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云南建水汽鍋雞,領(lǐng)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味道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頓建水汽鍋雞解決不了的。在建水這座小城,人們會用一種特別炊具,制作一道美味佳肴來滿足想要吃出一點新高度的企圖,那就是——建水紫陶汽鍋雞。
云南建水是著名的中國紫陶之都,用五色陶土制作出來的紫陶汽鍋,工藝精細,這“鍋”實際上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鍋,它外觀似缽而有蓋,揭蓋一看,中央有突起圓腔通底,如火鍋的上半。這一圓腔便是汽嘴,鍋之內(nèi),使食物加熱,蒸熟。汽鍋是云南菜的一大發(fā)明,而汽鍋雞最為典型。
汽鍋雞是云南省的一道特色名菜,屬于滇菜系,早在2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間流傳,因該菜品用汽鍋蒸制而得名。其主要食材是雞肉,主要烹飪工藝是蒸,有補虛養(yǎng)身、補血、健脾開胃的功效,汽鍋雞因為其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2009年,建水汽鍋雞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一、歷史淵源
關(guān)于汽鍋雞的來源在建水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相傳是臨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fā)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監(jiān)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fā)出布告征求佳肴,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shù)爻曰疱伜驼麴z頭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燕子洞頂采來燕窩,想做一道燕窩汽鍋雞應(yīng)征。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幸而皇帝問明真相,免楊瀝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為“楊瀝汽鍋雞”。隨著汽鍋雞名聲鵲起,它也從建水踏入了昆明,一時間,昆明城掀起了一股汽鍋雞熱,無論是小店還是大酒店,都出現(xiàn)了汽鍋雞的身影。
1972年,對于中美兩國來說都是值得記憶的一年。這一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展開了對華的正式訪問旅程,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恩來總理特意安排了國宴來招待貴賓。誰也沒想到,一道來自云南的名肴受到貴賓的熱情稱贊,尼克松品嘗之后,贊不絕口,對其美味佩服得五體投地,贊道:味道太鮮美了。
二、工藝流程
利用汽鍋蒸制食物其實采用的是“蒸餾”原理,中國的蒸法是東方飲食文化獨特的內(nèi)涵之一,“蒸餾”這種烹飪法可謂蒸中極品,“汽鍋”便是最好的例證,是蒸技基礎(chǔ)上的再創(chuàng)造。利用汽鍋蒸制的菜肴風味以湯和味取勝,湯汁鮮醇,清亮透徹,原汁原味。
烹制汽鍋雞,雞種選擇很重要,最好選擇本地土雞,而且雞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肥不行,太瘦也不行,肥太膩,瘦了又顯腥寡,用剛要下蛋的嫩母雞或和剛開叫的小公雞最好。佐料很簡單,只有幾片生姜、幾根小蔥、少許胡椒、精鹽即可,當然有條件可加上重要的中藥材、火腿等,效果會更好,例如有什么“蟲草汽鍋雞”“人參汽鍋雞”、“田七汽鍋雞”等十幾種。等食用時,揭開蓋子,熱汽撲面,香溢四座,雞肉滑嫩,湯鮮味美,可謂難得的人間美味。
三、美食特點
通過蒸餾的過程將雞肉的精華與食材的味道結(jié)合在一起,最后配以簡單的佐料調(diào)味,那種鮮甜甘爽的味道是大自然最直接的回饋,利用器具將食材本身的味道發(fā)揮到了極致。鮮嫩的雞肉呼之欲出,細嫩的皮面上泛著一層薄薄的油光水嫩的雞肉,吹彈可破,舀一勺雞湯放入口中清爽甘甜,回味無窮再吃上一口雞肉,口感細膩滑嫩肉質(zhì)香甜軟爛留與唇齒之間。
汽鍋雞深受人們喜愛,享受美味同時還兼具食療價值,這就是汽鍋雞的迷人之處。更有甚者,在享受完汽鍋雞后干脆將汽鍋背回家,想試著如法炮制一番。有趣的是汽鍋雞并未因絕美之味而行走天。根據(jù)行業(yè)資深人士解釋:這個現(xiàn)象發(fā)生,與食材、炊具等其實關(guān)系不大,主要地方在于時間,快節(jié)奏的國人,想在短時間內(nèi)滿足舌尖之欲,那些配料多多,搞“強刺激”的菜品必然脫穎而出,大行其道。而汽鍋雞卻不能,自打有這道菜起,它就有自己的節(jié)奏,數(shù)百年來不更改,它有自己的味道,數(shù)百年來不迎合。失卻這些,世間不只失去一種美味,更失去一份人間的淳樸和堅守。
四、價值意義
汽鍋雞的營養(yǎng)價值;雞肉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能夠降低人體對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云南盛產(chǎn)藥材,當?shù)厝嗽谡糁破侂u時,還愛加上一些中藥材。?云南人民在汽鍋雞中配入云南特產(chǎn) “?夏草”、 “三七”、 “天麻”,醫(yī)學界認為它有治療冠心病、抗癌和提神補氣之效。天麻則對頭痛、頭暈、手足抽搐、痙攣和風濕痛有顯著療效。
近年來,建水縣著力打造汽鍋雞品牌,不斷提升滇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游客在滿足味蕾的同時,感受建水的古韻、鄉(xiāng)韻、文韻,為建水文化旅游業(yè)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唯有美食不可辜負的當下,在競爭空前激烈的餐飲業(yè),汽鍋雞散發(fā)的這份從容、淡定和自如,恰是邊地人們精神世界的一份生動寫照;守不住這份初心,耐不過時光淘洗,即便仿制的像模像樣,但始終還是難有那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