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門手藝》3:讀書少的我該何去何從
上回我們談到《寫作是門手藝》中對選題的分析,知道了怎么選題,可我還是不知從何下筆,延伸到另一個話題:輸入才有輸出,那我們該從何輸入呢?
作者劉軍強給出了他的看法。
1讀書方面的輸入
從古到今的書卷帙浩繁,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讀完其中的百分之一。這必然要我們有選擇的讀,那我們該讀什么呢?
有人會馬上說看看大師的書單,但大師的書單可能并不適合你,有時反而看了大師們的書單,反而會令你自行慚穢,對讀書這事望而生畏,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囫圇吞棗,吃力不討好的就別傻干了。對于書單,可以廣泛搜集,但一定要謹(jǐn)慎選擇,切莫削足適履。
成熟的讀者會有自己選書標(biāo)準(zhǔn),新手可以參考一下以下標(biāo)準(zhǔn):
1)作者 。好作者極其愛惜自己的羽毛,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質(zhì)量。
2)出版社。出版社的聲譽是歷史大浪不斷沖刷出來的真金。
3)反饋指標(biāo)。如版次,印刷次數(shù),網(wǎng)站評分,讀者評語。
讀書多做對比,書和書的思想對決,書和電影的共通之處,做完對比會受惠良多。
2.生活閱歷方面的輸入
單單只會讀書,那可真成書呆子了。寫作需要我們不斷的對生活進(jìn)行觀察記錄和思考,如果說讀書是一個平面探索,那么生活閱歷就是立體的體驗。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走出圖書館,離開舒適區(qū),走到田野中嘗嘗泥土的味道,才知曉生活的意義:
-單雙周訪談。單周訪談陌生人,雙周聯(lián)系久未聯(lián)系的老友。
-混社會。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