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前方:“缺衣少食”艱苦年代過來的父母長壽的秘訣是什么?
我們家的“兩寶”大概率會邁入“90后”,經歷“缺衣少食”艱難年代過來的人有如此高壽,說不清有什么秘訣,但兩老一生堅持的一個點可能是長壽的因素之一吧!也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87周歲的父親堅持種菜,他種的菜味道非常好,可供兩家食用,閑暇還看書讀報,除一年偶有高燒外,身體無大恙,80歲以后拒絕體檢,其理由是人老了身體多少會有毛病,檢查出來也治不好,還增加心里負擔! 86周歲的母親還能做針線活,耳聰目明,胃有點毛病,其它器官還好,但體質較弱,經常吃藥。 去年都陽過,村醫(yī)幾次點滴都恢復了。 他們哪一點一生堅持的比較好呢? 父親一直是農村干部,從大隊會計到村書記,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生只做好事,從來沒有害過人,比如同村一家是富農,人口多,“文革”受打擊,一家生活非常困難,有一年臘月三十沒有米了,是父親想辦法從家里和生產隊倉庫里給一家弄的米渡過春節(jié)難關,這位老人比我們父親大一歲,還健在,他兩幾乎每天都會一起聊聊天。 母親負責操持家務,哪個年代都很困難,母親與村民和親戚相處很好,比如我們一位堂兄,住隔壁村,食量大,經常家里吃不飽,所以隔三差五會在晚上我們家吃飯時過來,母親總是讓他盛飯,從未嫌棄,我們長大后明白了,有無數次堂兄晚上過來吃飯后,母親或父親是沒有吃飽的,因為糧食緊張,不可能多做飯。 所以兩老的一個共同點是:心地善良、與人為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