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2022-03-04 00:59 作者:pylocura派洛庫 | 我要投稿
《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顯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預防胃癌最為重要的可控手段,并建議無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應檢查并根除,最佳年齡是18歲~40歲,根除受益最大。
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后可顯著降低胃癌發(fā)病率。尤其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前根除,幾乎可以100%預防腸型胃癌。由于成年人不易感,所以在徹底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后,再次復發(fā)率很低,只有5%左右。不少患者出現的“復發(fā)”情況,不是因為再次感染,而是上次根除壓根就沒有成功,而根除失敗的患者不在少數。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患者不規(guī)范服藥,是根除失敗常見的兩個原因。
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眾所周知,如果某種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抗生素就很難再殺死這種病菌。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過程中,廣泛被采用的三聯或四聯療法,會用到抗生素。
如果在治療前,患者就已經對療法中所用到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那么幽門螺旋桿菌就很難被根除,這也是造成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尤其對于二次或多次根除的患者,根除率比首次根除率明顯下降。
患者不規(guī)范服藥
不規(guī)范服藥是根除失敗的一個常見原因。
在治療過程中,抗生素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使得一些患者會自行停止用藥或降低藥量,達不到根除效果,還讓病菌產生了耐藥性,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所以想要不“復發(fā)”,徹底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很關鍵。近些年來,益生菌被廣泛應用到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中。在治療過程中,抗生素在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同時,也會破壞腸胃微生物群平衡。當胃內微生物環(huán)境失衡,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易感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