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原創(chuàng)丨我的母親(散文)
我的母親
文/歷程
?

2023年,我的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十四年了!十四年間,母親在我的心里,一直魂牽夢繞!母親,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2009年農(nóng)歷閏五月十四日夜,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八十四歲。
母親在世的時候,我曾委婉問她,我想把父親遺骨遷葬到肥城英雄山公墓,母親表示同意。于是我就在外甥的陪同下,去英雄山公墓為父母選了一個墓穴。
母親是在一個大雨之夜離世的。臨終前,她高燒了兩個晝夜,我的一個醫(yī)生朋友來看了幾次,最后一次,臨走時告訴我,說可能是病危前兆,讓我有思想準備。就在母親離世前的頭一個夜里,她還能夠自己吃藥,但已經(jīng)時而昏迷。第二天早上,大姐還喂她喝了一碗豆腐腦。早飯后就一直昏迷,高燒。午飯后去的醫(yī)院,在醫(yī)院里一直昏迷,高燒。夜里凌晨三點左右,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為父親移葬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祭父文》,把母親去世的消息和移葬的事情告訴給父親。我要好的一個族兄看了以后,說:兄弟,你應(yīng)該也寫寫二大娘,二大娘可不是一般農(nóng)村婦女,她可以稱得上女中豪杰!——我們村的族人鄉(xiāng)鄰,一般稱呼我母親為“四大娘,四嬸子,四奶奶……”只有這個族兄和他哥哥兩個區(qū)別于他人(他們出身于紳士家庭,是極講究的人家),稱呼母親為“二大娘”。
我的父親有兄弟二人,父親是老二??墒侨绻存⒚眯值芤黄鹋判?,父親是第四個。因為是男丁,爺爺給父親取的小名,就叫“丁四”。所以族家鄉(xiāng)鄰,一直都是稱呼他“四爺爺,四叔……”
父親十五歲的時候,就投奔他的姐夫(我的姑父)去當兵了。父親先是跟姑父當勤務(wù)兵,是在吳佩孚馮玉祥的部隊。后輾轉(zhuǎn)做了國民黨部隊的團長。他打過日寇,家中至今還有他繳獲的日本鬼子的軍毯。他經(jīng)常唱《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歌》。他最后是在天津做鐵路警察。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了,他才回到離開幾十年的故鄉(xiāng)。
父親是在1965年春天去世的,那時,母親才剛剛四十歲!
母親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張村鎮(zhèn)程老家村——這個小村莊六十年代隸屬于渦陽縣。小時候堂哥給姥姥家寫信,信封上都是寫渦陽縣。直到我會寫信了,才改屬于利辛縣。
母親的母親——我的姥姥,也是年輕守寡。也是個倔強剛強,勤勞善良的女人。姥姥育有一子一女,母親兄妹二人。聽母親說,她是受不了姥姥的嚴厲,在十五六歲時,離家出走的。
母親和父親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她們從來都沒有說起過,我們姐弟也從來沒有問過。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永遠的謎!我想,她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故事,可能堪比一部傳奇劇!可我們卻無從知道了!
* * *
的確,母親不是一個一般的農(nóng)村婦女。她心地善良,堅強倔強,樂善好施,有情有義,俠肝義膽……都是為人稱道的。她在我們姐弟三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敬畏俱存!她是我們這個家庭的頂梁柱,是我們賴以圍繞的中心,是我們這個家庭得以存續(xù)的根基!
人們都說,“嚴父慈母”,可在我們姐弟三人的心里,母親一直都是以嚴母的形象存在的。她容不得我們有任何過錯和學習上的懈怠懶惰!這使得我們姐弟養(yǎng)成了賴以安身立命的愛學習,愛勞動,能吃苦,敢創(chuàng)新,正直善良,樂善好施,不屈不撓的性格。
母親的嚴正,是她立身處世的本則根基。并且也由此贏得了族人鄉(xiāng)鄰們的尊重和敬愛。雖然母親年輕守寡,可是族人鄉(xiāng)鄰,無人敢輕薄欺負她,無人不對她尊重敬服。直到后來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她也沒有受什么大的沖擊。
* * *
母親的性格倔強剛強,不服輸,敢碰硬,有男人氣概。我們生產(chǎn)隊,有一族家二哥是個莊稼把式,耕耩鋤割,揚場使牲口,樣樣都是行家里手,但他就是看不起婦女。他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黃鼠狼子能拉磨,誰還再買大叫驢!可母親偏就不信,男人干的活,母親基本都能干。有一個夏天,麥收打場,母親要和他比試一人牽兩個牲口軋麥場——一個牲口拉一個碌碡(石滾子)!可她牽的那個牲口不聽話。她的雙手拉不住兩個牲口,就用牙咬著一根牲口韁繩,愣是把牙咬斷了兩顆!這件事,當時被人傳為佳話。她用她的倔強勇敢贏得了這個把式族兄的尊重。
她和男人一樣,淘河挖井,耕耩鋤割。也紡紗絮棉,操持家務(wù)。我們家有個東園子,父母想弄個菜園,為取水方便,母親就自己在那里挖了一個水井。挖到了泉眼,母親的腿泡在冰涼的泉水中,結(jié)果造成了靜脈曲張!
她還會做買賣,屯頭大集有會的時候,她在集上賣涼粉吃食,賣炒花生,賣煙葉……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她在集上突然中暑,昏了過去。虧了一個姓路的醫(yī)生,把她搶救了過來!
男人能做到的,她大都能夠做到,男人不能做的,她也能夠做到!
我結(jié)婚的時候,她還幫著我的族家鄰居木匠大哥,給我們做了五件家具——一套八仙桌椅,一張大床,一個櫥桌。
* * *
父親沒有了,他去世的那年夏天,僅有的兩間矮破的房子也在大雨中倒塌了。大姐那年出嫁,二姐剛上初中。那年我十歲,母寡子幼,房無一間,饑寒交迫!何去何從,那時的母親,得是多么作難啊!在東北林甸縣的姑家表姐,來信想讓母親去東北??墒?,本族家人卻不讓母親帶兒子走!母親怎么能割舍下自己唯一的兒子呢!好在堂哥收留了我們母子!在堂哥的三間房子里,我們住了一年多。在公社大隊生產(chǎn)隊和眾多鄉(xiāng)鄰的幫助下,母親操持著蓋起了三間房子,從此,我們才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自己的家!
那時的日子極為艱難。吃飯還能勉強果腹??墒菦]有錢,我交一塊錢的學費,都是問題。母親起早貪黑,上山去砸石子。一筐石子五分錢。帶的午飯就是煮熟的地瓜干。她留長發(fā),每次梳掉下的頭發(fā)都積攢著,有貨郎來的時候,賣一點錢……
* * *
母親樂善好施,對弱者有很強的同情心。那個年代,黃泛區(qū)經(jīng)常受災(zāi),齊河,梁山,鄆城……逃荒要飯的人,很多很多??赡莻€時代,我們自己也是不夠吃的。我還記得,有好多次,母親把自己吃的飯給了要飯的人,寧可自己吃不飽。
那是三年自然災(zāi)害的時候,安徽姥娘家人口多,也是缺吃少穿的,母親把姥娘接來我們家,待了兩年多。
村西頭有一個老太太,我們都叫她王大娘。她是我姑姑的干姊妹。每次家里面做好吃的,父母都讓我們給她送一份去。這個送飯的差事,每次都是我和二姐爭著去。
母親很善于與人相處。村里好多左鄰右舍,都把母親當作可以說心里話的人。大伯家堂姐,二堂嫂,都是母親的知心人。南鄰居高家的二大娘,西鄰家的四大娘,后鄰家的大鼻子二嫂,東鄰家的三嫂,還記得有一個西里村的人,她叫張建,也是做婦幼工作的,和母親很好。直到后來,母親隨我搬家到肥城市里,不久她就有了好多可以玩得來的朋友。
我們姐弟三個,母親就有三家親家。每個親家,母親都處得很好,母親敬重她們,她們也都很敬重我的母親。我二姐的同學的母親,我朋友的母親,她們都處得很好。我的朋友,稱呼我的母親,也是叫娘。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母親一直在大隊做婦幼工作,她愛孩子,愛鄉(xiāng)鄰,善于化解鄉(xiāng)鄰間的矛盾,這都贏得了鄉(xiāng)鄰的信服和尊重。
母親還會刮痧按摩。村里好多人,經(jīng)常有人來找母親按摩調(diào)理,而且經(jīng)過她的調(diào)理,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也贏得了他們的贊揚。
我們家院子東原來有一大片益母草,每到長成,母親就收割曬干,捆成一捆一捆的,放在大門上面空間里,如果有人需要,就送給別人,無論是誰來要,從來都沒有難求的時候。
母親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她愛去集上聽說書的,凡是聽過的書,她都能完整地講述下來。據(jù)說,母親隨民工去長清萬德出夫修鐵路,民工們都不讓她干活,只讓她講故事。她能說全套的《小八義》《施公傳》等等。國家開展掃盲運動,母親積極參加識字班,也跟堂哥學文化。到后來,她能夠自己獨立閱讀一般的書籍報紙。
* * *
母親借別人的東西,從來都是多還人家,人家借我們的東西,還多還少,母親從來都不計較。她常說:借錢如舍錢,還賬如割痞——借給別人錢,他還與不還,都是不可預(yù)知的。他如果不還,債主也沒有辦法,就算是舍掉了。可是借別人的錢,就像是長在身上的一塊病,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割下來。
母親愛集體,愛國家。對公家的事情,從來都是認真地去做,從不敷衍了事。每次交公糧,母親都是把最好的交上,差的留下自己吃。
母親重感情,講大義。父親早年,曾有過一次婚姻。那個母親姓白,家譜上稱白氏。因為父親一直在外面當兵,所以白氏母親的娘家舅逼她改嫁,她不從,被逼跳井而死。她死后,沒有埋在祖墳,孤零零地埋在一個叫作王家林的地里。
還記得小時候,每年春節(jié)后,父母都讓我們姐弟三人帶上禮品,去北王村去看那個姥姥姥爺。直到他們后來搬去了濟南,還有通信往來,記得通信地址是濟南道德街道外三里。母親到了晚年,曾特意告訴大姐,在她去世后,要把白氏母親一起合葬。我們遵從母親的遺愿,把父親,白氏母親,和母親一起合葬。這一點,得到了族家的一致贊成,說這是積陰德的事。
* * *
母親在困難面前,從不畏懼。她常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F(xiàn)在想起來,這句話,不就是她一生的經(jīng)歷驗證嗎?她十幾歲離家出走,走南闖北,與大她二十多歲的父親相識相知相愛相守,中年喪偶,貧寒饑苦不失其守,坎坷艱難不喪其志。晚年病魔纏身,三次大手術(shù),面對生死,她都表現(xiàn)得堅強平靜!一次又一次的磨難,她都堅強地挺了過來,無數(shù)的火焰山,她都跨越過來了!在她生前,我每次給她洗腳,捧著她的腳,我就想,這雙腳,走過了多少艱險的路,邁過了多少難過的坎!唉,飽受苦難的母親!寫到這些,我不禁淚奔!多少次,夢里見到母親,多少次,為母親夢中號啕大哭!
* * *
父母親都尊師重教,重視子女的學習教育,對子女后代要求嚴格。小時候的我,頑皮,逃課,還記得有一次,父母知道了我逃課的事,他們兩個都發(fā)了雷霆之怒!父親第一次打了我。母親則罰我跪在她面前,極憤怒地訓斥我,可她從來都不罵人。雖然如此,在小學五六年級時,算術(shù)一科,我一直都沒有興趣,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好在小學畢業(yè),很快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我沒有了上學的資格,我的學生時代也就結(jié)束了——從此做了十二年農(nóng)民。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一九七八年,高考恢復的第二年,我又考入了泰安師專,才又繼續(xù)了學生生涯!
一九七八年的高考,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那時,我以一個小學畢業(yè)學歷,做了十二年農(nóng)民的身份,要考大學,在所有人看來,無疑是天方夜譚??墒悄赣H支持我!當時正當麥收季節(jié),生產(chǎn)隊不給我學習的時間。當時已經(jīng)實行包工制了。母親那年已經(jīng)過了五十歲,生產(chǎn)隊不給她派活了。她找到生產(chǎn)隊長,說她把該給我的活全部包攬下來,讓我在家里學習。我這才有了一個多月的全日學習時間!可以說,我能夠考上大學,母親功不可沒!
記得我兒子考上大學的那年,她說了一句話:“興不興,看后丁。”可不是嘛,一個家庭,能不能在前輩人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努力,發(fā)揚光大,關(guān)鍵是后代人的作為如何啊!過去村里人家,門口對聯(lián),寫的是:詩書傳世遠,發(fā)家在勤勞。有的是:忠厚傳家遠,發(fā)家在勤勞。這詩書,忠厚,勤勞,應(yīng)該是一個家庭長盛不衰的根本??!
在與人相處時,一旦有了矛盾, 母親總是善于自我批評。她從不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她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總是由一定環(huán)境造成的,而性格一旦形成,想改變是不容易的。她常說,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她能夠替對方著想。所以,矛盾就能夠很好解決。而這,正合乎于孔子所說的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母親做事情,很有韌性。她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夠做成。拾莊稼的時候,她能在別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地方撿到麥子,豆子,棉花……她常說:“緊走趕不上慢不住”,“不怕慢,就怕不走”,“鋸響就有沫”……這些樸實而富有哲理的話,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
* * *
往事如夢,往事如昨,一切都已經(jīng)消逝,一切都記憶猶新!長歌當哭,拉拉雜雜,思緒萬千,如麻如縷,如斷如續(xù)!母親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創(chuàng)業(yè)的一生……她是我們永遠的榜樣,是我們永遠的懷念,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
母親去世十四年了?!笆晟纼擅C!?,陰陽兩隔,思之斷腸! 這十四年的時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生活,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吃穿用度,已是今非昔比。每當我端起酒杯,捧起飯碗,都會想起我的母親!記得母親在世時,那年兒子考大學走了,我在學校食堂買了黃燜雞,吃飯的時候,母親拿起筷子,想起了孫子,竟然掉下淚來,一頓飯,都沒有吃!
母親去世后,我曾寫了幾句詩,大意是說我和母親只五十多年的緣分。如今才知,母子之緣,是一生的緣,生時有緣,死后也有緣。這緣,會一直持續(xù)到我生命的盡頭!
2023年的清明節(jié),就要到了,謹以此文,紀念可憐可敬的母親!愿母親在天有靈,能夠保佑她的兒女孫輩!愿母親在天堂無憂無愁!母親,安息吧!
(2023年3月春分之際。不孝子寫于濟南)
?

【作者簡介】歷程(男),山東省肥城市人,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