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之音》創(chuàng)作日志2018.10.11~10.12

2018.10.11
彩之音正文字數(shù):3275,不要打我,昨天有很多事要忙,所以耽誤了。
今天基本上是重復昨天的東西,沒有什么需要記錄下來的東西。

2018.10.12
彩之音正文字數(shù):5042,劇情開始迎來重大轉(zhuǎn)折,女主二號:雅子登場。
在一段連續(xù)的對話和描述中,最難跨越的登場被克服了,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在1500字內(nèi),出現(xiàn)了四名新角色,我不確定讀者是否能全部掌握,因為在這個“讀者是爹”的時代,他們也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感興趣的劇情來閱讀。
所以,我有一些擔心,我做出的風格轉(zhuǎn)變會不會得到讀者的歡迎?另一方面,刪減和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脫離主線劇情和造成反復拖拉的情況下,做出有限的修改也是比較難的一點。
而且前面做出的開局也已經(jīng)全部用完,線性敘事很坑爹的一點就是,它只要稍有不慎就變成了節(jié)奏的平地,只有一個節(jié)拍做不好,觀感也就大大降低。
在時間觀上,我又做出了幾點改變。
首先是女主所在的羅灣縣縣立海濱高等學校,在十幾年前與全國一起,經(jīng)歷了“高考地獄十年”,高考地獄十年的本意則是在那段時間,由于政策改變,學校壓迫學生進行大量的學習以應付高考,是不是有一點熟悉?但在家長的一致聲討,以及政策的放松,和幾次因為學習高壓造成的自殺事件后,高考逐漸放寬,這也讓更多的學生有時間去享受高中年代。
其實做出這點的我,希望把中國高考納入進小說,但又不能過火,只是一個元素和背景觀,而且在我國的青春小說中,高考和學習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幾乎所有的小說都有一種“大地般的厚重”。也就是貼近現(xiàn)實,享受現(xiàn)實,做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可我不會這樣做,我希望做到的是“讓讀者感受現(xiàn)實,卻浮于云端”的感覺,這便是最大的不同之處,簡單點來說,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并存的世界。
其次,在小說中,高一二班班主任優(yōu)太郎也是一個高考典型的代表,嚴厲嚴謹,刻苦踏實。但卻不習慣現(xiàn)代設備和文化,每天過著表里如一的生活,便是“高考地獄十年”最大的鏡子,他反應了在這樣的教育中,人不能成為完人,而是會變成應付考試的“機器”,卻不是應付人生的“機器”。
他雖然刻板嚴厲,但卻在很多教師為難的問題中選擇最可能維護同學的答案,也許是感同身受,也許也是因為優(yōu)太郎以前也跟千惠理他們一樣,也有自己的一段青春時光。
關(guān)于這個話題就此終止了。
對于雅子的身世和過去,我持保留態(tài)度,也就是說,暫時用不上...她的出現(xiàn)。
但我不得不做一些準備,來構(gòu)建出雅子的性格、穿衣和相貌,并最終成型。
而且在遮目上,我有一百句媽賣批要講。
一開始我想要讓她綁上黑色的綢帶的,因為墨鏡什么的不適合雅子。而我后面想起了槍斃時死刑犯綁的好像就是黑色的帶子...所以我換了一個顏色,也就是紫色,間接來代表她的性格和心情。
但是,盲人靠什么走路呢?是導盲犬還是盲杖?
一臉懵逼,因為任何一個物品都會讓雅子的本身變得有一些奇怪...讀者自然能接受但是我不能接受,所以導致我現(xiàn)在很為難的選擇著。
自然,如果跟千惠理的談心中突然竄出一個導盲犬,作為一個觀察者的我就感覺有一點突兀,又有一點現(xiàn)實...畢竟你讓雅子摸著黑走么?她肯定要有一個代表性的東西。
這一點我打算順其自然,寫到哪點就寫到哪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