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難之役,朱棣憑何以弱勝強,最終登基開創(chuàng)永樂盛世
明朝建國初期,建文帝上位,但僅短短四年時間,就被叔叔朱棣趕下了臺,而禍根則是削藩。建文帝登基后,有感藩王們的威脅,與黃子澄等朝臣商議削奪藩王的權力;不想坐以待斃的朱棣,則發(fā)動了“靖難之役”;然而,讓人疑惑的是,戰(zhàn)爭過后,身為正統(tǒng)的建文帝卻輸給了朱棣的起義軍。那么,朱棣為什么能夠成功呢?這主要是因為明朝的藩王更加親近朱棣。

首先是從血緣上來說,明初的藩王大多都是朱棣的親兄弟,論親近程度自然是強過侄子朱允炆。據(jù)史料記載,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時,周王、寧王等諸王就曾直接聯(lián)系朱棣,向其訴苦或投誠。
要知道,藩王是明初最為強大的勢力,可這個勢力不僅對朱棣無效,還是強援。正所謂“打虎親兄弟”,當勢單力薄的朱允炆對上有著多個藩王支持的朱棣,勝負早已界定。

其次,身為藩王的朱棣起兵造反,本就是為藩王出頭;而皇帝朱允炆卻是要打壓藩王利益,從利益來說,藩王自然也更加親近朱棣。
明史顯示,無論是哪個藩王,或多或少都與朝堂的大臣們有聯(lián)系,比如燕王朱棣是明朝大將徐達的女婿;而周王則是馮勝的女婿。
也就是說,朱允炆削藩相當于動了所有開國元勛的蛋糕,如此一來,靖難發(fā)生時,又怎么有權貴愿意輔佐朱允炆,去攻打朱棣呢?

綜上所述,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惹起了藩王的眾怒。事實上,削藩不是不可以,但要得要領。就比如漢朝,同樣是削藩,卻推行了推恩令,讓藩王的兒子們各分一杯羹,從內(nèi)部瓦解。
可朱允炆卻一年之內(nèi)廢了五個親王,還沒有任何善后的舉措,結果直接把藩王們推向了敵方陣營,致使在后來的戰(zhàn)爭中無人可用。
這也告訴我們,想要做成一件大事,一定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實施正確的措施,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