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參觀石龍博物館,走進石龍鎮(zhèn)老城區(qū)
2015年,我在東莞市工作時,在我們所在的橫瀝鎮(zhèn)北,有一座同樣繁華的鎮(zhèn)子,叫做“石龍”。它是著名的舉重之鄉(xiāng),而且擁有悠久的歷史,鎮(zhèn)中不僅有博物館,還有各類的古跡和古建筑。2015年9月27日,正趕上中秋節(jié),獲得半天的假期。中午吃過飯,我就乘公交車前往石龍鎮(zhèn)。
珠三角地區(qū)經濟發(fā)達,一般的鄉(xiāng)鎮(zhèn)絕不亞于北方的一座普通縣城,單單一座石龍鎮(zhèn),就分為:老城區(qū)、新城區(qū)、紅海區(qū)和西湖區(qū)四個部分,東江自東向西穿城而過。在河南岸下車,一路步行過江,西面可以望見已經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鐵路大橋,北面就是歷史悠久的老城區(qū)。
石龍鎮(zhèn)區(qū)劃圖

東江

先順江向東來到石龍體育館,在一側的石龍體校內,臨街開設著一座石龍舉重博物館。開館時間是周一至周五,今天是周末正好閉館。


于是向北面步行,前往石龍博物館,這里照常開放,門外是熱鬧的籃球場和中山公園,這座鎮(zhèn)一級的博物館,絕不亞于北方一座縣市級博物館的規(guī)模。

博物館自下而上有四層展廳。
一樓作為臨時展廳,目前正在進行《生態(tài)東莞,美麗家園——攝影美術展》,展柜內一幅幅與東莞有關的照片,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二樓是石龍歷史文化展廳,包括序廳、一河三埠明清名鎮(zhèn)展廳、崇文重教展區(qū)、出師平叛東征石龍展區(qū)、民國時期科學之光展區(qū)、祖國華章新譜展廳和改革開放碩果累累展區(qū)等。
西湖樊屋貝丘遺址采集

西湖下甲村墓磚

經過石龍的航道圖

孫中山來石龍講話

近現代石龍

三樓作為明清家具博物館展廳,分為廳堂、書房、家具、屏柜、桌椅等類型展示廳;
木質神龕

四樓展示著當地民間收藏家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圭洼文化”的馬鞍罐,讓我大跌眼鏡。讓我看來,應該是“寺洼文化”吧?博物館布展的朋友,可要依此未鑒,否則是要被人貽笑大方的!
馬鞍罐 “圭洼文化”

離開博物館,先在南面的中山公園內轉了一圈,這里有大量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跡,包括凱旋門、莫故校長公壁殉難紀念碑、李文甫紀念亭、周恩來講話臺和舉重之鄉(xiāng)雕塑。
凱旋門

莫故校長公壁殉難紀念碑

李文甫亭

周恩來講話臺

舉重之鄉(xiāng)雕塑

離開中山公園,向北繞到石龍博物館身后,就是中山路民國建筑群。這條街建于1929年左右,是石龍最早的馬路,兩旁的建筑是傳統的騎樓結構,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故命名為中山路。




201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