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跳龍門
登龍門
鯉魚跳龍門
? ? ? 《太平廣論》引《三秦記》
【原文】
龍門山,在河?xùn)|界。
禹鑿山斷門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
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
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
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
乃化為龍矣。
【今譯】
龍門山,在黃河以東的地界。
龍門,相傳為古代大禹治理洪水到這里時,
把龍門山從中間鑿開,這樣龍門山的中間,
于是有了大約一里的間距,便是龍門,黃河水因此自龍門流出,奔流而下。
龍門下的水流湍急,暢流奔涌不息,一瀉千里,兩岸之間的車馬不能往來通過。
每年春季就會有大量的、大批的金黃色鯉魚,
從江湖、河川各個水域,爭先恐后不辭辛苦跋涉來到龍門,聚集在這里,如有能跳過龍門的可以變成龍。
因為一年當(dāng)中,來到龍門的魚不計其數(shù),
只有不超過七十二條魚能夠跳過龍門,成為龍。
魚剛剛跳過龍門,初登龍門,就會有云雨相隨,騰云駕霧般的,這時天火就會出現(xiàn)在魚的后面,把魚的尾巴燒掉,尾巴一燒掉,這些躍過龍門的鯉魚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龍了。
【賞析】
鯉魚跳龍門的神話,是我國民間引用得比較廣泛的神話故事之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成龍。
后世的人們,多把科舉高中或類似的對人的一生的命運(yùn)起關(guān)鍵作用的事件比做鯉魚跳龍門。
后用“登龍門”比喻科舉考試時考中,或得到有名望有地位或有聲望之人的舉薦或接納而身價增高等飛黃騰達(dá)之事。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