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消失的他
最近一部很有熱度的電影《消失的她》正在上映,主要講述了由一場被粉飾的殺妻案引發(fā)的撲朔迷離的故事。
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泰國、杭州都有類似的事件,甚至部分女同胞在看完以后要和男朋友分手,怕被最信任的人傷害。
上述的這些,是在普通人身上上演的。作為古代中國最鼎盛最名揚海外的唐朝,也發(fā)生過這樣的事件,不過不是消失的她,而是消失的他。
這個消失的他,被戲稱為“六位帝皇丸”。首先,他自己是皇帝;其次,他的父母都是皇帝;再者,他的弟弟是皇帝,他的兒子和侄子也是皇帝。沒錯,他,就是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
身為皇三子,前有懷有遠大抱負的大哥李弘和殺伐決斷的二哥李賢,后有淡泊名利的弟弟李旦,終日沉迷于調(diào)香的李顯就相形見絀。
高瞻遠矚的李治和武則天自然也不會高看李顯,更加不會把他當作皇位候選人。
但命運有時候就喜歡開玩笑,隨著李弘李賢的相繼離世,皇位順位傳到了李顯頭上。
李顯當皇帝比較平庸,但是比較愛老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韋后,愛屋及烏,曾說要將江山都送給韋后的父親。
武則天聽到這個話勃然大怒,當場廢除李顯,改封廬陵王,并要求李顯夫婦盡快前往封地。
面對武則天賜的送行酒,李顯誤以為是毒酒嚇得不敢喝,韋后深知違抗此時權(quán)力滔天的武則天不會有好下場,于是替李顯先喝下送行酒,知道不是毒酒,倆人相擁而泣,足以見倆人感情之深。
到了房州這個蠻荒之地,和被香氣浸泡的繁華的長安自是不能比的。李顯也從萬人之上的皇帝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廬陵王,在弟弟李旦被迫退位后,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母親會像對付弘和賢那樣對付他,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
這樣巨大的落差任誰都無法接受,尤其是李顯這樣本就脆弱的人。于是上吊自殺成了家常便飯,每次都是韋后和女兒李裹兒(之后的安樂公主)救了他,不眠不休地照顧他。
他自覺對不起家人,但此時的家人卻并沒有嫌棄他,比起皇宮的勾心斗角,一家人在一起也許才是最幸福的。
李旦退位后,許多大臣想迎回李顯,阻止武則天登基,李顯知道妻子的心事,自是滿心歡喜,但韋后雖然挨的辛苦,卻并沒有被欲望沖昏頭腦,當即拒絕,不想被打上叛臣賊子的標簽。
到了武則天晚年,聽從狄仁杰意見,最終定下李顯為太子。武承嗣和武三思自是不會同意,派遣殺手想除掉李顯夫婦。
在生死關頭,韋后再次展現(xiàn)了女性的智慧。威逼利誘,正中其軟肋,讓殺手放棄了殺害他們的初衷。兩人再次相擁而泣,而這一次,除了和被貶到房州來時的不安,更多的是能重回皇宮的欣喜。
但是很快的,金碧輝煌的皇宮,沒有讓李顯和韋后的感情升溫。相反,太多的誘惑讓韋后沉溺其中,不再滿足于當李顯的妻子,而是想當真正的太子妃,甚至效仿婆婆武則天也過一回皇帝的癮。
武則天死后,她終于如愿以償,以當年多次拯救李顯的情誼,道德綁架李顯,不僅和武三思私通還把持朝政,甚至想廢除非親子,立女兒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李顯雖然愚鈍,但還是保有理智,因此并沒有同意,這讓韋后和安樂公主覺得昔日患難與共的李顯成為了權(quán)力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于是,李顯就這樣消失在大眾的視野,實則是被最信任的妻子和女兒毒殺,這恐怕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但李顯的死亡,并沒有讓韋后的稱帝之路順遂,反而讓她和女兒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不久后,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韋后等人被誅殺。
回顧李顯的一生,自幼缺乏父母的疼愛和重視,和韋后年少情深,患難與共,最終卻抵不過權(quán)力欲望和時間對彼此感情的消磨,實在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