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教材的你,瘋了沒有?反正,我已經瘋了……




正在看教材的你,瘋了沒有?
教材不同章節(jié),對同一個題目,有兩個不同的答案,到底按照哪個來呀?
你或許沒瘋,反正我已經被你們艾特瘋了,哈哈。每天都有不少同學艾特我,“按照哪個來呀?”“可不可以統(tǒng)一起來呀?”
圖1是考警察大學的同學反應的:
1.?如果考“名詞解釋:治安管理處罰法”,按照哪個答案寫?
教材第4章給的答案是:
治安管理處罰,是指公安機關依據(jù)治安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給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教材第11章給的答案是:
治安管理處罰,是指公安機關以國家名義,依法強制剝奪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名譽、財產或其他權利的行政法律制裁。
2.?限期出境和驅逐出境是資格罰,還是自由罰?
教材第11章認為:
限期出境和驅逐出境是一種資格罰。
教材第4章認為:
限期出境和驅逐出境是一種人身自由罰。
圖2考刑警學院的同學反應的:
3.?考試考“接觸性犯罪、非接觸性犯罪”,按照哪個寫?
教材第1章給的答案是:
接觸性犯罪,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主體直接進入犯罪現(xiàn)場并與被害人或物之間具有直接面對面或者身體接觸的犯罪行為,主要有殺人、盜竊、搶劫、詐騙、涉毒犯罪等犯罪行為。
非接觸性犯罪,與接觸性犯罪相對,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主體沒有進入犯罪現(xiàn)場且與被害人或物之間沒有直接面對面或者身體接觸,而是通過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實施的犯罪行為,在當前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電信、網絡完成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教材第4章給的答案是:
接觸性犯罪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主體需要與犯罪對象及犯罪交易對象直接進行實體性接觸,方能達成犯罪目標、造成犯罪危害。
非接觸性犯罪是指,在整個犯罪過程中,犯罪主體不與犯罪對象及犯罪交易對象直接進行實體性接觸,就能達成犯罪目標、造成犯罪危害。
題外話:你知道什么是“犯罪交易對象”嗎?
其實,公安大學的教材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之前也有同學反應過。例如:
刑法教材第1章認為,普通刑法是指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特別刑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適用于特別人的特別刑法,如軍事刑法。第二,適用于特別時間的特別刑法,如戰(zhàn)時特別刑法。第三,適用于特別地區(qū)的特別刑法,如特定地區(qū)的戒嚴刑法。第四,適用于特別事項的特別刑法,如禁毒法。教材第17章認為:在我國,普通刑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特別刑法是指立法機關針對特定情況(如特定主體、特定行為、特定時期、特定地區(qū)等)制定的單行刑法、附屬刑法。
4.?看完上面的內容,你覺得:單行刑法、附屬刑法,到底是普通刑法,還是特別刑法?
上面僅僅是舉了幾個例子,其實,教材還存在很多前后沖突的地方。教材不同章節(jié)是不同老師寫的,之間有沖突,這也是正?,F(xiàn)象。
沖突了,怎么辦?我告訴你解決問題的方法:
1. 一種說法錯誤,一種說法正確,按照正確的來。
2. 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但是,要點略有差別。最佳的解決方案是:把所有的要點都分析出來,然后再組合成一個最完整的。
這樣的話,老師按照A去制定答案,你的答案里包含A。老師按照B制定答案,你的答案里也包含B。這是最保險的。
如果你背的A,老師按照B去制定的答案,可能結果就不妙了。你說呢?
方法告訴你了,上面的題目,知道答案了嗎?
如果還不知道沒關系,加我微信(451579276),我發(f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