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亭&阿墨】對山歌·小二黑結(jié)婚
純腦洞,勿上升
這是一篇自帶BGM的文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阿墨的爸爸媽媽帶她回老家相親。
老家的人純樸善良,有對歌的習俗。阿墨的爹當時就是賽歌會的頭籌,娶到了阿墨貌美聰慧的媽媽。
這廂在村里說書的岳云鵬和孫越倆人開始為自己的徒弟們的終身大事發(fā)愁了,頭一個徒弟劉筱亭的當然擔心最多:長得黑又靦腆得跟只兔子似的,還真不知道咋辦。
這時候?qū)O老師突然想起:哎,咱們筱亭會對歌,不如明兒你過生日擺宴款待鄉(xiāng)親,就讓小伙子來吧,順便還能給咱們討個兒媳婦兒回來。
岳老師嘆了口氣:借你吉言。
不一會兒,劉筱亭一聽說師父委自己以主持生日宴的重任,激動地翻了好幾個跟頭。
第二天一大早,劉筱亭就開始一邊擺宴一邊用山歌招待鄉(xiāng)親,其中阿墨和她爹媽也在內(nèi)。
愉快的一天過得很快,眾人感謝小伙子的招待:
山歌好, 好似熱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無份,只有山歌屬窮人。
二哥看著阿墨葡萄似的黑亮亮的眸子,笑了:
莫講窮,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趕烏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眾人唱:?
好歌聲, 二哥開口賽洪鐘,
歌聲還比鋼刀利,難怪四方都聞名。
二哥對著鄉(xiāng)親們,尤其是阿墨爹媽,謙虛道:
取笑多, 畫眉取笑小陽雀,
我是嫩鳥才學唱,絨毛鴨子初下河。
這時候地主的管家來數(shù)落只有一塊地的師徒幾個了。孫老師火眼金睛一看來者不善:?
不欠租來水欠債,無親無故無往來,
我家不是財神廟,財主哪會進香來。
劉筱亭連忙把師弟們護在身后:
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吃吃罰酒,
山中老虎都見過,難道怕你這條狗。
管家正要命人擒住他,劉筱亭一看到阿墨一家子在坐著認真聽,唱得倒更歡了:
不種芝麻他吃油,不種桑田他穿綢,
窮人血漢他喝盡,他是人間強盜頭。
【解說員炸雞腿:二哥你是在用命在追媳婦兒啊】
鄉(xiāng)親們紛紛鼓掌,管家自然氣急敗壞抓他去財主家,劉筱亭卻像根靈活的黑泥鰍一樣,翻了個跟頭撲通一聲跳下河,不一會兒人影就不見了。
晚上,阿墨家收到了一筐土豆和一筐河里的鮮魚,來送的劉筱亭一看是她來接東西,臉都紅了。
阿墨的爹媽正在商量她的婚事,看到劉筱亭來了,阿墨的媽媽提議說:其實今天這個唱歌的小伙子挺不錯的,做事利索,為人厚道,還關(guān)懷兄弟。
幾天后,地主被打倒了,土地全部歸還了老百姓。剛好村里又有賽歌會,劉筱亭怕阿墨被別的小伙子搶了,自然必須去會一會。
兩個人就這么隔著一條河對歌,后來直接對到了一條小竹筏上,阿墨于是偷偷把繡了一只小黑兔的繡球留在了上邊。再后來二哥撐著長蒿帶著阿墨拐去了個小河灣,旁邊就是一棵求姻緣的大榕樹,上邊掛滿了繡球和紅繩。
阿墨不知道有這個習俗,她見劉筱亭因為去停船把繡球還給她,急得唱:
山中只啊見藤纏樹啊 世上哪見樹啊纏藤
繡球當撿你不撿哎 空留兩手啊撿憂愁
劉筱亭一看不然媳婦兒沒了,連忙去牽她的手,朗聲唱道:
連就連哎 我倆結(jié)交定百年哪
阿墨笑著倚在他的懷里,用歌聲來和他:
哪個九十七歲死呀?
劉筱亭忙不迭接著唱,河對岸的老百姓都聽見:
奈何橋上等三年 啊等三年
后邊趕來假裝散步經(jīng)過的岳老師和孫老師:哎,咱這小二黑崽子終于開竅一回。
十年后。
二哥:十年了,我還是這里唱山歌最好聽的!
阿墨:好聽是好聽,可你要記得用我熬的梨膏養(yǎng)養(yǎng)嗓子
二哥:遵命嘞媳婦兒
小小黑兔劉雨硯:麻麻我也要!
二哥:好在雨硯遺傳了我的嗓子,不然不知道哪里還有優(yōu)點。
【靈感來源】
歌仙劉三姐有個二哥,也有一副好嗓子,恰好二哥的聲音純凈透亮,唱山歌應該非常好聽【阿墨同學的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