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張華 字茂先

張華 字茂先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張華幼年喪父,家貧然勤學,“學業(yè)優(yōu)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有“人倫鑒識”美稱的劉訥見張華時感嘆道:“張茂先我所不解?!辈芪耗┢?,因憤世嫉俗而作《鷦鷯賦》,通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fā)自己的政治觀點?!耳匉嵸x》引起巨大反響,阮籍嘆其有王佐之才,張華自此名聲鵲起。后在范陽郡太守鮮于嗣推薦下任職太常博士,又屢遷佐著作郎、長史兼中書郎等職。
咸寧四年(278年),羊祜病故,臨終前推薦杜預接替自己。次年,益州刺史王浚上疏主張伐吳,遭到眾臣反對,于是張華固勸伐吳,說:“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國富兵強,號令如一。吳主荒淫驕虐,誅殺賢能,當今討之,可不勞而定”。他一席話消除了武帝顧慮,終于作出了最后決定。
滅吳后,張華名重一世,荀勖非常嫉妒他,就常向司馬炎進讒言。又因張華推舉齊王司馬攸,而武帝卻對其弟有猜忌,遂外出張華,名義上是為了安撫胡夷。張華到職后,立刻派安北將軍嚴詢征討鮮卑慕容涉歸,并在昌黎大敗之,于是遠夷賓服,四境無虞,頻歲豐稔,士馬強盛。
晉惠帝時,經過一系列朝廷內部火并,政權落到了楚王司馬瑋手中。張華獻計惠帝,收瑋誅之。事后,張華因首謀有功,拜右光祿大夫、侍中、中書監(jiān)等職,并于元康六年(296年)官至司空。楚王瑋死后,名目上張華有重職,但實權掌握在賈南風手中。賈皇后一度企圖廢除不是自己所生太子,以長期擅政,但因張華等極力反對,才作罷。
永康元年(300年)4月2日晚,趙王倫遣司馬雅聯合張華政變,但后者予以拒絕。盡管如此,張華沒有揭發(fā)趙王倫之謀,意欲借倫之手廢賈皇后。次日趙王倫兵變,并以黨附賈皇后罪名執(zhí)華于殿前。被處死前,他嘆道:“臣先帝老臣,忠心如丹。臣不畏死,懼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毕砟炅艢q。
統(tǒng)帥 D
(未統(tǒng)兵。)
武力 D
(未載其勇。)
軍謀 C+
(張華儒雅有籌略。初,帝潛與羊祜謀伐吳,而群臣多以為不可,唯華贊成其計。及將大舉,以華為度支尚書,乃量計運漕,決定廟算。眾軍既進,而未有克獲,賈充等奏誅華以謝天下。帝曰:“此是吾意,華但與吾同耳?!睍r大臣皆以為未可輕進,華獨堅執(zhí),以為必克。)
智略 A
(張華學業(yè)優(yōu)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器識弘曠,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又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帝甚異之,時人比之子產。嘗徙居,載書三十乘。秘書監(jiān)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華所。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內政 A+
(張華竭其忠貞,思翼朝政,武帝時詔誥皆所草定,聲譽益盛,有臺輔之望焉。后領幽州,撫納新舊,戎夏懷之。東夷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余里,歷世未附者二十余國,并遣使朝獻。于是遠夷賓服,四境無虞,頻歲豐稔,士馬強盛。及惠帝時,華亦盡忠匡輔,彌縫補闕,雖當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
魅力 S-
(張華勇于赴義,篤于周急,名重一世,眾所推服。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陳留阮籍見之,嘆曰:“王佐之才也!”由是聲名始著。性好人物,誘進不倦,至于窮賤候門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稱詠,為之延譽。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余財,惟有文史溢于機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