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十年大獄阻擋不了革命熱情,后授予少將軍銜
李逸民,是浙江龍泉人。年輕的時候,憑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考到杭州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又考上了上海大學中文系。1925年上海爆發(fā)了五卅運動,身為熱血青年的他也加入其中。隨后,他棄文從武,從上海去了廣州,加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這期學員,將星璀璨,絲毫不亞于第一期。像林彪、伍中豪以及劉志丹等等,包括國民黨軍那邊大名鼎鼎的張靈甫等等,他們都是畢業(yè)于黃埔四期。
也是在同年,李逸民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這里看他的資歷還是非常深得,入黨時間也是比較早的。
1926年畢業(yè)后,他并沒有和其他同學那樣直接從軍,而是留校擔任了政治部宣傳干事,編輯《黃埔日刊》。一直到1927年他才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后,他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后,李逸民輾轉去了上海做地下工作??墒?,在上海沒有多久,他就遭到逮捕。然而,敵人卻始終弄不清他的身份,最后以軍事犯判處他“無期徒刑”。他帶著一副十五斤重的大腳鐐,先后被關押在上海漕河涇監(jiān)獄、蘇州軍人監(jiān)獄和南京中央軍人監(jiān)獄。
國民黨的監(jiān)獄是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在獄中,面對國民黨威逼利誘、嚴刑拷打、被判無期徒刑的險惡條件下,李逸民仍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始終堅貞不屈,堅持斗爭,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jié)。
“勸君莫為青春惜,將見世界滿地紅?!边@是李逸民同志在國民黨獄中寫的兩句詩,也是他的人生觀的寫照。
就這樣,李逸民在監(jiān)獄里待了十年。
一直到全面抗戰(zhàn)的時候,國共進行了第二次合作,李逸民才被放了出來。
出獄后,他先是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政治部主任,又到情報部門工作,任中共中央情報部第一局局長,還做過西北公學副校長。
后來,康生找他的麻煩,派人監(jiān)視他,李逸民要求去前方。正好,中共中央計劃離開延安到承德,因此中央警備團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去承德打前站,稱為中央先行警備團,李逸民任團政委,跟著團長吳烈去了承德。
而他到承德后,東北形勢突變,中央不打算去了,他開始跟著羅瑞卿做起了軍調工作。
在東北的時候,他還擔任牡丹江省建設廳廳長,東北人民政府財經(jīng)計劃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為鞏固東北根據(jù)地、支援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公安部隊政治部副主任,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解放軍報社總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等職。
建國后評定軍銜的時候,李逸民時任公安部隊政治部副主任。起先在公安軍上報的名單中,他是擬評中將。他資歷夠,可因為早年經(jīng)歷,因為坐牢缺席了土地革命,回來也很少在軍中任職,最終在1955年被評為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