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琺瑯彩藍地花蝶紋碟
清乾隆琺瑯彩藍地花蝶紋碟,高2.9厘米,口徑10.7厘米。
碟,敞口、淺弧壁、矮圈足。胎骨較薄,內(nèi)壁為白地,以琺瑯彩繪翠竹及野菊生長于坡石間,紅花攀竹盛開,數(shù)只蝴蝶繞花翩翩飛舞;外壁滿施淺藍釉,樸素無紋飾,口沿及足沿各留有一道白邊。外底純白,底足中央以藍料書有【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體款,外加粗細雙方框。
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從歐洲傳入的金屬胎畫琺瑯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成的,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m瑯彩瓷器在乾隆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超過康、雍兩朝,器形更豐富,僅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聯(lián)瓶、葫蘆瓶、雙耳瓶、紙槌瓶等,茶壺、蓋碗、碟、酒盅、酒杯、方盒、圓盒等器皿數(shù)量大增。裝飾題材也非常多樣化,不僅有山石、花鳥,還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樓閣。裝飾工藝上常集彩繪、描金、凸印、開光、軋道等多種工藝于一身。
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制作主要依靠官窯內(nèi)的官員和工匠,最主要的還是依靠在內(nèi)宮的造辦處的工匠們。這些工匠都有著非常高超的瓷器制作技藝,他們的制作工藝和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成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