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衣同澤·槐序,專訪漢服同袍“玉晨”!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大家好,我是“漢衣同澤·漢服網(wǎng)”編輯部的槐序。從03年11月的王樂天第一次穿漢服走上街頭引起討論至今,已過去十年。漢服以及傳統(tǒng)文化在各方的努力下一步步的復興,雖然任重道遠,但我們一直在路上。今天要采訪的同袍是一位入坑五年多的男袍子,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槐序:同袍你好,我是“漢衣同澤·漢服網(wǎng)”編輯部的槐序,非常感謝你今天愿意接受我的采訪。那就先請同袍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同袍:槐序你好,我是玉晨,曾用cn:崇明。是男孩子,18年入的漢服坑,是一名集古風、漢服與攝影于一體的業(yè)余愛好者。

槐序:18年入坑漢服距今已有五年時間,這可不算短。那玉晨現(xiàn)在手上有幾套漢服啦?
玉晨:原本有兩套,但是有一套賣了。這幾年忙于工作,就沒怎么再買漢服,以后還會入手新漢服的。
槐序:兩套確實不算多,那有沒有你很喜歡的漢服但是沒買的???
玉晨:有,漢尚華蓮的龍母。雖然這是女裝但是不妨礙我欣賞她的美。不過美則美矣價格也確實挺貴的,也就只能看看了。
槐序:漢尚華蓮的龍母是好幾年前的款了,放在當時可能貴,但是放在漢服商家百花齊放的當下也不算貴了。而且漢服嘛,買多了就有追求了,說不定以后你就不就得貴了。玉晨是因為什么接觸到的漢服呢?
玉晨:說的也是,說不定以后會考慮。我接觸漢服是因為我的前女友。她喜歡漢服,連帶著也拉我入坑。以前穿著漢服還會想起她,到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偶爾懷念的回憶了。
槐序:這樣啊,那你身邊的人。父母或者親戚朋友會對你穿漢服有不同的聲音嗎?
玉晨:親友圈子里有一部分人知道,也會有反對的聲音。不過我不在乎。我喜歡的東西,我想怎么玩都行,無所謂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槐序:那玉晨還是非常灑脫啊。大部分人放棄漢服就是因為親戚朋友異樣的眼光和聲音。能摒棄雜音專注于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不容易的。日常的漢服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呢?
玉晨:有啊,每次參加漢服活動,都能認識不少同袍。我在射藝活動中認識了一批喜歡弓箭與兵擊的同袍,偶爾會來幾次兵擊比試。這種比試的輸贏差距也不大,各有千秋各有所長。論拳法,我不如追風,論弓箭,我不如幾位射藝大佬,論槍陣,我不如老姜,但論劍術與槍法,我不懼他們?nèi)魏稳?。但是每次和他們聚在一起,我都會覺得很高興。
槐序:能在喜歡的領域發(fā)現(xiàn)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確實是一件美事。玉晨對現(xiàn)在的改良漢服有什么看法嗎?
玉晨:有見過。我個人的看法,談不上喜歡,有點怪怪的。漢服的本質(zhì)是禮儀規(guī)范化,以衣冠正人身心,表華夏之文明。改革之后的所謂改良版漢服,看似創(chuàng)新了,但是失去了最初的本質(zhì)。
槐序:在做改良漢服的人眼里,他們只是把漢服繁瑣的穿衣程序變得簡單了,把過長不方便的裙子改短了。在一些傳統(tǒng)漢服人的眼里,漢服是規(guī)范自己的帶著文化氣息的傳承。只能說各人都不同吧。日常穿著改良確實方便,但到正式場合的時候還是得穿傳統(tǒng)漢服。
玉晨:漢服的興起,也讓古老的國學文化隨之慢慢的興起,我個人而言,更看重祖國的文化興起。所以對漢服的態(tài)度,一直認為保持中立態(tài)度便好,我個人代替不了大家的審美觀。我更傾向于對國學文化的宣傳與研究發(fā)展,沉迷于浩瀚無邊的祖國知識中無法自拔。
槐序:這種中立的做法我個人覺得也是最好的。靜觀其發(fā)展,如果有需要我做什么的,我也會去做。玉晨有沒有見過有人因為其他人穿著漢服而對其指指點點的?遇到這種玉晨會怎么做呢?
玉晨:有過,我遇見的不少,且老少都有。固執(zhí)已見的人不在少數(shù),要是人家愿意接受就我也會跟他介紹一番,如果是持反感態(tài)度,我懶得理。不必刻意的與那些思想硬碰硬,拼不過,也沒必要。慢慢的壯大和發(fā)展就好了,只能等漢服越來越興盛起來,接受人群才會越來越多。
槐序:看來漢服的復興,仍舊是任重道遠啊。那你有嘗試過向其他人,比如玩得好的朋友宣傳過漢服嗎?他們都是什么反應呢?
玉晨:我有跟朋友推薦過,也有因此嘗試而進入漢服圈的。也向我的三叔嬸談過一兩次,因為我堂妹蠻喜歡漢服與洛麗塔的。但是我嬸嬸不喜歡,也不樂意去接受,就失敗了。
槐序:年級大一點的人接受能力確實會低一點。年輕人對事物的接受度還是很快的。那最后,玉晨有沒有什么想對大家說得呢?
玉晨:入坑幾年了,就我個人覺得吧,各位同袍在復興漢服的同時,也請大家努力的復興各類的國學文化,華夏衣冠不可丟,華夏文明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學習和傳承創(chuàng)新才行,愿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