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碎影04】相關(guān)文章翻譯-3(張紈英)

導(dǎo)語
? ? ? ?張紈英是本期視頻主角王采蘋的母親。在視頻中,我們有提到,這位女性和丈夫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我們認(rèn)為,如果要去了解一個人,肯定也要去了解她/他的父母及家庭環(huán)境。所以,我們把這一篇張曜孫為紈英作品集所寫的小小序文摘錄、翻譯了下來,希望能夠讓大家進(jìn)一步感受到紈英的模樣吧。
? ? ? ??視頻是有力量的,而文字也是,乃至更甚。騷客已去,芳香卻會長留。以下是張曜孫為紈英作品集《鄰云友月之居詩初稿:四卷》所作序文的翻譯。此摘錄及翻譯均由本團(tuán)隊完成,如有錯誤,尚請指正。

鄰云友月之居詩初稿:序
? ? ? ?太倉王季旭(王曦)之配,張女紈英作,其同懷弟曜孫??逃谖洳偕?。季旭歿已四年矣,刻成復(fù)為序之曰:紈英,字若綺,先大夫宛鄰先生(張琦)之季女,母湯宜人,先大夫女子,子四,長曰孟緹(張?英)。次曰緯青(張guān英),年相若,笄時取家藏書共讀之,其不解者窮日夜以思,輒得解,遂為詩。先大夫奇之,授以為詩之法。次曰婉紃(張綸英),若綺(張紈英)其季也。婉紃幼不為詩,三十后乃為之,工五言古詩。
? ? ? ??本詩集由太倉王曦的配偶張紈英所作,由其胞弟張曜孫在任職武昌時???。王曦已經(jīng)去世四年,??掏瓿蓵r,為張紈英作序:紈英,字若綺,是我們父親張琦的第四個女兒,母親湯氏,被封為五品宜人。父親有四個女兒,長女叫做?英,二姐叫做guān英,年紀(jì)和大姐差不多。及笄之年,她們?nèi)〕黾抑械牟貢黄饋韺W(xué)習(xí),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會日思夜想,等到理解了便開始作詩。父親對此感到驚奇,于是傳授作詩的方法。三姐叫做綸英,而紈英是家中第四個女兒。三姐綸英幼時不寫詩,三十歲之后才開始,擅長于五言古詩。
?
? ? ? ??若綺幼敏慧,七齡即辨音聲,十歲詠海棠。姊賞其工,遂以為詩易學(xué)也。姊有作亦效為之。及婦,王君從先大夫官山東,舉子女事親育子,不暇為詩,又得聞先大夫之教。知詩之道非茍而已也,遂以為難而不敢輕作。及婦居常州,王君??陀?,中饋門戶米鹽之事雜然勞瘁(cuì),所作益少。然感逝傷離,性情所至,寄于歌詠。沉郁清迥,纏綿婉約,如其為人。年四十復(fù)為古文,辭簡質(zhì)定潔,天然雋永,見者皆不之信,以為出于王君,而王君謝未能也。
? ? ? ??四姐紈英年幼時就十分聰慧,七歲即學(xué)會辨別音聲,十歲會詠海棠。姐姐們欣賞她的作品,于是,四姐便認(rèn)為學(xué)詩十分容易。如果姐姐們寫了詩,她也會跟著效仿。等到結(jié)婚后,王曦陪著我們父親張琦一起到山東做官,四姐則親自負(fù)責(zé)全部子女的教育事務(wù),沒有空閑再去寫詩。四姐聽從先父的教誨,知道作詩不應(yīng)隨意茍且,故而不輕易作。等到移居常州后,姐夫王曦常年在外,四姐一人操勞家中雜事,十分勞累,所作的詩就更少了。但她感傷離別,詩情難耐,于是寄情于詩。她的詩作沉郁清麗,纏綿婉約,就好像她本人個性一般。四十歲是,她又開始寫古文,言辭簡潔,天然雋永。見到的人都不敢相信,以為是姐夫所作,但是姐夫表示很抱歉,說自己并不能寫出如此好的文章來。
?
? ? ? ??凡余女兄之所為,皆出乎天質(zhì),類世所云宿慧者。顧吾聞之,詩者,思也,思者,志之所發(fā),故曰: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人有是志,則皆有是思,而明其志以達(dá)其思,專其志以壹其思,則有能有不能,此天質(zhì)之說也。夫至專其志,壹其思,則天下無不可明之理,不可達(dá)之事物,而何有于為詩?由是知詩,教之足以通神明,理萬變,達(dá)之天下而成化,垂之百世而胥感者,葢有其本焉。歌詠之工與否,末也。若綺之詩,其工與否不必言,而皆率其性情,抒其懷抱,庶幾有合于詩教之本,他日益增求之,其所至未可知也。緯青早卒,詩曰,緯青遺稿。孟緹詩詞,曰澹蘜(jú)軒稿。婉紃詩,曰綠槐書屋詩稿。并已刊行,暇當(dāng)匯編之,以存先大夫宜人之教澤焉。
? ? ? ??我的姐姐們作詩,都出于天賦,就像世人所說的“宿慧”那樣。只是我聽說,詩是心中所思的展現(xiàn),而心中所思又是志之所趨。所以說,在心里時就是志向,寫出來就是詩。人各有志,所以皆有所思。但是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心中所思,專心完成志向和抱負(fù)來實現(xiàn)心中所思,有人可以,有人卻不能,這就是天賦。如果專心于志向和心中所思,那么天下就沒有不明白的道理,沒有到達(dá)不了的事業(yè),又何況是作詩呢?由此才能知道,作詩的要領(lǐng),是要通達(dá)神明、理清世間一切規(guī)律變化,在全天下起到教化作用,流傳百世都能打動讀者,這才是詩最主要的“本”。而作詩的規(guī)律、技巧等都是次要的“末”。四姐的詩,不必說符合作詩的技巧,更在于她的真性情,借詩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抱負(fù),幾乎都是后人作詩的典范。后世要傳頌,這些都是不可知的。二姐guān英早逝,她的詩作便稱之為:緯青遺稿。長姐?英的詩詞,稱之為:澹蘜軒稿。三姐綸英的詩作,稱之為:綠槐書屋詩稿,并且已經(jīng)刊行。閑暇之時,我將詩作匯編成冊,從而保存母親的教誨。
?
? ? ? ??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陽湖,張曜孫。
? ? ? ??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1849年),張曜孫在陽湖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