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打針吃藥血糖仍飆升,原因竟是早餐吃得太清淡!醫(yī)生建議做好這3件事
一名七旬老太患有糖尿病十多年,一天三次口服降糖藥,加上打胰島素,血糖還是控制不好,每天已經(jīng)打到40單位了。
老太很怕胰島素越打越多,還是無法控制血糖。
她看到《減重15%就有機會逆轉早期糖尿病》的報道,了解到只要減少胰臟脂肪,就有助于恢復胰腺β細胞的能力,從而可能改善糖尿病。于是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想通過增肌減脂的方式,來控制好血糖。

醫(yī)生問診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老太早餐吃得很清淡,早餐都是以白饅頭、白粥為主,沒什么肉。
這種貌似“清淡健康”的飲食,其實都屬于會刺激血糖的精制碳水。
蛋白質嚴重不足,而精制碳水過多,就會導致肌肉流失,當肌肉量少,血糖就更難控制了。

于是醫(yī)生建議老太做以下三件事:
1)增加蛋白質
由于老太年紀大了,牙口不好,沒法吃很多肉,所以建議她吃豆類、谷物等植物蛋白或是在餐前加上以植物蛋白為主的蛋白質補充劑。
把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提高到“自己體重(公斤)×1.5~2克”。
例如,體重60公斤,每天就要吃90~120克蛋白質。
吃飯時,先吃蛋白質,然后接著再吃其他東西。這樣血糖會更平穩(wěn),飽腹感也能更持久。

2)選擇優(yōu)質碳水
糙米去糠變成白米后,升糖指數(shù)會升高。再把米熬成粥,吸收速度加快,血糖會更難以控制。
血糖瞬間飆升,會增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越打越多。
瞬間升高的血糖降得很快,會造成低血糖和饑餓感,于是就會想吃更多的東西,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
因此,醫(yī)生建議老太把早餐的饅頭改成地瓜,白饅頭改成糙米,稀飯改成燕麥粥,血糖就會平穩(wěn)多了。

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吃后容易飽,消化吸收慢,可以控制食欲、扛餓,并改善餐后血糖,是糖友們可以長期吃的。
對于喜歡吃面食的朋友們,向大家推薦:管尼葆高纖維高蛋白面條。
非普通易升糖的白面粉(即小麥粉),而使用一種適合于糖尿病人食用,并且餐后血糖更平穩(wěn)的預拌粉,甄選全球優(yōu)質食材:燕麥、蕓豆、綠豆、黃豆、車前子殼、奇亞籽、小麥蛋白、魔芋等,精心配比制作而成。

每100克面條(一餐的量)中,含30克蛋白質(相當于半斤雞蛋的蛋白質含量)、膳食纖維9.8克(相當于一斤蘋果的膳食纖維含量),一天三碗面條,就基本滿足了一日所需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攝入量。搭配菜肉一起吃,飽腹感更持久。
同時,碳水化合物含量遠低于普通小麥和蕎麥面條。非精制碳水,而是低升糖的復合碳水。糖友實測,餐后血糖更平穩(wěn)。

面條口感勁道,易操作,適合于各種做法,搭配不同澆頭,餐餐變著花樣吃。

3)吃了精制碳水,就要動一動
因為老太喜歡吃高油脂高淀粉的中式早點(例如蔥油餅、油條、燒餅、酥餅等),所以建議她,如果早餐吃了這些食物,就要盡量多出去走走路、動一動,不一定需要很劇烈的運動。

老太在按照以上三點做了調整后,六周后,體脂從39.5%下降到了34%,內臟脂肪從11.6下降到9.6。
最重要的是,原本每天打40單位的胰島素,血糖還控制不好,現(xiàn)在只要打16單位,早上就能控制在5.6。
體重也輕了將近4公斤,也達到了增肌減脂的效果。
所以糖友們要想控制好血糖,通過飲食和運動來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很重要,能幫助大家減少用藥量,身體更健康。
參考文獻:
7旬婦血糖狂飆「竟是早餐吃太清淡」!醫(yī)授祕密菜單還能「增肌減脂」. Yahoo新聞
編譯?| 創(chuàng)語生命編輯部?編譯小組
聲明:本平臺自始以來旨在向大眾傳播醫(yī)學健康信息。本平臺發(fā)布的內容來源于國內外公開媒體報道的綜合整理,僅代表相關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相關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yè)醫(yī)療指導,不應視為診斷、治療建議,也不代表產(chǎn)品功效。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yī)學健康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