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作品更有用?
我有個發(fā)現(xiàn),寫書通常是發(fā)現(xiàn)世界的某個點或某個側(cè)面,把它延展開來成為一本書。比如發(fā)現(xiàn)暴力在減少,于是寫了《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發(fā)現(xiàn)了一種越戰(zhàn)越強,很逆天的狀態(tài),就是寫成了《反脆弱》。 發(fā)現(xiàn)人生是一段旅途,生命只有4000周,于是有了《四千周》。這個犀利的洞察是開始寫作的第1步??赡芫拖裆蠌埐哒f的,在寫之前第1個要想的是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要表達什么。
想好核心主題之后,再開始動筆寫。關于寫作,之前回答過一遍的問題,過了一段時間,有必要再看一遍,再寫一遍最近的回答。 問題有兩類,一類是下面的,另外一類,明天繼續(xù)寫。寫作的核心技巧是對別人有用。就像做自媒體,需要先成為別人,再成為自己。 成為別人,是做出足夠好看,有熱度數(shù)據(jù)穩(wěn)定,吸引人有粘性的作品,成為自己是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做價值傳遞。 有個up主就說他有個愛好,是做一個別人喜歡的,再做一個自己喜歡的。有什么好事值得慶祝的,就獎勵一個自己喜歡的。好回答下面的問題。 1.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沒有用呢?? 有用的。我覺得每天的寫作就像給我自己,添上有一種色彩。又像進行一個龐大的自我療愈過程。我記錄下自己的康復,可能對別人的康復也是有幫助的。 只是幫助多少就不確定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咨詢師,方式就是寫作。
寫作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會幫我拋開病灶,一點點的找出什么問題?潰爛的地方,看是上藥,是切除,還是縫合。選擇最有利的方式。 如果我去找別人,感覺總是沒有放在正地方。就像撓癢癢,別人撓始終位置不對,只有自己才知道究竟哪里癢。 在世界上有兩個醫(yī)生,一個是業(yè)內(nèi)最權威,經(jīng)驗最豐富,手最穩(wěn)的,另一個是自己。畢竟與世界交手多年,也與自己交手多年,論了解自己,如果我愿意當?shù)诙?,那沒人敢做第一。 主打親測有效,如果一件事在我身上起作用,那在別人身上起作用的概率可能在70%。 我是一個普通人,能寫的是自己的心跳,但如果我的心跳,在某種程度上和時代的脈動,達到同頻,那么我的寫作好像又有了更廣泛的價值和意義。 2.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有多大的用處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有70%的用處嗎?不一定。要看是客觀還是主觀,如果是客觀,相對穩(wěn)定、物理規(guī)律,那對其他人的作用,應該大于70%,甚至到80%,90%都有可能。 但如果是主觀規(guī)律,那別人可借鑒的可能連10%都不到。畢竟同一款衣服,有的人穿起來是仙女,有的人穿起來是大嬸。 也就是它是薛定鄂的貓,在生與死的邊緣反復橫跳。對于別人有什么樣的觀點和啟發(fā)?我是無法確定的。 看到失控的同時也要想到它的反應,失控的反面住著可控,一切盡在射程內(nèi),我能做的內(nèi)容,能穩(wěn)定提高,對別人有用概率的東西。 a.清晰準確的表達,巧用比喻,磨練文筆,可以用簡單平和質(zhì)樸的語言,說清楚那些在我看來重要的事情。 b.畫圖,如果能畫個思維導圖可能會更好,因為文字還不如圖像,圖文并茂生動立體的講清楚,好像是更值得期待的。 c.選擇那些客觀的、符合物理規(guī)律的,在我身上有用,在別人身上90%可能也是有用的。更多的描寫客觀而不是主觀。
不要讓很多時間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個人始終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某種程度上是有點可悲的。 無比自戀的同時也會無比孤獨,看不到別人,看不到更廣大的天空,自己畫地為牢,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幅枷鎖。何必呢? 我說出的是我想說出的,我看到的是我想看到的。在描寫和針對自己方面,我總是很擅長。好像我的話題又跑了。 3.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對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對更多人有用?? 對一小部分人有用。這一小部分可能有10%或者5%,甚至1%。怎樣對更多人有用?首先是清晰,有確定的脈絡。 如果能把自己的步驟,一步步列出來,讓對方可操作。能跟我有差不多的效果,那么我覺得這可能對他是有用的。 能有效,我給的這個方法手段是確實有效的,就是最起碼是在很多人身上驗證過有效的。能起作用,能真的改善對方的生活。 寫讀者想看的,愿意聽的。最好可以有反饋的渠道,他說想聽什么,我寫對方想聽的,給對方想要的。我在避免活在自己世界的同時,也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活在這個世界里,只會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nèi)容。
每個人都像皇帝,被自己喜歡的東西包圍著。有時包圍的過于緊密,以至于看不到圈子之外的內(nèi)容。 4.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在多長的時段里對別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讓那個時段更長一些呢?? 前面寫到了內(nèi)容,空間上的,這個時間上的,思考有不同的維度,除了維度之外,還有時間和空間。 最好是寫長時間對人有用的,人類共通的,在那些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中,反復提到的,并且能把它寫出彩,要求好高。 我記得有人說過他的一個習慣是,去世30年以內(nèi)作家的作品,通通不看。時間這條長河是篩選的重要高級的工具,會把一些沒價值的東西過濾掉,留下的只有精品。 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身邊人社會過濾過之后的世界??吹疆斚戮?,也需要看到過濾出什么,留下什么。 有什么會進入我們的意識,有什么在潛意識,能意識到,不在意識范圍內(nèi)外那些?我需要重點關注作品中的時間元素。 5.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如何才能優(yōu)雅地讓人們恰當?shù)鼗仞佄夷兀?
大概是要求打賞,希望對方點贊,評論反饋。其實有時也不一定要什么具體回饋,而是有關注就可以,畢竟現(xiàn)在,比時間更貴的是注意力。 其次我也要做點什么,而只要求別人,忽略了自己的行動。像乞丐一樣,站在街頭求打賞。但乞丐的打賞也不是白拿的。 所以在求打賞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絕活。把自己能控制的,做到極致,不能控制的,孤注一擲。我發(fā)現(xiàn)只要有好問題,就能寫出好多內(nèi)容。 可能在我的內(nèi)心,也有著無數(shù)的好答案,在期待一個好問題。 總結(jié)1.洞察開啟新世界。 2.做自媒體,先成為別人,再成為自己。 3.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在最大范圍內(nèi),最長時間,對最大多數(shù)人有用。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