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全國一語文作文試寫——天作之合的二要素:伯樂與千里馬
題目: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yè),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yè)。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鬃诱f:“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彼抉R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正文:
各位老師同學(xué)們: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管仲的故事,發(fā)表一點自己的看法。我發(fā)言的主題是,天作之合的二要素:伯樂與千里馬。
先賢大哲韓愈有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然后一詞并非是簡單指順序關(guān)系,在我看來這還包含了一種內(nèi)在的因果邏輯。畢竟,歷史上有太多“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悲劇,讓“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的結(jié)局成了“不問蒼生問鬼神”。
作為被后世以“管樂”合稱的千古名相,管仲無疑是一匹千里馬,就連向來反感管仲“越禮”之行為的孔夫子也不得不承認,“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足以說明這位宰相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亂世能臣,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那么,他的伯樂是誰呢?
我以為,既是那個差點命喪于管仲箭下的公子小白,也是那個共同起身于卑微的好友鮑叔牙。試想倘若齊桓公如果睚眥必報,要將仇人手刃,或者鮑叔牙自居功臣之首,不愿意讓齊桓公起用管仲,對他處處打壓,那么剛剛經(jīng)歷權(quán)力更替、風雨飄搖的齊國真的可以在鮑叔牙在后期展現(xiàn)過的嫉惡如仇的鐵腕下?lián)芜^難關(guān)嗎?我以為是不可能的。正是有了齊桓公與鮑叔牙的賞識和認同,管仲才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
縱觀歷史,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千里馬雖多,但伯樂難尋的悲劇并不少見。盡管確實有人像杜甫那樣因為難尋伯樂、漂泊江湖卻因此看遍人間疾苦而成名的大家,但更多的仍是像垂釣的姜太公或者草堂中的臥龍一樣,苦苦等著明主,卻最終并沒有等到。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人籍籍無名,想必是眼高于頂。但是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邏輯關(guān)系,大多數(shù)英雄豪杰在被人發(fā)掘出來前,都是籍籍無名之輩,正因為他們原本的渺小,以及被發(fā)現(xiàn)后所爆發(fā)出的足以燃燒照耀一段歷史的能量,才會被我們后人銘記。
如果將視角切回當下,那么對于賽馬場上的各位駿馬,他們的“伯樂”又是什么呢?我以為就是全面而綜合的人才選拔制度了。除去檢驗教育成果本身,將不同專長的人才分流,讓每一匹千里馬都能夠物有所用,讓每一個人才都可以人盡其才,正是一個成熟的選拔制度,一個成熟的“伯樂”所應(yīng)該具有的特征。畢竟,遍覽古籍的作用并非是為了單純的替古人擔憂“把欄桿拍遍”,而是替今人的問題尋找答案。因此,我想“管仲與齊桓公”對于我的啟示,無過于人才選拔制度的建設(shè)與完善。要讓更多的管仲、姜子牙和諸葛亮這樣的千里馬在伯樂們的發(fā)掘下,步入社會的不同崗位,為整個社會的進步發(fā)光發(fā)熱,成就社會與人才之間完美的天作之合。
我的發(fā)言完畢,感謝大家!

后記
說實話我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有像這樣寫過一篇應(yīng)試類文章了(畢竟高中已經(jīng)畢業(yè)五年了),因此在看到今年全國一卷時除了作為一個歷史迷的激動外,還有一絲忐忑。如果這篇作文交到我的手里,我能寫成什么樣子呢?于是,在朋友的鼓勵下,我開始有了想寫這篇文章來拋磚引玉的沖動。終于高考結(jié)束后的10天后,我騰出了時間,頂著黑眼圈完成了拙作。由于這篇文章是我在沒有像正常應(yīng)試作文寫作程序那樣(參考我之前講的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條分縷析,而是純粹的跟著想法去寫,因此這篇文章完成后,我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一篇標準的議論文。盡管如此,我還是決定不做更改,畢竟留給自己這樣可以肆意妄為寫作的機會不多了。
身為(至少自我定位)化學(xué)類up主,語文水平有限,感謝各位撥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