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洞簫發(fā)音的三大要素

我們需要洞簫能夠有很好的音準音色,我們就要找出到底是什么地方影響了音準和音色。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說過,洞簫發(fā)聲的原理,首先就是在吹口處氣流激發(fā)邊棱音,然后在簫管內與同時振動的空氣柱進行耦合,然后到音孔泄壓,完成出音。所以我們就得抓住三個關鍵,一個是吹口,其次是內徑,再者是音孔。他們都會影響洞簫發(fā)音的音準和音色。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分別有什么影響。
吹口
吹口的形制有很多,除了我們常見的U口,還有V口以及外切口,V口的音色相對單薄,但很純凈。外切口的音色比較濃、豐富,氣聲更重。我們主要說我們常見的U口,U口有時候又被分為雙U口或者UV口,一般竹子比較薄的,是雙U口,竹子比較厚的,為UV口。不過,我們平時制作中,總體來說,都是雙U口,但是竹子較厚的時候,我們?yōu)榱俗尨悼趦妊爻尸F必要的坡度,越厚,比如需要挖的更深,才能加大坡度,所以看起來像是UV口,其實本身還是雙U。
對于U口來說,一般這個U口的寬度越寬,音量會增大,音色也會更豐富。U口越深,會導致音高變高。而內外的坡度對八度音準有很直接關系。坡度越大,二八度音就會偏高。
內徑
內徑首先要關注簫管整體,注重初步塑型時的形態(tài)。后面調整的時候,也只是細微的調整,而不是大動干戈。簫友可以參考:頗為神秘的洞簫內徑曲線是啥樣?進行了解。在調整內徑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有內徑曲線的這個概念在,不然,方向錯了,只能越來越糟糕。
之所以內徑的曲線呈現這種管口大,出音孔附近也大,這種形態(tài),除了可以控制八度音準,還有就是可以更好的加壓、聲波溢出,使得我們簫聲的張力大、耐受度好。
音孔
首先音孔的位置準確,不能偏離過大,不然靠擴孔和內徑,都無法使音準到位。其次,音孔的大小要控制,不能太小,太小,簫聲發(fā)悶、音色發(fā)虛,音準不好控制。當然,也不能過大,音孔過大,簫聲就發(fā)散、發(fā)飄。音孔的位置、大小和內徑大小以及管壁厚度存在關聯。管子越粗管壁越厚,音孔位置偏上、音孔要更大一些。管子越細、管壁越薄,音孔偏下、音孔就要更小一些。
音孔我們不光要關注位置和大小,我們還得關注音孔的形態(tài),如我們適當調整音孔內沿的斜度可以改變音高,也可以改變出音的張力、音色。還有適當調整音孔附近的內徑,同樣可以調整音高和音色。
總結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最終是要做一件好的樂器,它是一個綜合的。我們在做任何操作的時候都不能不關注其他。吹口、內徑、音孔,這三個要件,我們必須統(tǒng)一考慮,細微調整。


賀蘭原,原名李家雨,著名洞簫制作人、工藝美術師。
賀蘭老師精于理論研究和工藝實踐,其作品兼具物理性能和工藝美學,在洞簫制作領域享有盛譽,制作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大陸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使用者眾多。在海外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分布著賀蘭老師簫作品的使用者。賀蘭老師說,對于海外的簫友,他的簫作品不單就是一件樂器,更攜帶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賀蘭老師曾說,每一支簫都是他的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