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工程學與人工智能

前要知識:物質(zhì)不存在之理:物質(zhì)的悖論——益西彭措堪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0956656
明確結(jié)論:由心作業(yè)存入阿賴耶,阿賴耶中的業(yè)果成熟形成身體與外境
結(jié)構(gòu):與人工智能類似,未來發(fā)展終極算力人工智能可接近佛智

十善戒律&二進制: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戒律業(yè)果的成熟效果:總的效果為心不投生惡道轉(zhuǎn)生善道。不殺生長壽少??;不偷盜具足受用;不邪淫眷屬忠良;不妄語眾人生信;不兩舌眷屬敬愛;不惡口眾人稱贊;不綺語言具威力;斷除貪心如愿以償;斷除害心遠離損惱;斷除愚癡生起堅固三昧最終獲得一切智。
所有戒律都可以總攝在斷除愚癡中,每一個戒律根據(jù)事物不同產(chǎn)生種種不同效果。不偷盜的增強效果就是布施,布施飲食阿賴耶業(yè)果成熟就會得到飲食,布施金錢業(yè)果成熟就會得到金錢。根據(jù)對境的輕重果會有大小和時間長短的差別,布施最重的對境就是父母、圣者和產(chǎn)生悲心的眾生(如乞丐、病人、老人等)三者,布施這三者施一得萬報,而且果報多生多世。
更微細操作戒律形成不加思索的三昧&算法:下面我們根據(jù)已經(jīng)獲得的三昧得知戰(zhàn)爭的時間做戰(zhàn)前布置,第一世我們先在A國修行下等十善(上等十善升天)把第二世投生地點確定在A國。第一世中接著我們?nèi)國做公務(wù)員制定政策使B國各個階層和合,獲得B國人民的【不兩舌眷屬敬愛】與【不綺語言具威力】的效果。第二世在A國與B國發(fā)生戰(zhàn)爭時,我們做為A國代表和談就會獲得B國人民的敬愛,停戰(zhàn)的語言具有威力。這樣你就阻止了一次生靈涂炭的戰(zhàn)爭,謝謝你能看到這里并想行持這些高尚的戒律。此外對地震、饑荒、瘟疫也是如此行持戒律,獲得穩(wěn)固的三昧效果。根據(jù)事物的不同會獲得無量的三昧效果,我們再把獲得的無量三昧效果再作用在抽象的事物上獲得普遍性三昧。
普遍性三昧:
(一)首楞嚴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于諸三昧行相之多少淺深,悉能分別了知,一切魔惱不能破壞。
(二)寶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證;諸寶中以法寶為最殊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
(三)獅子游戲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等皆得自在,于諸外道,強者能破之,信者能度之;猶如獅子戲時,能制伏諸群獸。
(四)妙月三昧。菩薩入此三昧,能除無明暗蔽等諸法邪見;猶如清凈滿月,無諸障翳,而能破除黑暗。
(五)月幢相三昧。菩薩入此三昧,一切諸法通達無礙,皆悉順從;猶如大將:以寶幢作月之像,人見此相,悉皆隨從。
(六)出諸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長;猶如降下及時雨,令草木皆生。
(七)觀頂三昧,菩薩入此三昧,能遍見一切三昧,如住山頂,悉見眾物。
(八)法界決定三昧。諸法體性,無量無二,難可執(zhí)持。菩薩入此三昧,則能決定知諸法性,而得定相;猶如虛空無能住者,得神足力,則能處之。
(九)決定幢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決定持諸三昧法幢,于諸三昧最為尊勝;猶如大將得幢,表其尊大之相。
(十)金剛?cè)痢F兴_住此三昧,則智慧堅固,能破諸三昧;猶如金剛堅固不壞,能碎諸萬物。
(十一)入法印三昧。如人入國境,有印得入,無印則不得入;菩薩住此三昧,即能入于諸法實相。
(十二)三昧王安立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一切諸三昧中皆得安??;猶如大王,安住正殿,召諸群臣,皆悉從命。
(十三)放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放種種光明,照諸三昧,悉皆明了。
(十四)力進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變化,度諸眾生。
(十五)高出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長,諸三昧性得從心而出。
(十六)入一切言詞決定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辯說一切三昧,于眾生語言次第及經(jīng)書名字等,悉能分別無礙。
(十七)入名字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釋諸三昧名字及諸法義,令人得解。
(十八)觀方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諸三昧出入自在無礙,故能以憐愍、平等之心,觀照十方眾生,皆得度脫。
(十九)總持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印,分別諸三昧。
(廿)無忘失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生愛、恚等無明之邪見,于諸三昧皆無迷闇之事。
(廿一)攝諸法海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三乘法皆攝入是三昧中;如一切河流,皆歸于海。
(廿二)遍覆虛空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以三昧力遍覆無量無邊之虛空,或放光明,或以音聲充滿其中。
(廿三)金剛輪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無礙;猶如金剛輪,所往之處無有障礙。
(廿四)寶斷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斷除一切三昧之煩惱諸垢;如有真寶,能治諸寶,令得潔凈。
(廿五)遍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照了諸法;猶如日出,普照世間,事皆顯了。
(廿六)不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諸法,皆如幻化,三界愛欲悉斷,都無所求。
(廿七)無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諸法,念念無常,無有住相。
(廿八)無心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心、心所法,皆不生起作用。
(廿九)凈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離諸煩惱垢,智慧之燈得以清凈明發(fā)。
(卅)無邊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無邊世界眾生及無量諸法,皆悉明了。
(卅一)能作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照明諸法;猶如暗中燃炬:無不明了。
(卅二)普照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普照諸法種種三昧門;猶如輪王寶珠,光照四邊。
(卅三)堅凈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令諸三昧清凈堅牢,不為一切垢法所染壞。
(卅四)無垢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離一切諸三昧垢,破除一切無明之愛欲煩惱,亦能照了一切三昧。
(卅五)歡喜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生無量無邊之法樂。
(卅六)電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無始以來所失之道,還復能得,如電光暫現(xiàn),以導引行者得路。
(卅七)無盡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滅諸法無常等相,即入不生不滅真實之理。
(卅八)威德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得無量威德自在莊嚴。
(卅九)離盡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見諸三昧無有窮盡,并了達無量阿僧祇劫各種功德果報相應(yīng)之理,而遠離一切斷滅之見。
(四十)不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知諸法實相,畢竟空寂,智慧與三昧相應(yīng),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戲論。
(四一)不退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修行境界不退轉(zhuǎn)。
(四二)日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種種法門及諸三昧;猶如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燈明,能照破暗室。
(四三)月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智慧清凈,利益眾生,又能破諸三昧之無明;如月圓明,破諸黑暗。
(四四)凈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明了諸法,無有障礙。
(四五)發(fā)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與般若之智相應(yīng),而洞照明了諸三昧門。
(四六)作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發(fā)起先前所得諸三昧。
(四七)知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見一切諸三昧中,有真實智慧之相。
(四八)如金剛?cè)?。菩薩住此三昧,能破一切煩惱結(jié)使,無有遣余;猶如金剛,能破諸物,滅盡無余。
(四九)心住三昧。眾生之心相輕疾多變,難制難持,菩薩住此三昧,則能攝諸散亂,心不動轉(zhuǎn)。
(五十)普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一切法,見光明相,無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間,了了無礙。
(五一)安立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一切諸功德善法中,安立堅固,如須彌山安立不動。
(五二)寶聚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轉(zhuǎn)一切所有國土,皆成七寶。
(五三)妙法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得諸佛菩薩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諸三昧。
(五四)一切法平等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眾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
(五五)舍愛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苦、空、無常、無我、不凈等相,于一切世間心生厭離,不起樂著之想。
(五六)入法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般若方便之力,到達法山之頂。
(五七)能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即與空慧相應(yīng),能破散諸法。
(五八)分別諸法句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分別一切諸法語言文句,為眾生演說,詞無滯礙。
(五九)平等字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觀諸字諸語,悉皆平等,呵罵贊嘆,無有憎愛。
(六十)離文字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了達諸法真如之義,而不被文字言詮等所障礙,故于義海之中,自無妄見文字之存在;即于文字經(jīng)卷之中,亦能直見真義而遠離文字名相之執(zhí)著。
(六一)斷所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樂中不生歡喜心,于苦中不生嗔怨心,于不苦不樂中,亦不生難舍之心,于此三受;皆遠離不著而心滅緣斷。
(六二)無變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了知法性畢竟空寂,戲論不能破,無常亦不能轉(zhuǎn)。
(六三)無種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了知諸法無相,而不見諸法種種之相。
(六四)無相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知貪、嗔、癡三毒火燃于三界,故心不依止之;知涅槃畢竟空,故亦不依止。
(六五)離愚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諸三昧中,微翳無明等,悉皆除盡。
(六六)無去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一切諸法去來之相。
(六七)不變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一切諸三昧法,皆不見有變異之相。
(六八)度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六塵中諸煩惱緣,悉皆盡滅,能度六塵大海,亦能超過一切三昧緣生智慧。
(六九)集一切功德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無有休息,猶如日月運轉(zhuǎn)不停。
(七十)住無心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僅隨智慧而不隨于心,住于諸法實相之中。
(七一)凈妙華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諸三昧中,開諸功德花,以自在莊嚴;如樹花開敷,樹自嚴飾。
(七二)覺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令諸三昧變成無漏,與七覺相應(yīng)。
(七三)無量辯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得無量辯才,樂說一句,經(jīng)無量劫而不窮盡。
(七四)無等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同佛,觀一切法皆同佛法,與無等等般若波羅蜜相應(yīng)。
(七五)超一切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入三解脫門,超出三界,度化三乘眾生。
(七六)分別諸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分別諸法之善、不善、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諸相。
(七七)散疑網(wǎng)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一切法中,悉斷疑網(wǎng),得一切諸法實相。
(七八)無住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通達諸法而不執(zhí)著滯礙于其一一法之一定準則。
(七九)一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見諸法皆一,無論有相、無相,或一切法空,皆能了知‘一切即一’之理,而以一相智慧莊嚴此三昧。
(八十)引發(fā)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種種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諸相皆空。
(八一)一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與畢竟空相應(yīng),更無余行次第。
(八二)不一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單一之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其余各種觀行之故。
(八三)妙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有兩種以上之蕪雜行相,而系唯一之畢竟空相應(yīng)三昧,故一切戲論皆不能破。
(八四)達諸有底散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無漏智慧,通達三有,乃至非有想非無想之底,一切諸有皆令散壞。
(八五)入言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識一切眾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語言,無不解了。
(八六)離音聲字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觀一切諸法皆無音聲語言,常寂滅相。
(八七)燃炬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之炬,照明一切諸法,毫無錯落紛雜;如燃炬夜行,不墮險處。
(八八)凈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清凈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觀于諸法總別之相,亦能觀諸法無相清凈。
(八九)破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不見一切法相,亦不見諸三昧之相。
(九十)具一切妙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諸功德莊嚴禪定,令得清凈而具足一切妙相。
(九一)不喜苦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世間之樂,多過多患,虛妄顛倒,非可愛樂;觀世間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樂。以一切法虛誑之故,苦樂皆無喜。
(九二)無盡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一切法,不斷不常,無壞無盡。
(九三)陀羅尼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諸陀羅尼亦皆自然而得。
(九四)攝諸邪正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眾生,都無所棄,一心攝取,而不見有邪正等相。
(九五)滅憎愛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滅諸憎愛,于可喜法中不生愛,于可惡法中不生嗔。
(九六)逆順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諸法中逆順自在,能破一切邪逆眾生,能順一切可化眾生,而又不著逆順之相。
(九七)凈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諸三昧光明清凈,諸煩惱垢皆不可得。
(九八)堅固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于諸法實相,智慧相應(yīng),皆悉堅固;猶如虛空,不可破壞。
(九九)滿月凈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凈智光明具足,滅愛、恚等無明火,清涼功德,利益眾生;猶如秋月圓滿,破諸黑暗,清涼可樂。
(一○○)大莊嚴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大莊嚴成就,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寶華香莊嚴佛處,如是等莊嚴功德,而心無所著。
(一○一)能照一切世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眾世間等一切諸法。
(一○二)三昧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平等觀諸三昧,不見有深淺高低之別,觀一切有為之法皆從因緣而生,與三昧之相亦皆平等。
(一○三)無諍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于一切法中,通達無礙,不見是法如是相,不見是法不如是相,于眾生中亦無好丑諍論,僅隨其心行,而攝受度脫之。
(一○四)不樂一切住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不樂住世間,以世間無常之故;亦不樂住非世間,以不執(zhí)著于空之故。
(一○五)決定安住真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知一切法如實相,不見有法超越此者。
(一○六)壞身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以智慧力破除色身諸種自然壞滅之衰相。
(一○七)壞語如虛空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語業(yè)依聲而有,如虛空,如幻化,不生憎愛。
(一○八)離著虛空不染三昧。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猶如虛空;雖得此三昧,而于此虛空三昧之相,亦不染著。
如是百八三昧相互離散組合出生無量無邊三昧,得此無量無邊無勤作自動化的三昧名一切智。依智起用名為咒。
下面請大家自行逆推觀音心咒的功德包括哪些三昧與戒律
漢傳佛教《乾隆大藏經(jīng)》里中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利益:六字大明咒(嗡瑪呢巴美吽),出自《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經(jīng)云:“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寶,汝七代種族首當?shù)闷浣饷摗I颇凶?!彼時是持明人,于其腹中所有諸蟲,當?shù)貌煌宿D(zhuǎn)菩薩之位。
若復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身中項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見是戴持之人,則同見于金剛之身,又如見于舍利窣堵波,又如見于如來,又如見于具一俱胝智慧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而得無盡辯才,得清凈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是人得天轉(zhuǎn)輪灌頂。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所觸之人發(fā)起慈心,離諸瞋毒,當?shù)貌煌宿D(zhuǎn)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觸于余人之身,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見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異類諸有情身,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yīng)念誦。今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作如是說?!?/p>
《蓮花藏經(jīng)》云:“若持圣觀音之明咒,能獲得財富、糧食等受用,能免遇怨敵、傳染病、毒、兵器、監(jiān)獄以及非時橫死,并能從中獲得解脫?!?/p>
《千手千眼經(jīng)》云:“食物飲料若被下毒,至心持誦大悲觀音咒,則食此物反成勝妙天食?!?/p>
《十一面經(jīng)》云:“若誦此咒,則被千眼垂視,千手救護。若以此咒加持水,則凡喝此水者,業(yè)障定得清凈。凡聽聞此咒者或被咒聲隨風所觸之人,亦能清凈業(yè)障?!?/p>
《六字大明咒經(jīng)》云:“何人若誦若作意‘嗡瑪呢巴美吽’之明咒,能避免一切疾病之損害,并能從中獲得解脫,清凈一切業(yè)障,獲得長壽,且受用財富增上?!?/p>
《寶篋經(jīng)》云:“若持誦六字大明咒,能使福德具足。誦此咒時,九十一恒河沙數(shù)佛陀親臨,微塵數(shù)菩薩亦親臨,且天、龍、鳩槃荼、四大天王等親臨而守護之。其人身內(nèi)之一切有情能獲不退轉(zhuǎn)菩薩位。若身上佩帶此明咒,則成金剛身,并成舍利塔,當知此理。
若誦此明咒,則能具足清凈之無量慈心、悲心與智慧聚。若每日誦此明咒,則圓滿六度,并能獲得持明之轉(zhuǎn)輪王位,現(xiàn)前無上菩提,成就佛果。即使僅以手觸此明咒,亦將成為最后有菩薩。若男若女,若童男若童女,若鳥若獸等即使僅見此明咒,亦將成為最后有菩薩?!?/p>
《具義索經(jīng)》云:“聞此觀音咒藏之有情者,若于旁生耳邊誦此咒者,則其解脫惡趣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自在輪經(jīng)》云:“若每日念誦一千八百遍六字大明咒者,清凈一切罪業(yè)及障礙,并從病、魔等違緣中解脫。
《一百零八名號經(jīng)》云:“若誦‘嗡瑪呢巴美吽’者,不墮三惡趣,不感染由其業(yè)力所感之一切疾病,并從中解脫,能憶念一切宿世,命終時往生極樂剎土?!?/p>
E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