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2023-01-13 00:40 作者: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譯文:

公孫丑問道:“先生如果在齊國當(dāng)權(quán),管仲、晏子的功業(yè)可以再度興起來嗎?”

孟子說:“你可真是個齊國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曾經(jīng)有人問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個更有才能?”曾西不安他說:‘子路可是我父親所敬畏的人啊,我怎么能和他相比呢?,那人又問:‘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個更有才能呢?’曾西馬上不高興起來,說:‘你怎么竟拿管仲來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齊桓公那樣信任不疑,行使國家政權(quán)那樣長久,而功績卻是那樣少,你怎么竟拿他來和我相比呢?’”

孟子接著說:“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為我愿意跟他相比嗎?”

公孫丑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相比嗎?“

孟子說:“以齊國的實力用王道來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span>

公孫丑說:“您這樣一說,弟子我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以周文王那樣的仁德,活了將近一百歲才死,還沒有能夠統(tǒng)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繼承他的事業(yè),然后才統(tǒng)一天下。現(xiàn)在您說用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連周文王都不值得學(xué)習(xí)了嗎?”

拓展:

  • 公孫丑: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孟子的弟子。
  •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潁上人 。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桓公元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dān)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晏子:即是晏嬰,字仲,謚平。齊國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
  • 當(dāng)路:當(dāng)權(quán),當(dāng)政。
  • 曾西:即曾申,字子西,魯國南武城人。東周時期學(xué)者、思想家,儒家古圣先賢曾參第二子。
  •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孔子弟子。
  • 吾子:對友人的花色品種稱,相當(dāng)于“吾兄”、“老兄”之類。
  • 蹴然:不安的樣子。
  • 先子:指已逝世的長輩。這里指曾西的父親曾參。
  • 艴然:惱怒的樣子。
  • 為:同“謂”,認(rèn)為。
  • 由:同“猶”,好像。
  • 百年而后崩:相傳周文王活了九十七歲。百年是泛指壽命很長。
  •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助武王伐紂,統(tǒng)一天下,又輔助成王定亂,安定天下成為魯國的始祖。



譯文:

孟子說:“我們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呢?由商湯到武丁,賢明的君主有六七個,天下人歸服殷朝已經(jīng)很久了,久就難以變動。

武丁使諸侯們來朝,統(tǒng)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zhuǎn)一樣容易。紂王離武丁并不久遠(yuǎn),武丁的勛臣世家、良好習(xí)俗、傳統(tǒng)風(fēng)尚、慈善政治都還有遺存,又有微于、微仲 、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一批賢臣共同輔佐,所以能統(tǒng)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權(quán)。當(dāng)時沒有一尺土地不屬于紂王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屬于紂王統(tǒng)治,在那種情況下,文王還只能從方圓百里的小地方興起,所以是是非常困難的。

齊國人有句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nóng)時?!F(xiàn)在的時勢就很利于用王道統(tǒng)一天下: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沒有哪一國的國土有超過方圓千里的,而現(xiàn)在的齊國卻超過了;雞鳴狗叫的聲音處處都聽得見,一直到四方邊境,這說明齊國人口眾多。國土不需要新開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團(tuán)聚,如果施行仁政 來統(tǒng)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

何況,統(tǒng)一天下的賢君沒有出現(xiàn),從來沒有隔過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壓榨,從來沒有這么厲害過的。饑餓的人無法選擇食物,口渴的人無法選擇引用水的類型。

孔子說:‘道德的流行,比驛站傳遞政令還要迅速?!F(xiàn)在這個時候,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就像被吊著的人得到解救一樣。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雙倍的功績。只有這個時候才做得到吧?!?/span>

拓展:

  • 武?。鹤有?,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 微子:子姓,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宋國開國始祖,第一代國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秴问洗呵铩贩Q微子、微仲與紂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時尚未成為妃,所以是庶子。
  • 微子子姓,名衍,號仲思。周朝宋國第二任國君,孔子十五世祖。
  • 王子比干:沫邑人,封于比邑故稱比干,也稱王子比干,商王文丁之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紂王帝辛之叔(一說是紂王的兄弟),殷商王室重臣。幼年聰慧,勤奮好學(xué)。授以少師,輔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輔佐商紂王帝辛,歷經(jīng)兩朝,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于直言勸諫。
  • 箕子:子姓,名胥余,殷人,商王文丁的兒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 箕子與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齊名,并稱“殷末三仁”。
  • 膠鬲:商周之際時期人物。膠鬲原為販賣魚、鹽的,后周文王把他舉薦給商紂王,以作為內(nèi)應(yīng)?。
  • 鎡基:農(nóng)具,相當(dāng)于今天的鋤頭之類。




譯文:

公孫丑問道:“老師若晉升為齊國的卿相,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主張,即使從此而成就霸業(yè)、王業(yè),也是不足為奇的。果然能這樣,您是不是會有所動心呢?”

孟子說:“不,我四十歲以后就不再動心了?!?/span>

? 公孫丑說:“像這樣看來,老師比孟賁強(qiáng)多了。”

孟子說:“這個不難,告子能不動心比我還早呢。”

拓展:

  • 孟賁:周朝時期的著名勇士,戰(zhàn)國時秦國人,有說是衛(wèi)國人,也有說是齊國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 告子: 說法一:東周戰(zhàn)國時思想家,法家人物,曾受教于墨子,有口才,講仁義。 說法二:告子是孟子的學(xué)生。因為古人趙歧考證過,他是孟子的弟子。 說法三:告子本人無著作流傳,因此也有其人純屬杜撰一說。





譯文:

公孫丑說:“不動心有方法嗎?”

孟子說:“有。北宮黝的培養(yǎng)勇氣:肌膚被刺不后退,眼睛被刺也不眨。想著輸給對手一毫毛,就如同大庭廣眾中遭鞭撻。既不能忍受卑賤之人的侮辱,也不能忍受大國君主的侮辱;他看待刺殺大國君主如同刺殺卑賤之人一樣;對各國的君主毫不畏懼,挨了罵,一定回敬。

孟施舍培養(yǎng)勇氣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他說:‘我看待不能戰(zhàn)勝的敵人,跟看待足以戰(zhàn)勝的敵人一樣〔無所畏懼〕。如果先估量敵人的力量這才進(jìn)攻,先考慮勝敗這才交鋒,是害怕強(qiáng)敵大軍的人。我豈能做到遇敵必勝呢?能做到無所畏懼罷了?!?/span>

孟施舍像曾子,北宮黝像子夏。這兩個人的勇氣,我不知道誰更勝一籌,即便這樣,〔我還是認(rèn)為〕孟施舍的比較簡單易行。

從前曾子對子襄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經(jīng)從我的先生那里聽到過什么叫“大勇”:反躬自問,自己不占理,對方即便是最下賤的人,我也不去恐嚇?biāo)环垂詥?,自己占了理,即便有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鲜┥岜pB(yǎng)一股無所畏懼的氣概,但比不上曾子保養(yǎng)一種更簡單易行的價值判斷?!?/span>

拓展:

  • 北宮黝:其人已不可考。
  • 褐寬博:也就是下文的“褐夫”,地位低下的人;褐,音hè,地位低下者所穿的粗衣。
  • 孟施舍:已無可考。
  • 曾子:姒姓,曾氏,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夏禹后代。
  • 子夏:即卜商,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陽郡溫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鬃拥牡茏印?/span>
  • 子囊:羋姓,熊氏,名貞,子囊。楚莊王的兒子。春秋時期楚國令尹。






譯文:

公孫丑說:“我冒昧地問問,老師您的不動心和告子的不動心,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告子曾說:‘言語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頭如何有善意;心里頭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氣感情上如何有善意。’〔我認(rèn)為:〕心里頭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氣感情上如何有善意,是對的;言語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頭如何有善意,這不對。因為心中的意志統(tǒng)帥著意氣感情,意氣感情充斥體內(nèi)〔并表現(xiàn)在外〕。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動作舉止也跟著洋溢在那里。所以我說:‘要堅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濫用表情動作舉止?!?/span>

公孫丑說:“您既然說,‘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動作舉止也跟著洋溢在那里’,可是您又說:‘要堅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濫用表情動作舉止?!@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心志閉塞,表情動作舉止也將隨之逝去;表情動作舉止閉塞,心中意志也必然受到影響。比如跌倒與奔跑,這主要是身體的動作,但必然影響到思想,引起心志的波動。”

拓展:

  • 壹:讀為“噎”,閉塞。





譯文:

公孫丑問道:“請問,老師擅長哪一方面?”

孟子說:“我說話得體,還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請問,什么叫作‘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yǎng)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jīng)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yǎng)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yǎng)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愿地去幫助它生長。

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里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干枯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rèn)為養(yǎng)護(hù)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愿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span>

拓展:

  • 浩然:盛大而流動的樣子。
  • 慊:同“愜”,音qiè,滿足,暢快。
  • 外之:把它看作外在的。
  • 閔:今作“憫”,憂慮。
  •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 耘:又作“蕓”,除草。





譯文:

公孫丑問:“怎樣才算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呢?”

孟子回答說:“偏頗的言語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張的言語知道它過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語知道它離奇在哪里;躲閃的言語知道它理窮在哪里。從心里產(chǎn)生,必然會對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會對國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會同意我的話。”

公孫丑說:“宰我、子貢善于辯論;冉牛、閔子、顏淵善于闡述德行??鬃蛹嬗羞@些長處,但他依然說:‘我對于辭令,太不擅長?!捕日f話得體,又善于養(yǎng)浩然之氣,言語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經(jīng)是位圣人了嗎?”

孟子說:“哎呀!這叫什么話!從前子貢問孔子說:‘老師已經(jīng)是圣人了嗎?’孔子說:‘圣人,我算不上;我不過學(xué)習(xí)不知厭倦,教人不知疲倦罷了。’子貢便說:‘學(xué)習(xí)不知厭倦,這是智;教人不知疲倦,這是仁。仁而且智,老師已經(jīng)是圣人了?!ト耍鬃佣疾蛔跃?,〔你卻說我是,〕這叫什么話呢!”

拓展:

  • 诐辭:偏頗的言辭。
  • 淫詞:夸張、過分的言辭。
  • 遁辭:躲閃的言辭。
  • 宰我: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也稱宰我。春秋末期魯國人,思想家、儒家先賢??鬃又茏?,利口善辯。
  • 子貢:即端木賜,復(fù)姓端木,字子貢。儒商鼻祖,春秋末年衛(wèi)國黎人??鬃拥牡靡忾T生,善于雄辯,且有干濟(jì)才,辦事通達(dá),曾任魯國、衛(wèi)國的丞相。還善于經(jīng)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 冉牛:即冉耕,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魯國鄆城人。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期學(xué)者。孔子弟子,孔門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
  • 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弟子, 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
  • 顏回: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都城人,居陋巷,尊稱復(fù)圣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十三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鬃訉︻伝胤Q贊最多,贊其好學(xué)仁人。






譯文:

公孫丑說:“從前我曾聽說過,子夏、子游、子張都各有孔子的一些長處;冉牛、閔子、顏淵大體近于孔子,卻不如他那樣博大精深。請問老師,您以其中哪一位自命?”

孟子說:“暫且不談他們?!?/span>

公孫丑又問:“伯夷和伊尹怎么樣?”

孟子答道:“他倆人生態(tài)度不同。不是他所理想的君主,他不去服侍;不是他所理想的百姓,他不去使喚;天下太平就出仕,天下昏亂就隱居,伯夷就是如此。

服侍誰不是服侍君主?使喚誰不是使喚百姓?天下太平也出仕,天下昏亂也出仕,伊尹就是如此。應(yīng)該出仕就出仕,應(yīng)該辭職就辭職,應(yīng)該持續(xù)做就持續(xù)做,應(yīng)該馬上走就馬上走,孔子就是如此。他們都是古代的圣人,可惜我都沒有做到;至于我所希望的,是學(xué)習(xí)孔子?!?/span>

拓展:

  • 竊:私下,用以表謙虛。
  • 子夏:即卜商,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陽郡溫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鬃拥牡茏?。
  • 子游:即言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常熟人。春秋時期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擅長文學(xué),曾任魯國武城縣令。
  • 子張:陳國人,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是孔子晚年弟子,才華橫溢、性情疏闊、志氣不凡。
  • 姑舍是:姑,暫且;是,此。
  • 伯夷: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國人,商紂王末期孤竹國第八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亞憑、叔齊。是殷商時期契的后代。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 伊尹:己姓,伊氏,名摯,一說為空桑人,二說為有莘國,還有說法出生于伊水,史籍記載生于洛陽伊川,商朝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聰明穎慧,勤學(xué)上進(jìn),耕作于有莘國。經(jīng)過成湯三聘之后,擔(dān)任右相,聯(lián)合仲虺輔佐商湯打敗夏桀。商朝建立后。擔(dān)任尹(相當(dāng)于秦朝時期的丞相)。
  • 止:“仕”的反面。
  • 乃:“至于”的意思。





譯文:

公孫丑問:“伯夷、伊尹與孔子,能像您上面說的那樣將他們等量齊觀嗎?”

孟子答道:“不。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得上孔子的?!?/span>

公孫丑又問:“那么,他們?nèi)擞邢嗤牡胤絾???/span>

孟子答道:“有。如果得到方圓一百里的土地而君臨它,他們都能夠使諸侯來朝并一統(tǒng)天下;即使叫他們做一件不義之事,殺一個無辜之人,便能得到天下,他們也都不會干的。這就是他們相同的地方?!?/span>






譯文:

公孫丑說:“請問,他們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孟子說:“宰我、子貢、有若三人,他們的聰明才智足以了解圣人,即使他們再不好,也不至于偏袒他們所愛好的人。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稱頌孔子。

宰我說:‘以我來看老師,比堯、舜都強(qiáng)多了?!?/span>

子貢說:‘看見一國的禮制,就了解它的政治;聽到一國的音樂,就知道它的德教。從現(xiàn)在到百代以后,衡量這百代君王的高下,其標(biāo)準(zhǔn)都不能違離孔子之道。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老人家的?!?/span>

有若說:‘難道只有百姓如此嗎?麒麟相比于走獸,鳳凰相比于飛鳥,泰山相比于土堆,河海相比于溪澗,都算是同類。圣人相比于百姓,也是同類。雖然他來自民間,卻遠(yuǎn)遠(yuǎn)超出大眾——自有人類以來,還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

拓展:

  •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亦稱有子,現(xiàn)在山東肥城市人。為孔子得意門生之一?!八馁t十二哲”當(dāng)中他是屬于“十二哲”之一??组T弟子中被尊稱為“子”的為數(shù)不多,顏淵被尊稱為顏子,曾參被尊稱為曾子,有若也被尊稱為有子。傳說是有子和曾子編纂了《論語》一書。
  • 污:卑劣,不好。
  • 垤:音dié,小土堆,小山頭。
  • 行潦(lǎo):小水流。
  • 萃:聚,群。





譯文:

孟子說:“用武力而假借仁義的人可以稱霸,所以稱霸必須是大國。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使天下歸服的不一定是大國。商湯王只有方圓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圓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并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对娊?jīng)》說:‘從西從東,從南從北,無不心悅誠服?!钦f的這種情況?!?/span>

拓展:

  • 假:借,憑借。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




譯文:

孟子說:“仁就光榮,不仁就恥辱;現(xiàn)在的人既厭惡恥辱卻又居于不仁的境地,這就好像既厭惡潮濕卻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樣。

假如真的厭惡恥辱,那最好是以仁德為貴,尊敬讀書人,使有賢德的人處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dān)任一定的職務(wù)。并且趁國家無內(nèi)憂外患的時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這樣做了即使是大國也會畏懼你。

《詩經(jīng)》說:‘趁著天晴沒陰雨,剝些桑樹根上皮,補(bǔ)好窗子和門戶?,F(xiàn)在你們下面人,有誰還敢欺侮我?’ 孔子 說:‘寫這首詩的人很懂得道理呀!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誰還敢欺侮他呢?’

如今國家沒有內(nèi)憂外患,卻趁著這個時候享樂腐化,這是自己尋求禍害。禍害和幸福都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詩經(jīng)》說:‘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渡袝?/span>·大甲》說:‘上天降下的災(zāi)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f的就是這個意思?!?/span>

拓展:

  • 閑暇:指國家安定無內(nèi)憂外患。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邪風(fēng)·鴟鴉》。
  • 徹:剝?nèi) ?/span>
  • 桑土:桑樹根;土同“杜”,東齊方言說“根”為“杜”。
  • 敖:同“邀”,指出游。
  • 《詩》云:引自《濤經(jīng)·大邪·文王》。
  • 《太甲》:出自《尚書·大甲》。
  • 活:“逭” 的借字,“逃”的意思。





譯文:

孟子說:“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那么天下的士子都會高興,都愿意到這個朝廷來效力了;

在市場,撥出房屋儲藏貨物,卻不征稅,如果滯銷,依法收購,不讓它長久積壓,那么天下的商人都會高興,愿意把貨物存放在這個市場了;

關(guān)卡,只稽查而不收稅,那么天下的旅客都會高興,愿意經(jīng)過這里的道路了;

對種田人實行井田制,只助耕公田,不再收稅,那么天下的農(nóng)夫都會高興,愿意到這里的田野來耕種了;

空宅空地,不征空置稅,無業(yè)者也不派發(fā)勞役,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高興,愿意到這里定居了。

真正能夠做到這五項,那么鄰近國家的百姓都會舉頭仰望他就像仰望父母一樣了?!踩绻弴暑I(lǐng)人民來攻打他,便好比〕率領(lǐng)兒女去攻打他們的父母,從人類誕生以來,這種事沒有能夠成功的。真能這樣,便會天下無敵。天下無敵的人叫作‘天吏’。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的,是從來不曾有過的?!?/span>

拓展:

  • 廛:音chán,指市中儲藏、堆積貨物的棧房,這里指用棧房儲藏。
  • 譏:通“稽”,稽查,稽核。
  • 助:上古九百畝為一井,狀如囲,八家各有一百畝,中為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這種制度叫“助”。
  • 氓:音méng,外來之民。






譯文:

孟子說:“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王因為有同情心,于是就有同情別人的政治了。憑著同情心來實行同情別人的政治,治理好天下就像手掌里轉(zhuǎn)動個小玩意一樣簡單。

我之所以說人人都有同情心,道理就在于:現(xiàn)在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子將要掉到井里去了,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驚駭同情的心情。這不是為了要和這小孩的爹媽攀上交情,不是為了要在鄉(xiāng)里朋友間博得聲譽,也不是討厭背上見死不救的壞名聲才這樣的。

從這一點來看,人沒有同情之心,便不算是人;沒有羞恥之心,便不算是人;沒有推讓之心,便不算是人;沒有是非之心,便不算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首要,羞恥之心是義的首要,推讓之心是禮的首要,是非之心是智的首要。人具備了這四種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

有這四種首要善心卻自己認(rèn)為不行的人,是自暴自棄的人;認(rèn)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殘害那君主的人。凡是具有這四種首要善心的人,若明白把它們都擴(kuò)充起來,那就會像剛點燃的火苗,剛涌出的泉水。真的能夠擴(kuò)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肯擴(kuò)充,最終連贍養(yǎng)爹媽都辦不到?!?/span>

拓展:

  • 內(nèi)交:內(nèi),同“納”;內(nèi)交,即結(jié)交。
  • 要:音yāo,求。
  • 然:“燃”的本字。




譯文:

孟子說:“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銷甲的人仁慈嗎?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銷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了人。醫(yī)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yè)不可以不謹(jǐn)慎。

孔子 說:‘居住在有仁厚風(fēng)氣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而不迷在有仁厚風(fēng)氣的地方,怎么能說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貴的爵位,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qū)使。被別人驅(qū)使而引以為恥,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做了造箭的人卻又以造箭為恥一樣。如果真正引以為恥,那就不如好好行仁。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后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span>

孟子說:“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很高興。大禹聽到有教益的活,就給人家敬禮。偉大的舜帝又更為了不得:總是與別人共同做善事。舍棄自己的缺點,學(xué)習(xí)人家的優(yōu)點,非常快樂地吸取別人的長處來行善。從他種地、做陶器、捕魚一直到做帝王,沒有哪個時候他不向別人學(xué)習(xí)。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來行善,也就是與別人一起來行善。因此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別人一起來行善?!?/span>

拓展:

  • 矢人:造箭的人。
  • 函人:造銷甲的人。
  • 巫:巫醫(yī),有時也以巫術(shù)治病。
  • 匠:匠人,這里特指做棺材的木匠。
  • 由:同“猶”,好像。
  • 有:同“又”。





譯文:

孟子說:“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去服事;不是他理想的朋友,不去結(jié)交。不站在壞人的朝堂上,不和壞人交談;站在壞人的朝堂上,和壞人交談,就好比穿戴著禮服禮帽坐在淤泥和炭灰里。把這種厭惡壞人壞事的心情推廣開來,他覺得即便同家鄉(xiāng)人站在一塊,若那人的帽子沒有戴正,他也會慚愧地走開,好像自己會被弄臟似的。所以當(dāng)時諸侯即便有好言好語來招致他的,他也不接受。他之所以不接受,就是因為他不屑于去就職。

柳下惠卻不以侍奉壞君為恥,不以自己官職小為卑下;在朝做官,不隱蔽賢人,但薦舉他一定要按自己的原則來辦;不被起用,也不怨恨;艱難困苦,也不憤懣。他說:‘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赤身裸體站在我旁邊,你又怎能玷污我呢?’所以什么人他都高興地與其相處,而且從不失態(tài)。牽住他,叫他留住,他就留住。叫他留住就留住,也是因為他不屑于離開的緣故。”

孟子又說:“伯夷太狹隘,柳下惠不大嚴(yán)肅,狹隘和不嚴(yán)肅,都是君子所不取的?!?/span>

拓展:

  • 望望然:慚愧的樣子。
  • 浼:弄臟。
  • 伯夷: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國人,商紂王末期孤竹國第八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亞憑、叔齊。是殷商時期契的后代。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又有字子禽一說,魯國柳下邑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卒于魯?shù)毓授w村,享年一百歲,謚號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稱其為“柳下惠”。
  • 遺佚:即遺逸,不被用。
  • 由由然:高興的樣子。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竹北市| 龙州县| 资源县| 玉溪市| 龙里县| 承德县| 洱源县| 宁安市| 洪湖市| 郸城县| 河南省| 旺苍县| 边坝县| 郧西县| 乌恰县| 商南县| 西贡区| 乌鲁木齐市| 家居| 读书| 改则县| 海安县| 祁连县| 东乌| 景洪市| 龙南县| 连江县| 呼图壁县| 灌阳县| 淅川县| 胶南市| 天台县| 郴州市| 苍南县| 盐边县| 陆良县| 延津县| 白朗县| 平泉县| 宿州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