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1代酷睿CPU測試,結果令人詫異,除了i5其他都不行
H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機之家的小牛!
昨晚英特爾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正式開賣,第三方性能測試也正式解禁,11代酷睿處理器性能到底怎么樣?對比AMD Zen 3系列是否更加值得購買?


下面就跟隨小牛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升級成本高昂
根據(jù)英特爾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全新的11代酷睿處理器仍然基于14nm工藝制程,這將是最后一代14nm工藝。

同時11代酷睿處理器仍然使用的是LGA 1200封裝接口,可以同Z490系主板搭配使用。
根據(jù)官方說法B460主板并不支持11代酷睿處理器,但不排除后期民間大神“強上”11代酷睿處理器。目前B460主板的用戶建議在等等,不要著急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或年底發(fā)布的12代酷睿處理器將會使用全新LGA 1700封裝接口,主板勢必也會跟著換,到時候400系列、500系列主板都只能“光榮”退場。

?性能提升明顯
說了那么多的不利于用戶升級的消息,11代酷睿處理器到底有哪些提升?下面詳細介紹11代酷睿處理器的性能測試。
在制程工藝沒有進步的情況下,Intel為了提升處理器性能,這次終于換架構了,可喜可賀!

不過換的是筆記本平臺上的核心架構,也就是Tiger Lake處理器內(nèi)核的“變種版本”,名為Cypress Cove。
Cypress Cove本是用在10nm工藝上的微架構,現(xiàn)在用在了14nm制程工藝上,有點趕鴨子上架的味道。
值得慶幸的是根據(jù)官方說法其IPC性能提升19%左右,這點在跑分測試中得到了驗證!

在CINEBENCH R20測試中,i5 11400單核540分,多核3974分;無論單核多核均明顯領先于i5 10400的單核437分,多核3189分,領先幅度略等于IPC的性能提升。

除了i5處理器之外,11代酷睿i7、i9的單核性能無論是R20還是R23亦或是其他測試軟件中,均明顯領先于10代酷睿處理器。
功耗失控
只不過因為11代i9只有八核六線程,相較10代i9的十核心二十線程,在多核性能方面毫無疑問地落后了一大截。
對比同價位的AMD R7 5800X,i7 11700K無論單核還是多核性能均落后明顯。體現(xiàn)在游戲中也是如此,大部分游戲表現(xiàn)i7 11700K都不如R7 5800X,而且i7 11700K的功耗還更高。
十一代酷睿處理器中除了i5處理器,i7和i9這次均需要水冷才能壓得住,這無形中又提升了大家的裝機成本。

總結
總的來說,英特爾11代酷睿處理器的確在性能方面提升了不少,但是功耗也隨之增加,無形中給裝機的小伙伴們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建議大家入手11代酷睿需三思而行!
當然,i5級別的11代酷睿處理器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尤其是后期散片價格穩(wěn)定之后。
畢竟現(xiàn)在顯卡這么貴,而i5 11400和i5 11500上配備的UHD730、UHD750核顯性能不錯,可以勉強玩一些競技類網(wǎng)游,例如英雄聯(lián)盟等。
英特爾11代酷睿CPU測試,結果令人詫異,除了i5其他都不行。
本文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的數(shù)碼知識,歡迎點贊收藏加關注,有問題的小伙伴也可以私信我,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分享更多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我是小牛,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