在特定時間專注唯一的事,
分類依據就是之前數千字的方法論。
說實話,
即使我這樣一個,
——別人眼中的“工作狂”,
沒了提前的時間管理,
也可能會被瑣事整得手忙腳亂。
4. 總結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對時間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心得。
個人認為時間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態(tài)度。
它要求我們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有合理的規(guī)劃和執(zhí)行,
有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有持續(xù)的復盤和改進。
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讓大家能夠更好地利用時間,提高效率和質量,
最終都能實現個人目標和價值。
正如曾國藩所言:
天可補,??商?,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珍惜時間,
把握當下,
這是一生要去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