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本地化2】閑談國乙男主的海外版名字,你猜和泉景和Gavin分別是誰?(中>英/日)
【游戲:戀與制作人,未定事件簿;語種:中>英/日】
不同于《原神》璃月角色的英文名全是拼音(如胡桃叫Hu Tao),日文名多為原漢字的日語音讀(如煙緋叫煙緋enhi),國內(nèi)乙游的海外版男主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地化(當(dāng)然,不包括查理蘇Charlie羅夏Rorschach艾因Ayn這類本身就是譯名的)。
?
本地化程度偏低的像《戀與制作人》:
李澤言:Victor,ゼン(Zen)
許墨:Lucien, シモン(Simon)
周棋洛:Kiro,キラ(Kira)
白起:Gavin,ハク(Haku)
英文名就是根據(jù)角色人設(shè)或名字發(fā)音選取的。日文名要不是音讀(“白”日語里讀Haku),要不就是仿中文發(fā)音。這些外文名還是挺有巧思的,像周棋洛的日文名Kira,就是閃閃發(fā)光(kirakira)的感覺,白起的英文名Gavin,意思是白鷹、戰(zhàn)鷹,也挺符合他的形象。

?
本地化程度偏高的像《未定事件簿》:
左然:Artem Wing,左京·靜真(Sakyo Shizuma)
莫奕:Vyn Richter,森月·黎(Moritsuki Rei)
陸景和:Marius Von Hagen,和泉·景(Izumi Kei)
夏彥:Luke Pearce,水無瀨·夏彥(Minase Natsuhiko)
其實莫奕的英文全名有這么長:Vyn Richter Vilhelm Richard Albert de Haspran。四大國乙中,只有《未定》給角色起了完整的外文名,這給我的感覺就比較奇妙了。
我看《戀與》里的角色,更感覺他們是中國人,什么Gavin或是Haku就是白起的外文名罷了;但我看《未定》里的角色,看到Marius Von Hagen,就感覺這是個德國人了。
??????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另一個有趣的人名本地化案例:
你們知道姜白虎(???),徐泰雄(???)是誰嗎?

這倆就是《灌籃高手》韓文版中的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當(dāng)時韓國推行限日令,《灌籃高手》韓版漫畫本地化時就把人物的日文名都改成了韓文通用的名字,由于這些名字已經(jīng)深入人心,《灌籃高手》電影上映時也沿用了這些名字。
?
傅東華在譯《飄》時也將外國人名全部譯成了中國式人名,比如女一號Scarlett Ohara(斯嘉麗·奧哈拉)翻譯成郝思嘉,女二號Melanie Hamilton(梅蘭妮·漢密爾頓)翻譯成韓媚蘭,男一號Rhett Butler(瑞德·巴特勒)翻譯成白瑞德,男二號Ashely Wilkes(艾什利·威爾克斯)翻譯成衛(wèi)希禮。幾個美國南方的大莊園主變?yōu)椤昂录摇?、“衛(wèi)家”、“方家”、“湯家”等。
人名異化與歸化哪個更好看法因人而異。有人覺得郝思嘉這種歸化譯法少了異域風(fēng)情,破壞了原文的意境,也有人覺得英譯的外國人名常用就那么幾個字,還總是又長又難記。
當(dāng)代圖書譯者在翻譯時,還是傾向于音譯的,參照新華社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最為保險,或是使用貼近角色的諧音字也可。這樣做有利于統(tǒng)一譯名,也便于保留角色的國別民族信息,比如咱知道“xx娃”就大概率是俄國姑娘,名字中帶“馮”的就大概率是德國人。
當(dāng)然,譯者也可以采用傅東華先生的歸化譯法,只要編輯團(tuán)隊認(rèn)可就好。
?
言歸正傳,說回乙游。乙游男主沒有指向特定國別時,可本地化性就高一些,在出海時可用目標(biāo)市場的語言為角色新定一個名字,這相當(dāng)于把角色身份轉(zhuǎn)變?yōu)榱四繕?biāo)市場本地人。Marius Von Hagen就是德國人,和泉景就是日本人,只有陸景和才是中國人。這其實和給Scarlett起個中文名叫郝思嘉不是一個性質(zhì)。
《未定》采用這種人名本地化策略,想來是這樣做更有利于推廣,而且這是上游的IP策劃考慮的事,和咱下游的本地化民工關(guān)系不大。但細(xì)想還是有些別扭,咱打日乙歐美乙不都在攻略外國男人嗎,為啥不能讓外國妹子沉醉于二次元中國男人的魅力呢?
?若涯
2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