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N艦艇全覽 戰(zhàn)列艦篇(長門級)


長門級(NAGATO CLASS)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臥煙社的UP主機智炯炯諾西羅的戰(zhàn)艦陸奧之謎

長門級是“八八艦隊案”中的第一級戰(zhàn)列艦,也是全世界最先裝備16英寸主炮的超弩級戰(zhàn)列艦。擔任主要設計工作的造船總監(jiān)平賀讓博士分析了日德蘭海戰(zhàn)的結果后,決定在新艦上重視水平防護,將水平裝甲厚度增加到2.75英寸。為了解決噸位問題,平賀讓充分發(fā)揮了新穎的“集中防御”思想:除舷側水線部裝甲帶和上部副炮裝甲帶外,其他部位的舷側裝甲均大為削減甚至完全不設裝甲,前后彈藥庫、主炮塔頂蓋等關鍵部位的裝甲則有相應的增強。根據(jù)日德蘭海戰(zhàn)中總結的遠距離炮戰(zhàn)經(jīng)驗,主炮仰角由15度增加到30度。為配合開發(fā)中的1號水雷戰(zhàn)術(即在敵艦即將通過海域大量鋪設鏈雷),首艦“長門”號還采用了獨具特色的勺形艏?!伴L門”號于1917年8月28日在吳海軍工廠開工,1917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15日竣工二號艦“陸奧”號于1918年6月1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長門級結合了日本戰(zhàn)列艦強大的火力,8門41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達40233米,在1.5萬碼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可達406毫米;21臺艦本式鍋爐提供動力(為節(jié)約燃料,其中6臺依然是油煤混燒),配合4臺80000馬力的蒸氣輪機,其航速也有較大提高,達26.5節(jié)。1921年華盛頓海軍會議召開之初,美國代表提出“陸奧”號尚未完工、應當廢棄,日方遂加緊施工,使該艦得以在11月22日提前建成,12月1日即匆匆與“長門”號一起編入第一艦隊第1戰(zhàn)隊。幾經(jīng)周旋,與會各方同意日本保留“陸奧”號;作為補償,美英兩國將各獲得兩艘16英寸主炮戰(zhàn)列艦的建造名額。

長門級在1930年代的現(xiàn)代化改裝中強化了水平防御、換裝燃油鍋爐、提高主炮仰角,延長艦身及加裝防雷隔艙。特別是六腳形前桅被擴建為高大巍峨的寶塔形桅樓,與向后彎曲的煙囪一起成為長門級的外觀特征。在整個“海軍假期”期間,長門級兩艦是日本最新最強大的戰(zhàn)列艦,與美國的3艘科羅拉多級、英國的2艘納爾遜級這7艘搭載16寸主炮的戰(zhàn)列艦合稱為世界七大戰(zhàn)列艦(Big Seven)


(下)1945年11月12日,引渡給美國的“長門”號正在美軍指令下駛離海岸,煙囪和后桅已經(jīng)拆去,照片自美海軍護航航母“科爾”號( USS Core,CVE-13)上拍攝,遠方航母推測為“提康德羅加號(Cv-14)
作為開戰(zhàn)之時的聯(lián)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既是“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征”,又預定要在“九段漸減邀擊作戰(zhàn)”中用于最后的主力艦決戰(zhàn),因而遲遲不能出戰(zhàn)。此后“長門”號雖然參與了中途島海戰(zhàn),但由于航速較慢(大改裝時未更換主機)無法跟隨機動部隊,只是在后方得到了失敗的消息。1943年6月8日中午,停泊在柱島泊地的“陸奧”號3號主炮塔彈藥庫發(fā)生爆炸,當場沉沒,1471名艦員中只有350人幸存。失去姊妹艦的“長門”號跟隨栗田健男中將的第一游擊部隊參與了萊特灣海戰(zhàn),在錫布延海上遭美機空襲受損,在薩馬島之戰(zhàn)后隨主力撤退。1945年4月20日,回到本土的“長門”號改編為特殊警備艦,錨系于橫須賀充當浮動炮臺。在日本投降時,它是整個聯(lián)合艦隊唯一能以自身動力航行的戰(zhàn)列艦。同年10月,“長門”號作為戰(zhàn)爭賠償移交給美國,1946年7月25日,美軍將“長門”號的艦體用于在比基尼環(huán)礁進行的“十字路口”核爆試驗,“長門”號在B試驗中被水下爆炸的23000噸當量的原子彈嚴重損傷,漂浮5天后顛覆沉沒。

排水量:(設計)常備33800噸,滿載38500噸;(改裝后)標準39130噸,公試43450噸
主尺度:(設計)213.4(全長)/201.4(垂線間長)×29×9.1米;(改裝后)224.5(全長)x34.6×9.46米
動力:(設計)4臺艦本式蒸汽輪機,15座艦本式燃油鍋爐+6座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功率80000軸馬力,航速26.5節(jié);載燃煤1600噸,重油3400噸,續(xù)航力5500海里/16節(jié)。(改裝后)4臺艦本式蒸汽輪機,10座艦本式燃油鍋爐,功率80000馬力,航速25節(jié);載重油5600噸,續(xù)航力10600海里/16節(jié)
防護:主裝甲帶305毫米,水平裝甲41-76毫米(設計),119-185毫米(改裝后),主炮塔正面356毫米,側面203毫米,副炮炮廓292毫米,司令塔356毫米
武裝:8門三年式410毫米主炮(雙聯(lián)×4),20門三年式140毫米副炮(改裝后18門),8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四聯(lián)×2,改裝后拆除);(改裝后增加)8門八九式127毫米高炮(雙聯(lián)×4),20門九六式25毫米機炮(雙聯(lián)×10),8挺HO式12.7毫米機槍(雙聯(lián)×4),3架水上飛機l部彈射器(戰(zhàn)時增加)98門九六式25毫米機炮
編制:1333人
“長門”號( Nagato)建造廠:日本吳海軍工廠1917.8.28開工,1919.11.9下水,1920.1.15竣工1945.10賠償給美國,1946.7.29在“十字路口”核爆試驗中受損沉沒于比基尼環(huán)礁
“陸奧”號( Mutsu)建造廠:日本橫須賀海軍工廠1918.6.1開工,1920.5.31水,1921.11.22竣工1943.6.8因彈藥庫爆炸沉沒于柱島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