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女人是最敏感的殺手

書剛翻了幾頁,就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原來就看過這本《放學后》了,當時并沒有太深的印象,可能從作案手法來說,不算是非常出色,但是,東野對于女性作案動機的描寫卻非常細膩,也因此讓人想要探討一下推理小說中女性的殺人動機。
女人是感性動物幾乎已經(jīng)成為共識了,所以,在大部分推理小說中,女性犯罪的動機都是因為感情。而《放學后》則抓住了女性的另一方面,就是內心的敏感,學生想要謀殺老師是因為不小心被老師撞見,妻子想要謀殺丈夫是因為丈夫執(zhí)意讓自己放棄孩子。
女性的內心是纖細而又敏感的,一件創(chuàng)傷性的事件,隨著事件的沉淀反而會醞釀成無法遏制的殺意。其實,簡單的來說,就是女性很“記仇”,當然沒有嘲諷的意思,而是女性比男性內心更容易受到傷害,也更在意所受到的傷害。所以,書中的“我”想不到為什么有學生想要謀殺自己,也想不到朝夕相處的妻子早已出軌,并且也時刻想要謀殺自己。
仔細想想,東野圭吾被公認的四大神作《嫌疑犯X的獻身》《白夜行》《惡意》《放學后》,都算是著重作案動機和情感的作品,畢竟社會派一家獨大也確實是因為能夠打動人的內心從而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但是,我仍然沉迷于本格推理的魅力,偵探本身就是因為高智商犯罪而產(chǎn)生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