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先驅(qū)——列克星敦級的戰(zhàn)前歲月
大人,時代變了
20世紀初的英國還是地球海軍的扛把子,日不落的殖民地與其強大的皇家海軍保衛(wèi)著英王治下不列顛的財產(chǎn),然而廣大的殖民地即是大英驕傲的資本又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雖然殖民地廣大,但英國本土只有孤懸歐陸的英倫三島,因此保障本土與殖民地之間的航線就成了皇家海軍的頭等大事,這項重要的工作一直由皇家海軍的巡洋艦們完成,但當?shù)诙喂I(yè)革命帶來的先進技術(shù)——動力澎湃的新型蒸汽輪機、堅固的裝甲鋼與大口徑的主炮,使得一種新型軍艦的出現(xiàn)成為可能。
當費舍爾勛爵于1904年10月成為新的英國海軍大臣后,他立刻開始打造一種新型的戰(zhàn)艦——戰(zhàn)列巡洋艦。
這種高航速、重火力的新型戰(zhàn)艦剛剛誕生就將裝甲巡洋艦這一艦種抬棺送走,還成為了直逼無畏艦的海軍新寵,英國相繼建造了無敵級 聲望級與海軍上將級,二德子也針鋒相對地建造了7艘戰(zhàn)巡,日本也通過購買與自建的方式擁有了4艘金剛級,然而一直試圖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quán)的美國卻在戰(zhàn)巡的建造上放慢了腳步。
最終,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推演、扯皮與演習后,美國海軍終于決定建造一艘不同于之前20節(jié)鐵王八的,擁有33節(jié)航速與406主炮的戰(zhàn)列巡洋艦——列克星敦級。
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設計后,在1920年9月25日,CC—3薩拉托加號在紐約造船公司鋪下第一根龍骨,與她一同開工的還有2艘列克星敦級、4艘科羅拉多級與6艘南達科他級,如果這支艦隊建成,美國將建立起一支天下無雙的海軍,取代此時幾乎散盡家財?shù)挠蔀樾乱蝗蔚暮I习灾鳌?/p>
列克星敦級的戰(zhàn)巡們也將與日本的天城級和英國G3成為海上快速艦隊的中堅力量。
然而,船生就是這么反復無常。
1922年,美國海軍修造局的設計師們接到了一項新的任務
各位,之前列克星敦級戰(zhàn)巡設計的不錯,現(xiàn)在各位請再接再厲把她改成航母吧。
在設計局的一片罵街聲中,只有一人顯得非常淡定,這個老哥是修造局的負責人羅伯特·斯科特上校,他早在1921年就察覺到戰(zhàn)巡怕是保不住了,此時,這老哥已經(jīng)自己拉著一票人研究了一年該怎么把列克星敦改造成航母,甚至為了不浪費還研究了將列克星敦改裝成大西洋郵輪的方案,千里眼了屬于是。
就這樣,列克星敦級航母的身軀在列克星敦級戰(zhàn)巡的尸骸上綻放出鮮花,此時沒人知道這種新式軍艦不僅取代了原本的戰(zhàn)巡甚至以她為核心的新式艦隊將會淘汰整個艦炮海軍。
當然,此時的斯科特還想不到這些,他現(xiàn)在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建造一級什么樣的航母?
由于此時蘭利號還沒有服役,戰(zhàn)爭大學對航母的研究也才剛剛起步,因此此時的美國海軍不說對航母一清二楚吧,但至少也可以說是略知一二,而在同時期,英國已經(jīng)鼓搗出了不少航空母艦可供參考。
當時的英國將航母分成兩類——快速航母與艦隊航母。
快速航母的航速較快用于配合巡洋艦進行偵查任務給主力艦隊開眼。
艦隊航母航速較慢與主力艦隊一起行動搭載攻擊機隨時準備給敵方艦隊來波在途的空中打擊。
實際上早在1918年海軍就提出了自己航空母艦的設想,但當時的美國海軍只將之作為靠前布置的偵查艦使用,不過在1920年提出的新型航母方案中,出現(xiàn)了一種排水量高達3.9萬噸的間距偵查與對艦攻擊的多用途航母,雖然由于《華盛頓海軍條約》3.3萬的噸位限制,1920方案被廢棄,但美國海軍還是在早期的摸索中走上了未曾設想的道路——快速的打擊航母。
這份1920方案也成為了列克星敦級的有利參考,不過。戰(zhàn)巡的艦體給了列克星敦級更大的彈藥庫和更好的魚雷防護,但戰(zhàn)巡的“劣根性”也給這級新航母帶來了不少困難。
首先是戰(zhàn)巡的艦體使得甲板變窄了許多,加大了飛機降落的難度,機庫空間也比1920方案少了百分之十六,煙囪的位置也不盡人意,航速也從34節(jié)下降到了33.5節(jié),定傾中心高度從2.19米下降到了驚人的1.52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艦不得不犧牲重油的攜帶量在艦底填充壓艙物來降低重心。。
因此,許多人建議使用完成度僅百分之2.5的突擊者號進行改造來解決這些問題,不過出于避免資金的過渡消耗,最終被改造的是完成度最高的薩拉托加(35.4)與列克星敦(24.2)
在進行了一系列緊張的設計后,美國的設計師們發(fā)現(xiàn),超重了......華盛頓條約規(guī)定的噸位上線僅有3.3萬噸,而斯托克的設計是按照4萬噸設計的。
不過好在,條約還規(guī)定各國有三千噸的多余排水量可以用來增加主力艦的防護,鉆了這個空子的設計師們又折騰了幾個月才將兩艦的排水量控制在了3.6萬噸內(nèi)。
作為代價裝甲帶的高度從3.66米減少到了2.6米,用來增加防護的噸位反而導致防護變差了。
淡水等物資儲備也被縮減用來減重。
終于,1922年4月22日,海軍修造局提交了列克星敦級的改造圖紙,列克星敦寬大的甲板、巨大的煙囪、聳立的艦島與八門203主炮都赫然在列。
雖然現(xiàn)在來看航母安裝大口徑火炮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決定,但在當時那個飛機技術(shù)還并不發(fā)達的年代,沒有人指望靠飛機消滅敵方的艦隊,盡管美軍的路基航空兵曾在1921年7月?lián)舫亮说聡鴳?zhàn)列艦東弗里斯蘭號,因此必須考慮航母與敵方艦隊交火的可能性,在此思維下,4座雙聯(lián)裝203炮塔被安裝在上層建筑前后,雖然這樣導致主炮無法向左側(cè)射擊,但如果將炮塔按在兩舷會縮減飛行甲板的寬度,美國人顯然抓住了重點,沒有為了炮擊而削減航空。
但所有的主炮和上層建筑都被部署在右側(cè)導致了列克星敦級天生就自帶嚴重的右傾錯誤,為了平衡,左舷的重油艙被裝上了壓艙物,原定的四個彈射器也被縮減至一個來平衡重量。
最終,在經(jīng)歷了種種意外與困難后,1927年11月16日,列克星敦級的二號艦薩拉托加號加入了美國海軍,一個月后,她的姐姐,列克星敦號也與12月14日正式服役,這兩艘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巨艦將成為航母時代真正的第一章,并與IJN的航母們一起成為下個時代的先鋒。
演習!演習!
在列克星敦級剛剛誕生時,其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艦體布局,相比于此時用著奇葩三層甲板的赤城和航速緩慢的加賀,列克星敦的造型無疑非?,F(xiàn)代,而英國的大型航母由于皇家海軍的航空兵被皇家空軍搶走,正裹足不前。
而此時的美國海軍正在用自己的新玩具實驗一個大膽而創(chuàng)新的戰(zhàn)術(shù)——全甲板攻擊理論。
在當時,各國海軍對航母的基本認知就是航母的戰(zhàn)斗力取決于所搭載艦載機的數(shù)量,美國海軍自然也在考慮如何搭載盡量多的飛機前往戰(zhàn)場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把他們放飛。
早在蘭利號服役時美國海軍就在思考一種全新的可能,不同于英、日航母將甲板作為單純起降飛機的場所,美國海軍將面積龐大的飛行甲板也作為了航母武器的一部分,在第九次艦隊演習中,薩拉托加在半小時內(nèi)釋放的83架飛機遮天蔽日地席卷巴拿馬運河時,航母時代的黎明也隨之到來。
薩拉托加號更是在一時之間成為了美國海軍的超級明星,薩拉的艦長里夫斯在他的《艦隊中的航空兵》一文中明確的指出——航母的偵查能力固然重要,但攻擊力才是這一新型艦種最大的價值。未來的海軍作戰(zhàn)局長福雷斯特·謝爾曼少校也在《航母和巡洋艦設計的若干方面》中指出,薩拉托加和列克星敦憑借著高航速、重火力和強大的艦載機足以勝任對地方主力發(fā)動攻擊的任務。
得益于此,美國海軍徹底放棄了小型航母與慢速航母計劃,全力建造大甲板、大載機量和高航速的航母。
然而,雖然戰(zhàn)果輝煌,但第九次艦隊演習中,與航母攻擊性一同被注意到的還有航母的脆弱性,整個演習中,列克星敦被判定沉沒兩次,薩拉托加更是在一個小時內(nèi)連續(xù)沉沒了三次,扮演因故缺席的蘭利號的阿盧斯圖克號也被擊沉了一次,參與演習的航母全軍覆沒。
因此,這次演習航母和戰(zhàn)列艦算是打了個平手,這讓一些戰(zhàn)列派的軍官們竊喜,在他們眼中航母的作用依然是偵查,是戰(zhàn)列巡洋艦的上位替代品。
航母生存能力的不足也引起了航空派的思考,他們清楚的認識到,憑借航母上面的火力是沒法應對敵方的艦隊的,航母必須得到保護,航速夠快的驅(qū)逐艦和巡洋艦將與航母共同組成艦隊保障航母在遠離主力艦隊行動時的安全。
就這樣,傳統(tǒng)的以重巡洋艦為核心的偵查艦隊被編入了航空母艦成為了航母特混艦隊的雛形,但此時美國海軍的核心仍然是戰(zhàn)列艦,盡管有薩拉托加的亮眼表現(xiàn),航母在此時依然算不上主力艦。
原因無他——飛機太差。
此時的艦載機還相當原始,F(xiàn)4B和F11C只能搭載100磅的炸彈無法威脅皮糙肉厚的戰(zhàn)列艦,T4M魚雷機的性能也都相當湊合,其搭載的MK7型魚雷只有100磅的裝藥,續(xù)航力只有366米,航速只有25節(jié),但反應慢半拍的美國海軍直到第15次艦隊演習才意識到飛機的問題并加緊研究新式艦載機,二戰(zhàn)時期登場的無畏、野貓等機型全部開始于此。
但現(xiàn)在,他們還在為了別的問題互相扯皮,于是,為了驗證航母究竟是應該與戰(zhàn)列艦一同行動還是應該單獨行動,第10、11次艦隊演習相繼召開。
在兩次演習中,美國海軍清楚的認識到了航母獨立作戰(zhàn)的重要性,演習中將航母與戰(zhàn)列艦混編的一方遭遇了失敗。
既然驗證了航母的用處,下一步就是實驗戰(zhàn)列艦了。
第12次艦隊演習將是航空母艦與戰(zhàn)列艦的直接對抗,進攻的黑方擁有蘭利號與全部的戰(zhàn)列艦,而防守的藍方擁有列克星敦與薩拉托加,戰(zhàn)列艦僅擁有阿肯色號,在這種懸殊的戰(zhàn)力之下,黑方毫不意外地獲得了勝利,藍方的航母僅擊沉了蘭利號。
但這次演習的過程中,藍方的航母們始終掌握著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黑方的戰(zhàn)列艦一直在被動挨打,完全是靠著血厚防高沖到了任務點。
針對這種結(jié)果,戰(zhàn)列派洋洋得意地說,戰(zhàn)列艦不需要攻擊對方航母,因為其無法造成威脅。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在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戰(zhàn)列艦根本不可能攻擊到航母,他們甚至找不到對方的存在,唯一碰巧發(fā)現(xiàn)藍方航母的是黑方的彭薩克拉號,他很快就被列克星敦的護航艦隊擊沉。
那么戰(zhàn)列艦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擁有自己的航母。
結(jié)果,第13次艦隊演習又回到了老一套,兩支擁有航母與戰(zhàn)列艦的艦隊進行對抗。
演習中薩拉托加與列克星敦幾乎同時對對方發(fā)動了進攻,互有勝負,但最終的結(jié)果是列克星敦脫離大艦隊從藍軍左翼位置突然殺出摧毀了薩拉托加的飛行甲板,隨后的夜戰(zhàn)中黑軍的驅(qū)逐艦突入敵陣用魚雷擊沉了薩拉托加。
這次演習后,美國海軍沒有專門舉行評價會議,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得出新的結(jié)論——海戰(zhàn)的情況是復雜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多來幾艘航母,對于以IJN作為假想敵的美國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最起碼還要再建造6—8艘航母。
在證明了航母的對艦攻擊價值后,航母對海岸目標的打擊被納入了考核,在1932年的第4次海陸聯(lián)合大演習中海軍要求攻占被陸軍防守的夏威夷,結(jié)果是雖然列克星敦與薩拉托加的空中支援為登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薩拉托加被判定擊沉,兩艘航母上的155架飛機也只剩下了23架,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顯然不值,為了再次驗證航母對岸攻擊價值,在第19次艦隊演習中,薩拉托加又一次模擬了對珍珠港的襲擊。
這次,薩拉托加趁著天明時從瓦胡島以北160公里外放出全部攻擊機,對珍珠港的航空站、機場、無線電站進行了空襲,徹底摧毀了島上的航空力量,并沒有遭到任何反擊的全身而退。
此時薩拉托加也許想不到,在短短3年后,另一批不同的艦隊將會對珍珠港進行一次更大的空襲,只不過他們用的是真的炸彈和魚雷。
隨后的第20次艦隊演習中老邁的蘭利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約克城與企業(yè),在第21次艦隊演習中,這兩艘新艦與自己的前輩列克星敦與薩拉托加進行了一次規(guī)模空前的航母對抗,這次演習也是美國海軍20年間探索的總結(jié)。
美國海軍形成了以戰(zhàn)列艦為核心,航母作為機動兵力提供偵查、空中支援并在必要時掩護登陸等責任,并形成了以一艘航母、一個重巡分隊與一個驅(qū)逐艦中隊組成的航母特混艦隊,與日本將多艘航母集中使用不同,美軍覺得多艘航母集中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但這種情況會導致航母協(xié)同打擊困難,也許僅需要假以時日,美軍就會在下一次的演習中嘗試航母戰(zhàn)斗群的編組作戰(zhàn),但由于國際局勢的惡化,1940年的第21次演習成為了絕唱。
匆忙上場
按理來說,在經(jīng)歷了如此多的演習后,列克星敦級的優(yōu)勢與缺點都已經(jīng)被發(fā)覺,但列克星敦始終沒機會得到一次徹底的改造。僅僅在1934年拆除了彈射器和36年拓寬了艦首,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但改還是要改的,列克星敦級的排水量隨著裝備的更新與加裝變得越來越大,到了1935年,航母的整個裝甲帶全部沒入了水線以下20厘米的位置,面對這種情況,海軍修造局在37年提出了一個針對列克星敦級的大改方案:在右舷加裝突出部平衡右側(cè)的重量并增加浮力,同時增加的突出部還能加大儲油量、改進損管,加裝2臺應急柴油機,在薩拉托加號上建立魚雷炸彈儲存運輸體系、改進著艦阻攔系統(tǒng),加寬前甲板并延長后甲板、增加飛行甲板的加油口、加大后部升降機的面積和動力、重新加裝2臺彈射器、對主機進行大修并更新127高炮的觀控設備。
然而,這項計劃將會讓兩艦長時間的離開艦隊,但此時的國際形勢容不得美國海軍這么做,于是39年時這份改造工程被分為了兩個階段實施,兩艦將先一步安裝側(cè)舷突出部與升降機,但局勢的變化要比想象的快得多,40年一開始,整個太平洋就處于劍拔弩張的態(tài)勢之下,此時美國海軍能做的也只能是加裝一些如防空炮和雷達之類的小東西了。
造成列克星敦級改造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海軍不希望自己最強大的航母離開自己太久,這一點皇家海軍的胡德號也是同病相憐,一個忙于演習,一個忙于演戲。
1941年12月5日,列克星敦離開了珍珠港,前往中途島為那里的海軍陸戰(zhàn)隊運送飛機,2天后,馬上就要抵達中途島的列克星敦收到了珍珠港遇襲的消息,她立刻停下了手頭的所有任務帶著自己和馬潤的飛機返回珍珠港并開始搜尋日軍的航母,那本應由她送到中途島的17架轟炸機在10天后獨自飛往了中途島創(chuàng)下了單引擎飛機編隊飛行的最長記錄。
與此同時,12月7日的薩拉托加號正在圣地亞哥接受12架馬潤的水牛戰(zhàn)斗機并打算將其運往威克島,接到消息的薩拉托加帶著12架水牛趕往了珍珠港,很快,威克島陷落的消息傳來,這12架飛機也被就近分配給了中途島。
而一直以來在演習中數(shù)次交戰(zhàn)的列克星敦姐妹也終于得到機會并肩踏上了真正的戰(zhàn)場,她們與自己的前輩蘭利號、自己的后輩,約克城級與埃塞克斯級將在寬廣的太平洋上與IJN的同僚們一決高下,并在這一過程中取代傳統(tǒng)的戰(zhàn)列艦坐上“海戰(zhàn)之王”的寶座。
?
另外,捎帶一題,所謂的將重要的航母撤離,僅留下戰(zhàn)列釣魚的珍珠港陰謀就是無稽之談,我們之前提到了,二戰(zhàn)開始之前美國海軍的作戰(zhàn)中心依然是戰(zhàn)列艦艦隊,再者,假如美軍真的在珍珠港之前就放棄了戰(zhàn)列艦,為何還要開工建造南達科他級以及后續(xù)的衣阿華級?美國的航母之所以能在戰(zhàn)爭中有如此多的亮眼表現(xiàn),正是因為戰(zhàn)列艦全滅使得美軍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航母,然而卻被某些上帝視角的人用結(jié)果取代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