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2年:走進戶縣草堂寺,感受千年古寺的清雅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秦嶺圭峰山腳下,遠離城區(qū),風(fēng)景秀麗。這里不僅是“三論宗”的祖庭,也是著名的“關(guān)中八景”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2002年6月15日傍晚,離開戶縣太平森林公園,爸爸騎著摩托車帶我來到草堂寺——
當(dāng)時,草堂寺周圍很簡陋,景區(qū)大門前空空蕩蕩,只有幾個賣香火的老年人。和尚坐在門口售票,每人10元,學(xué)生半價。天色已晚,進入寺院,看不見一名游客,偶爾有一兩位僧人從身邊走過。雖然正殿的大門敞開,但是擺放著供桌阻攔,只能站在殿外觀看,無法走進殿內(nèi)參觀,到處都顯得很安靜。
相傳,草堂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時期,已經(jīng)有1600多年的歷史。后秦時期,皇帝姚興在這里修建逍遙園。弘始三年(401),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居于此,苫草為堂,翻譯佛經(jīng)。
目前,草堂寺的建筑大多為明清時期,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和鼓樓等。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對稱,氣勢恢宏。當(dāng)時,我不了解古建筑,也分不清楚方向,跟著爸爸在寺院里走了一大圈兒,只顧著尋找哪里有好看的景致拍攝。
這里的大雄寶殿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對著草堂寺的山門,修建在一座臺基之上,前方種植著幾排柏樹。清朝同治年間,這座大殿毀于戰(zhàn)火,民國時期按照原樣重新修建。如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灰瓦,大殿上方懸掛著趙樸初親筆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
我們從南向北,穿過大雄寶殿,后方還有新建的大悲殿、臥佛殿和法堂等。隨后,我們繞到東側(cè),這里有一處洼地,雖然沒有一點兒水,但是卻被稱為“蓮花池”。在這座蓮花池內(nèi),有一座六邊形的小島,上面坐落著一間觀音閣,通過一座小橋與對岸連接。
最后,我們來到西側(cè)的花園,這里豎立著很多石碑。有一座大門緊閉的亭子,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里面,安放著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南側(cè)約5米處還有一口精美的蓮花井。
夕陽西下,清風(fēng)吹來,漫步古寺之中,讓人感到舒適愜意。但是,知識有限,匆忙游覽,我們沒有看到旁邊著名的煙霧井,給第一次草堂寺之行留下一點兒小小的遺憾。
2018年3月18日,冒著蒙蒙的細雨,我和家人開車再次來到草堂寺。轉(zhuǎn)眼之間,16年過去,這里的面貌煥然一新,周圍的環(huán)境也提升了!如今,我也從一名小學(xué)六年級的學(xué)生,成為了陜西文博系統(tǒng)的工作人員,憑工作證便可以免費進入草堂寺。
我在寺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兒,便直奔西側(cè)的花園內(nèi),尋訪這里著名的煙霧井。這一次,果然沒有讓人失望,我不僅找到了煙霧井,還有幸看到“草堂煙霧”的奇觀。正在下雨,空氣濕潤,只見一縷縷煙霧從井內(nèi)升起,飄散到周圍翠綠的竹林之間,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