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疼,親媽去世不哭,居然有人天生感覺不到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越悲傷就與神越接近”。人們常常講,那些殺不死我們的苦難使人更加強大??嚯y讓幸福彌足珍貴。
人的一生就在于如何與各種各樣的痛苦為伴,心理上的,身體上的,我們?nèi)找故芸嗖⒘曇詾槌!?/p>

但一位蘇格蘭女性不同。她72年的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疼痛,甚至從未被焦慮,悲傷、恐懼困擾,幸福開心地生活著。
“痛”(pain)對于她來說是一個永遠體會不到的單詞,這在遺傳學上是極其稀有的例子。

一些人羨慕她的“天賦異稟”,另一些人卻覺得她是個冷血的怪物。
那么,感受不到痛苦的人生究竟是怎樣的?
生孩子像抓癢,母親去世毫無感覺
Jo Cameron是一個非常健談的蘇格蘭老太太,她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平常。
她有兩個孩子,兩任丈夫,在特殊學校教書。住在高地一個平靜的小鎮(zhèn)上。只是她近幾年才意識到自己有著超越常人的天賦——她不會痛,更重要的是,她幾乎不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

Jo以前以為這是因為自己比較堅強和理性,但醫(yī)生檢查后告訴她:你的基因和別人不一樣。
由于陰差陽錯的基因編碼,從小到老,Jo就像電影中的超級人類一樣,對任何極端的事都沒有什么反應,更不會有肉體上的疼痛。

小時候,她出去滑冰時摔了一個大馬趴,但她馬上就站起來繼續(xù)玩耍,回家后照樣吃飯睡覺,直到她的母親發(fā)現(xiàn)她一側(cè)的手臂像斷線木偶一樣垂著,她才知道自己胳膊斷成了兩截。
最令人羨慕的是,她生產(chǎn)的過程非常舒適,就和撓癢癢一樣。
在懷孕時,朋友都跟她說生孩子有多恐怖,但她回憶起在產(chǎn)房的當天。

“(生孩子)就像別人扯了一下你的嘴角一樣,我感覺到拉扯的感覺,但是不疼?!碑敃r她并不知道自己很特殊,還和很多同齡人說生孩子一點都不難,讓不少朋友都覺得她有些怪怪的。
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不過因為沒有痛覺,她也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嚴重傷害,或健康正在惡化。
從小到大,她經(jīng)常割傷手腳,經(jīng)常把手放在火上或者過燙的物體上造成燙傷。前兩年她出了車禍,雖然身上的傷不輕,但她既不難受也不恐懼,就倒在原地默默等待救援。

不過由于感覺不到疼,Jo的大腦并沒有機制讓她及時保護自己。這么多年來,都是家人和丈夫負責在她滿手是血,或者快被燒傷時提醒她的。
頭疼,腰酸背疼她從來都沒有,一輩子沒吃過止痛藥。除此之外,她也幾乎沒有負面情緒。
她不曾經(jīng)被任何事情激怒過,在焦慮癥問卷中,她的得分為最低等級——零。
她和丈夫從來沒有吵過架,也從來不會因孩子不懂事大喊大叫。當一些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時,Jo的大腦會立即從情緒中脫出,開始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意味著她對可怕的事感覺不到恐懼,對悲傷的事無法流淚,從外人的角度來說“缺少一些正常人該有的反應”。
她的兒子曾經(jīng)在一次演出中被數(shù)個人暴打到重傷。人們踢他,踩他的頭,用拳頭打他的臉。
她帥氣的孩子臉上血肉模糊,根本認不出來,但是她的反應只是:希望他不會死。

她不知道那有多疼,或者自己應該有多為這個襲擊事件生氣,但是她知道兒子需要他,所以她奮力地跑去醫(yī)院看他。
她的女兒也曾為太過于“佛系”的媽媽感到苦惱。女兒年輕時會朝她大喊:你為什么就不能想普通的家長一樣吼我?guī)拙淠兀?/strong>
Jo后來慢慢明白,當一個人很生氣時,有時候需要互相大喊大叫發(fā)泄情緒,如果一個人很生氣,另一個人完全沒反應,那的確是很讓人糟心的事。
所以她也在慢慢學習怎樣讓別人更舒服。

有些唏噓的是,不知痛苦為何物的Jo卻有一個患有嚴重焦慮癥的前夫。
一般人會很難忍受這樣因疾病變得陰晴不定的伴侶,但對于Jo來說,她可以包容愛人。當前夫恐慌發(fā)作時,她會耐心地幫他平靜下來。
母親和前夫相繼去世,她也感覺不到悲傷,對死亡更是沒有恐懼。但Jo并不是個冷漠無趣的人。她的積極情緒很豐富,只是在危急時刻看起來過于淡定了一些。

而且Jo非常的善良和樂于助人,這種善意與同理心或移情無關。
她的父親和她一樣,沒有痛感,當然也是因此,他的死亡沒有絲毫的預兆。
但她的母親有嚴重的偏頭疼。她從小知道“疼痛”“悲傷”:對別人意味著什么,因為她會觀察人們表情的變化。
雖然自己不會痛,但Jo并不覺得愛哭或怕疼是丟人的事情。

她做了很多年特殊教育老師,每天與有智力缺陷的孩子們在一起。那些孩子難免會踢她,罵她,有時會向她吐唾沫。
但每次孩子對她說“我恨你”的時候,她都會笑一笑回答“我不恨你,也不會生你的氣?!?/strong>然后心平氣和地繼續(xù)與孩子們相處。
70歲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天賦異稟
前幾年,一次體檢讓醫(yī)院的大夫震驚了。Jo的髖關節(jié)嚴重磨損,手部因關節(jié)炎變形,不得不通過手術切除拇指的一部分關節(jié),并進行臀部手術。
關節(jié)疾病的癥狀很明顯,就是疼。如果不盡早治療,就會加重關節(jié)的磨損和老化。但是日復一日的疼痛折磨,也很容易導致抑郁癥等精神疾病。

但Jo的關節(jié)炎是那么的嚴重,自己卻像沒事人一樣,對患病一無所知。一開始醫(yī)生還認為她只是意志力強。
但當她手術時不用打麻藥,手術后也從沒吃過止痛藥;甚至按壓眼眶喚醒被麻醉的病人時,她毫無反應。醫(yī)生們開始好奇了。

他們告訴Jo她異于常人,Jo很快接受了事實,并且主動要求成為試驗品。
Jo不會害怕,當然也就異常勇敢。她覺得如果人們搞清楚了她為什么不疼不焦慮,那一定能研制出來對其他人有幫助的東西。

節(jié)目上Jo演示咬手指
神秘的“無痛”基因
Jo的“病例”很快吸引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人們試圖找出究竟是什么讓Jo無懼無痛。
遺傳學家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一些人先天性對疼痛的不敏感的原因。

早期的幾百個案例幾乎都是由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他們病變時,傳遞痛感的神經(jīng)纖維被阻斷了,所以感覺不到生理上的疼痛。
但患有嚴重先天性神經(jīng)病變的人往往會早逝,因為沒有痛覺反饋,他們會無意識的,比常人更嚴重地傷害自己。

比如吞下灼熱的東西,導致食道破裂,最終敗血癥死亡。一些人摔斷脖子而不自知,甚至為了保護一些嚴重的病人,醫(yī)生會拔掉了他們所有的牙齒。
以防止病人吃飯時咬碎自己的舌頭流血致死。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梅毒、狼瘡、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疾病引發(fā)了精神系統(tǒng)變異。

2010年女童Ashlyn出生就沒有痛覺,嗅覺,無法感知溫度
2006年,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Geoff Woods對巴基斯坦北部偏遠地區(qū)幾個家庭成員進行了研究。這幾個家庭都沒有痛覺,但是同時也沒有嗅覺。
但是Jo和他們都不一樣。她沒有先天性精神疾病,不是患病引起了突變,也沒有喪失除了痛覺之外的其他感知。

左為劍橋大學的研究者之一Matthew Hill
她能感覺到任何東西,只是不會疼。她有情緒,只是不消極。
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研究樣本。那么既然她的父親也感受不到疼痛,那會和遺傳有關嗎?
研究中發(fā)現(xiàn),Jo和其他人最顯著的區(qū)別是她大腦處理身體分泌的內(nèi)源性**素的方式。

內(nèi)源性**素能減輕我們的應激反應,但通常,它們會被一種叫做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酶分解。
但是Jo體內(nèi)產(chǎn)生faah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使得這種酶的作用大大減弱,反之,她身體里的內(nèi)源性**素類物質(zhì)增多。也就造成了她對傷害無法產(chǎn)生疼痛的信號,從而沒有應激反應。

這點在Jo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就體現(xiàn)的很明顯。一般來說,做要求樣本的人都會對實驗有各種擔心,而她100%接受科學家們的安排。
扎針抽血都不在乎,還會一個勁和實驗室的工作者們聊天。研究人員開玩笑說:就算你燒她,用針扎她,讓她血流成河,她也仍然毫不在乎地跟你侃大山。

甚至她想在死后也把遺體捐給醫(yī)院做研究,怎樣都好,因為她想幫忙,而且她不怕。
Jo的出現(xiàn)很可能是遺傳學上的一次突破,部分原因是她可能成為基因影響痛覺的更有力證據(jù)。
除此之外,如果能夠成功復制她神經(jīng)內(nèi)的化學反應,人類也許就能夠開發(fā)出更好的止痛藥物和抗抑郁藥物。就能幫助更多在病痛中掙扎的人們,獲得向Jo一樣的快樂和輕松。

Jo兩只手的對比
近十年來,制藥公司一直試圖開發(fā)出對faah有效的藥物,但沒有成功。Jo的出現(xiàn)是否能打破瓶頸,我們拭目以待。
當然,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來像Jo一樣,也是有風險的。科學家誠實的說,Jo可以像現(xiàn)在一樣受人歡迎,生活幸福,并且相對健康,運氣也占據(jù)了很大的成分。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一個物種擁有了無痛無懼的能力后,會產(chǎn)生極大的破壞性。沒有恐懼你會在不該游泳的地方玩水,會隨意在繁忙的大馬路上走動。更容易把自己至于低風險的情景下。”

Jo幸運的是生活在平靜,生活低風險的蘇格蘭鄉(xiāng)下。家庭教育使她禮貌且善待他人,溫柔的家人會保護她不受到實際的傷害。
學者認為,她的成長經(jīng)歷某種程度上是她幸福的必要條件。因為他們之前的6個類似的“無痛”研究對象,大部分都走向了精神失常。

“如果不像喬那樣有著討人喜歡的性格,但是又沒有痛感或負面情緒,你很可能或成為其他人的噩夢,而被人排擠?!?/p>
Jo的幸福不是100%與生俱來的,除了不怕疼痛,沒有消極的情緒。她也付出愛,收獲愛,這點上我們都一樣。

她認真的生活,更加在意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有可能勝過許多常人。
苦難可能在某些角度上造就了人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痛都有必要。
為了擺脫痛帶來的傷害,人類做了太多努力。希望科學家能在Jo的幫助下,早日找出更好的治療方法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