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慢的人更顯老,走路快的人更長壽!趕緊自測一下!
走路慢的人更顯老,走路快的人更長壽。有研究人員專門觀察記錄了約1000個人,從他們3歲開始,一直到45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進入老年之前的幾十年中,走路快慢是一個健康信號。
從3歲測到45歲:
走路慢的人更顯老
2019年刊發(fā)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 上的一項杜克大學研究,對同一出生時期的1037人進行了貫穿一生的追蹤。結(jié)果顯示,中年時期的步行速度可以作為大腦和身體衰老的指標。

該研究的受試者均出生于1972年4月-1973年3月。從他們3歲時開始,研究人員就每兩年采集一次他們各項身體指標的信息,包括智力、語言、運動技能、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呼吸系統(tǒng)等身體機能和生理健康指標。
在他們45歲時,研究人員還額外進行了步行速度、大腦影像、認知功能和面部衰老程度測試與評估。
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 走路慢的人肺、牙齒、免疫系統(tǒng)狀況都更差,抓握力更弱,平衡力差,手眼協(xié)調(diào)性也不好;
? 大腦更加“顯老”,大腦體積和表面積更小,而且大腦皮層厚度也更薄,認知能力下降更快。
? 此外,走路慢的人“面部年齡”也更大,即更顯老。
雖然生活方式選擇也可能與健康認知問題有關,但整體而言,在進入老年之前的幾十年中,走路慢都是健康問題的一個信號。
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
專家:有一定道理!
北京老年醫(yī)院老年健康與醫(yī)養(yǎng)結(jié)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濤2015年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指出,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是有一定道理。
宋岳濤表示,走得快特別能說明心肺功能好。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走路的時候,心臟需要強有力的支持,“就像汽車跑得快,發(fā)動機必須要強勁有力?!痹囅胍幌拢幻呐K病患者肯定走不快。同時,走路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呼吸系統(tǒng)的支持。如果一個人的肺臟功能不好,走幾步甚至沒走路就喘起來了,那么這樣的老年人肯定也走不快,預期壽命也不容樂觀。
應該如何判斷或計算步速?宋岳濤建議老年人可以在地板上畫一條4米線,以正常速度從起點走到終點,記錄下所用時間,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老年人最好每年自測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后記錄下來與上一年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
記住這5點,
幫你老得慢一些!
當然,并不是說“走得快”就一定會延長壽命。特別是已經(jīng)患有膝關節(jié)各類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不能一味的求快。
走路是一個全身綜合的體現(xiàn),離不開好骨頭、好肌肉、好血管、好反應。當你身體整體狀態(tài)好起來的時候,你自然會感覺走路生風、動力滿滿。
1. 每天喝杯牛奶
好腿腳離不開骨健康,而為了讓骨頭流失得不那么快,要注重多吃富含鈣的食物。
牛奶是最好的補鈣食物,每天都應攝入?!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6版)》中建議,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薦攝入量是300克。以普通的200毫升的袋裝奶為例,每天喝1~2袋。
2. 戶外曬曬太陽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任醫(yī)師夏維波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指出,如果缺失維生素D身體難以吸收鈣,所以在補鈣的同時維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
夏維波提醒,我們的皮膚就是天然的維生素D合成器,通過曬太陽的方式獲得維生素D效果最好,每天上午9點~下午4點間曬半小時太陽就足夠人體所需維生素D的合成。一定要到室外曬太陽才有效。
3. 堅持做運動
原來一口氣爬上五樓的,現(xiàn)在爬三層樓都要歇口氣……究其原因,其實是我們身體當中維持機體平衡的肌肉減少了。除了保證飲食外,運動也必然不能少。
要想身體機能好,運動就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經(jīng)過步行運動鍛煉,對血壓、膽固醇、血糖、體重都很好,還能夠預防、甚至改善血管硬化。還能使腦子清楚,不容易摔跤,預防老年癡呆,使人輕松愉快,而且,每一個人都能做到。
4. 保持好身材
三十歲就身體軟綿綿像一團棉花,虛胖得很,爬三層樓就氣喘吁吁,怎么可能走得快。
“中年發(fā)福”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身材走樣,是衰老的外在體現(xiàn)。30多歲后,身體各器官開始走下坡路,相應的代謝也會受到影響,身體熱量的消耗會減少,導致脂肪堆積,身材就容易發(fā)胖。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推薦腰圍應控制在: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
5. 有個好步態(tài)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主治醫(yī)師劉強于2021年在“骨科大夫”微信公號刊文談到,步態(tài)分析可以找到問題所在,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有助于減輕走路疼痛、增加走路速度和距離,從而不再讓膝關節(jié)退變影響雙腳。
大家按照以下6個要訣,勤加練習,1個月可有效果,3個月方能效果顯著。屆時,習慣養(yǎng)成自然,改變走路姿勢,就可以走路不傷膝。
要訣1:改正“外八”。走路時,保持雙側(cè)腳尖朝向正前方,雙腳分開的距離與骨盆距離相同。

要訣2:亮出鞋底。前腳落地時,腳跟輕盈著地,向前亮出鞋底。

要訣3:邁開大步。走路時邁開大步,雙臂甩開。

要訣4:蹬地有力。后腳離地時,做到蹬地有力。

要訣5:換雙“好鞋”。穿戴合適的鞋子,比如慢跑鞋,能夠緩沖走路時的地面反沖力,從而保護膝關節(jié)。應每半年檢查一下自己的鞋,如果出現(xiàn)后跟磨損、足跟窩向某一側(cè)塌陷、鞋底或鞋跟彈性明顯降低等情況,就要更換新鞋。
要訣6:強健肌肉。大腿前面的肌肉,也就是股四頭肌,是最能保護膝關節(jié)的肌肉。經(jīng)常進行勾腳抬腿練習,有助于保持甚至增強肌肉力量。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