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疆的年味:存在于超市里的年味讓我疑惑,過年的意義在哪里
新年一天天地臨近,卻一直提不起精神去置辦年貨。
關于置辦年貨,如果是放在三十年以前,是我每天掰著指頭盼望的事,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才可以每一天有肉吃,有糖吃,有零食可以吃,也只有那個時候,母親才不會限制我們吃這些東西的次數(shù)。而過了年之后,如果這些年貨還沒有消耗完,那么一定會被母親收藏起來,等到下一次過節(jié)時才會拿出來給我們分享,大多數(shù)的時候,糖果已有些變味,而零食大多也已過期,可即便是那樣,我也會甘之若飴。因為家里只有我最小,哥哥們早已過了吃零食的年齡。

但是到了現(xiàn)在,我們平日的每一天都要比之前的過年過得還要好,所以對于年貨總是不太上心,但是女兒還小,對于過年還是有著期待。
在本該年味最濃的商場里,感受到了年味的冷清
終于決定去置辦年貨了。
往年這個時候街上雖然年味不濃,卻也掛起紅紅的燈籠,后來這些燈籠掛上之后便再也沒有取下來,在看慣了同樣的景色之后,便再也感受不到新的氣象了。
在過了兩個街頭之后,終于見到了新扎的彩門,也算是有了新年的跡象了。

往年置辦年貨總是在家附近的超市里解決,但是女兒卻提議去新匯嘉,順便圓了她的逛街夢。
我以為在大街上看不到太多的人,在商場里會看到很多人,但是偌大的商場人并不太多,隨意走入一家商家,店員竟比顧客還多。看這里的商品,價格也還比較親民,沒有我想象中的動輒上千,而且很多的商品也在打折折。

女兒很興奮,看著她感興趣的商品,對于常年在網(wǎng)上購物的我來說,也被女兒感染,終于決定在實體店里買上一兩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可是又有些不甘心,怕在后面的店里再遇到更好的東西,人總是這樣的心理。
但是并沒有,在那些冷清的專賣店里,那些盡管已是打過折的價格還是讓我咋舌,原來一進門的店居然是全場里最便宜的店。

越往上走人越少,到了四樓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人稍多點,但這里是吃飯和娛樂的地方。
四樓餐飲點,讓人們在購物的疲憊之后有了休息和補充能量的地方
在來之前,女兒就指名要到這里的某田家的,但是被我們一票否決,原因無他:價格。對于剛剛緩過勁的我們來說,實在還不能太奢侈。
于是便選擇了一家賣砂鍋魚的店。這里的砂鍋也與通常的砂鍋并不一樣,是那樣大大的白瓷(盆)盤,說它是盆,要稍小且淺,說它是盤,卻又巨大且稍深。

酸辣、麻辣和不辣三種口味,最終還是選擇了麻辣味的藤椒魚。在特意叮囑的少麻少辣之后,端上來,第一口仍然被麻辣到了。
在吃完之后,兩片嘴唇只感覺到了無數(shù)的小人在上面跳躍,讓你忍不住想跟著他們一起跳起來。
不得不說,味道還是很不錯的,魚肉片的很薄,魚刺很少,但也會在偶爾的幾片里暗藏著,在你大塊朵頤之時,突然跳起來扎你一下,提醒著你它們也是有“刺”的。于是你便會放慢吃的速度,慢慢地品嘗。
其實在逛過了整個賣場之后,能有這么個補充能量的地方,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又可以讓已顯疲憊的身體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店里提供的玫瑰茶,淡紅的顏色,在水里慢慢舒展的花瓣,還有清火的桔皮。盡管初嘗時并沒有什么味道,但是放置一會之后,帶著一點淡淡的花香和甜味。只一會便喜歡上了這個味道。

在人頭攢動的超市里,終于感受了過年的氣息
超市永遠是最接地氣的購物場所,似乎在每個節(jié)假日里,最能體會過節(jié)氣氛的,便是超市,尤其是在這個春節(jié)來臨的時候,那些紅紅火火的對聯(lián)和福字,讓人一進超市便感覺到了濃濃的年味,而熙熙攘攘地人群,也愈發(fā)地襯托出了年味來。

超市里也在這個時節(jié)抓緊促銷,各種的商品以大堆的形式存放,而每一個促銷點都有人員在宣傳著優(yōu)惠的力度。
在蔬菜、水果和米糧跟前人是最多的,其次便是零食區(qū),但凡是帶著孩子來這里的,購物車里一定堆放著不少的零食,就如同女兒一樣,一來之后便直奔這里,然后在這里左右盤旋,恨不得將她所有愛的零食一股腦地搬回去,可是在我的幾次搖頭之后,終于有選擇地拿了她最想要的。
在逐漸遠去的年味里,是不是讓我們反思,過年的意義何在?
對于新疆來說,這里是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在新疆卻有四十七個民族,盡管過春節(jié)的并不僅僅是漢族,但是每個民族過春節(jié)的習俗并不相同。
而在新疆的大多數(shù)的漢族人也是來自全國不同的省份,他們也有各種的傳統(tǒng)過法,這些人因為分散,所以在春節(jié)的過法上并不統(tǒng)一,唯有每年政府出面舉辦的各種社火、節(jié)目, 才能夠讓新疆人民感受到節(jié)日的氣氛,如果沒有了這些,那么春節(jié)的味道可能只在每個人的家里。

前幾年在沒有禁止鞭炮時,從過了小年之后還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但自從沒有了鞭炮,春節(jié)便同普通的日子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
今年雖然又放開的鞭炮,但是鞭炮的價格卻居高不下,讓人望而卻步,盡管鞭炮在烏魯木齊已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進行了下調(diào),但在昌吉價格依然高昂,關鍵是那些所謂的1000響只有不到500個,2000響的也不過600多個鞭炮,可是價格呢?相信很多買過的人都已后悔了。

加上今年的情況又很特殊,人們在對待過年的問題又會淡一層,除了老一輩的人,年輕一代的人,過年最多可能就是多休息幾天,多吃幾頓,多喝幾口了。
難道這就是過年的意義?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到哪里才能體會到過年本該有的年味呢?難道只有超市這樣的地方?
過年是我們的傳統(tǒng),想一想二、三十年前,甚至是更久之前的春節(jié),為什么那個時候的人們雖然并不富裕,卻能將春節(jié)過得熱熱鬧鬧?而如今,卻如此的冷清?或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該深思的問題。
寫在最后:
如果你也感受不到了年味,可以試試去離家不遠的商場看一下,在那里即可以購物,也可以在購物之余不離商場吃到還算不錯的午餐,關鍵的是價格還算是比較親民的。即便不去購物,藏在商場一隅的書店也會讓你的眼前一亮,在這個網(wǎng)絡的快餐時代,你已有多久沒有看書了?

無論你以什么樣的心情來迎接這個新年,過年總是讓人快樂的,在過年的時候,如果不能出去旅游,如果不愿出去喝酒,那么就去家附近的商場,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去看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或者是只是靜靜地看著那些逛街的人。
既然我們不能詮釋過年的意義,那么就找一種自己喜愛的方式,體會一下歲月靜好的味道,畢竟,紅紅火火的新年只會在歲月靜好時才能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