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烏爾禾龍:末裔之劍,傳承之劍!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兩千多年前,在那大雪紛飛的易水河畔,壯士荊軻在那慷慨激昂的變徵之聲和賓客的白衣冠中,毅然踏上了刺秦的不歸路。這位勇敢的劍客,在這悲壯的出征之旅中雖然沒能成功的刺殺秦王,但是那敢作敢為,慷慨赴死的精神依舊回蕩在歷史的每個角落。

一億多年前的西域,那侏羅紀劍客的腳步也在時間的流逝中走到了盡頭,烏爾禾龍便是這一切的見證者。這群劍客最終的歸宿,又是怎樣的悲壯與無奈

平坦 烏爾禾龍
Wuerhosaurus homheni
分類
鳥臀目 裝甲亞目,劍龍下目,劍龍科
體長
7-8米
體重
3-5.3噸
時代
早白堊世
分布
中國新疆
說到劍龍類,大家肯定能冒出來一大堆的種類,比如說劍龍,釘狀龍,沱江龍....,但是這些名聲大噪的劍龍家族成員都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到了白堊紀。雖然恐龍的數(shù)量和種類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那些身背利劍的劍龍類卻難覓蹤影了。這也很好理解,畢竟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植物和氣候都發(fā)生了重要改變,劍龍類又小又弱的牙齒讓它們吃了大虧,只能脫袍讓位給更先進的中型植食動物了。然而俗話說的好,亂世之中總有舊時代的遺民,烏爾禾龍就是這劍龍家族落日的余暉。
比比個頭,烏爾禾龍的體型在劍龍類里算是很大的了,根據(jù)推測它們的體長可達8米,重達5噸,這個個頭幾乎比前面介紹的沱江龍重了一倍,在劍龍家族中它的個頭僅次于劍龍老大哥和銳龍。作為一個家族的末裔,烏爾禾龍個頭如此的龐大,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最美不過夕陽紅”

話說劍龍之所以叫劍龍,還不是因為它們背上那堆跟寶劍一樣的骨板。但是烏爾禾龍確是這個家族中的異類,它們背上的骨板不是普通劍龍類那個高高聳起的尖銳形狀,而是很圓,很平坦的樣子。邢立達老師甚至在小說《御龍記》里稱它是“瓦當龍”,這在劍龍們看來簡直就是非主流,營銷號們甚至覺得烏爾禾龍是劍龍進化向甲龍過渡的物種,你說說你身為劍龍骨板長成這樣還好意思叫劍龍類?小心劉信達又命令你改骨板?。▎簟┎贿^話說回來,還是有不少科學(xué)家覺得烏爾禾龍的骨板應(yīng)該是尖銳的,變成這樣只是因為地層擠壓。不過遺憾的是,烏爾禾龍的化石很少,正模標本只是一個破碎的身體骨頭,包括了背椎、尾椎、頸椎、四件肋骨、一件不完整的前肢、臗骨以及兩件骨板,很分散,所以它們的身體其他地方的形象參考了別的劍龍類,我們甚至無法知道烏爾禾龍有多少只背部骨板.....



不過烏爾禾龍的身體結(jié)構(gòu)嘛,單是這些破碎的骨頭就已經(jīng)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了。比起劍龍,烏爾禾龍的腿骨比同體長的劍龍要短(肱骨還不如5米的北美劍龍長),這說明烏爾禾龍的腿比劍龍短,它們的前肢短而強壯。腿短表明烏爾禾龍比起近親們跟擅長吃地面上的矮小灌木和低處的枝葉。還有一點是,烏爾禾龍的腸骨明顯地向前、呈喇叭狀,這表明比起一般的劍龍類來,烏爾禾龍的肚子非常大,它們可能是腹腔最寬闊的劍龍類恐龍,產(chǎn)生這種變化自然是因為白堊紀發(fā)生的植物革命了,在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異軍突起,它們開始取代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地位,而老資格的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為了防止自己被吃掉也進行了升級,因此牙口不行的劍龍類要面對這些新的食物,只能將自己的消化系統(tǒng)升級嘍,最后再提一句烏爾禾龍的尾巴神經(jīng)棘非常長。

烏爾禾龍生活在約1.3億年前的新疆地區(qū),這里的環(huán)境在當時可能有一個很大的淡水湖。大批的翼龍類可能會在湖邊筑巢繁殖,而烏爾禾龍等恐龍便棲息在湖邊的林地中。

和烏爾禾龍伴生的恐龍有中型的蜥腳類亞洲龍,還有早期的角龍類鸚鵡嘴龍,蜥腳類主要吃高處的植物,和烏爾禾龍的取食范圍錯開,但是烏爾禾龍也有可能偶爾用兩條后腿直立起來吃吃高處的葉子。


不過即使在這里,肉食恐龍也不會放過這些現(xiàn)成的肉山,這里發(fā)現(xiàn)的兩種肉食恐龍—新疆獵龍和克拉瑪依龍,其中新疆獵龍體長約2.5米。這種小型恐龍算不上威脅。而克拉瑪依龍則是長達9米,重達3噸的猛獸。面對這樣的敵人。烏爾禾龍和其他劍龍類一樣,以巴(劃掉)尾巴上裝備著四根尖刺。當克拉瑪依龍這樣的巨型肉食恐龍侵犯的時候,烏爾禾龍就會用釘子一樣的尾巴抽打它們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除了平坦烏爾禾龍以外,烏爾禾龍還有一個種—額多烏爾禾龍,這種恐龍出土于內(nèi)蒙古,個子比平坦烏爾禾龍小,體長約5米,重約2噸。盡管銳意改革,努力的適應(yīng)環(huán)境,但是烏爾禾龍所代表的劍龍類在白堊紀早期,已經(jīng)是一縷瀕臨消亡的末日殘陽。發(fā)現(xiàn)的殘破化石似乎也表明了這個家族的落寞。也許,當1.3億年前一只烏爾禾龍迎著夕陽行走在大湖的岸灘邊,身后留下的排排腳印被陣陣浪濤洗凈的時候,劍龍家族的命運也如此一般,靜靜走向那最后的時刻,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

可是這個家族的故事,絕不會就此結(jié)束。烏爾禾龍等末代劍龍衰亡后,裝甲龍類的另一支甲龍下目接過了接力棒。它們將恐龍的疊甲流派發(fā)揚到了極致。并在此后的幾千萬年里與最強大的掠食動物較量中仍然屹立不倒,將家族的榮光發(fā)揚到了恐龍時代的最后一刻??!這便是一種傳承,興許歷史也是如此的輪回,正如開頭所說,壯士荊軻雖然沒能刺殺秦王,他被秦王侍衛(wèi)斬于殿前,但是那種劍客精神卻影響著后來者。兩千多年后,仍有一群這樣的仁人志士辭別家園,毅然面對著身前的烽火與危難,用自己的身軀,為千萬的百姓撐起一片天!

我們這個民族,懂得了傳承,就始終記得來時的路,才能在無數(shù)次的生死存亡之際挺過來,在無數(shù)次的考驗中挺過五千年,才把先人的火種送到了今日。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百度恐龍吧
感謝:
赤帥雷神
將軍單脊龍
rax博士
睡鯊物流
為本文提供資料。
對了,開頭壯士荊軻刺秦的故事,已經(jīng)被搬上了大銀幕,除了大熱的動漫《秦時明月》,還有就是被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的《大秦賦》,在這部劇中荊軻刺秦的故事會再次上演,為了呈現(xiàn)出不同場景下的大秦景象。大秦賦劇組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這里也剛好就是烏爾禾龍長眠的地方。也許這也便是時空的交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