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與糧食有關(guān)的詞語
1.粟:谷粒。未去皮殼者為粟,已舂去糠則為米。糧食的統(tǒng)稱。
如韓愈《馬說》: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黃米。
如《詩經(jīng)·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3.禾:谷子,稻子,泛指莊稼。
如李紳《鋤禾》:鋤禾日當午。
4.稷:谷類。
如陶淵明《桃花源詩》:菽稷隨時藝。(菽:豆類。藝:種植。)
5.菽:豆類的總稱。
如陶淵明《桃花源詩》:菽稷隨時藝。
注意:上古時“豆”是一種盛食品的器皿,與“菽”的意義完全不同。漢代以后,“豆”才逐漸代替“菽”,成為豆類的總稱。
6.稼穡: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
如《漢書·高后紀贊》:天下晏然,民務(wù)稼穡。(晏然:安寧,安定。)
7.稔:莊稼成熟。
如《國語·吳語》: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于歲,乃起師北征。
8.刈:割。
如白居易《觀刈麥》。
9.糴:買進糧食。糶:賣出糧食。
如《商君書·墾令》:使商無得糴,農(nóng)無得糶。
10.廩:米倉。
如《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廩。(完:重新整修。)
11.荒:年成不好;兇年。
如《后漢書·鮑永傳》:時歲多荒災(zāi),唯南陽豐穰。(豐穰:豐收。)
12.稼穡,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莊稼。
如:天下晏然,民務(wù)稼穡。
13.歉(年歲歉收,收成不好,與“豐”相對)
如:是使民遇豐年而思歉歲也。
14.豐、饒(富足,多)
如: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15.贍(富足,充足;供給)
如: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
16.足、給(足,豐足)
如:其秋大孰, 百姓給足, 流冗皆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