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映像|6.10應昊2021-2022繪畫匯報展
展覽主題
假想中的美院造型基礎部——
應昊2021.5-2022.12繪畫匯報展
展覽時間
6月10日——6月30日
展覽開幕時間
6月10日(周六)下午15:00
藝術家:應昊
學術主持:熊曉東
分享會嘉賓:吳斌、韓行、熊曉東、張金玉
媒體支持:
99藝術網(wǎng)、Hi藝術、東方藝術·大家、
芭莎藝術、藝術中國、青桐創(chuàng)媒
主辦方/活動地點
鄭州大摩「紙的時代」
中原區(qū).秦嶺路與建設路交匯處西北角.
大摩西元廣場.三樓東側
前言 / 自述
這個展覽是一次自己對自己的匯報和階段性總結,也是借紙的時代這一方寶地與你的邂逅與交流。
這些畫開始于2021年5月,當時我已賦閑近一年,而且有了輕微的自閉和抑郁。一天,兩個高中同學來我的一間小公寓吃飯閑聊,問及我的近況,其中一個說:既然沒什么事情做,又喜歡畫畫,也有基礎,哪怕就是消磨時間,也把畫筆撿起來吧。他們并沒有學畫的經歷也不懂繪畫,僅僅是擔心我。
當時公寓里正好放了一張我剛剛畫完的、用油畫棒和素描紙臨摹的常玉的《瓶花》,他們有感而發(fā)鼓勵我。那張畫其實僅僅是為了應付妻子補壁的需求——她開了個文玩珠子店,要一張畫,網(wǎng)上的不便宜而且很低檔,而我又是會畫畫的——高中復讀那年以美術生身份混了一年,考了個美術專業(yè),但很快退學,后來從事了十幾年美術相關的編輯、寫作和銷售工作。再后來,因為結婚生子從北京回到漯河老家,開始一路下坡。
從此,我的人生步入低谷。到我撿起畫筆前,正是身處谷底之時。
現(xiàn)在再來看這張《瓶花》。常玉的原作是布面油畫,我的臨摹則是紙本油畫棒,而且那一張因為久不畫畫,手感與意識都生疏了,再者純屬應付家人,所以生硬、簡單,甚至沒有丁點兒粗暴的情緒。
我僅僅是拿起了畫筆而已,但,究竟是拿起來了。
已經忘記我的第二張畫是哪一幅。好在我有在畫面上留下簽名和日期的習慣,你可以找到這些畫的創(chuàng)作時日。但也沒必要按日期來看畫,我也沒按日期布置這些畫,畢竟這都是我在“假想中的美院造型基礎部”——也就是我那間公寓里,自己給自己布置的課堂作業(yè)——而這些作業(yè)并沒有清晰科學的教學設置。有的,僅僅是畫畫的沖動和留在每一張畫面上的思緒。
假想一間美院造型基礎部,是我對自己造型能力欠缺的正視和回應。我僅僅在高中復讀那年草草地過了一遍素描、速寫和色彩,對造型基礎的訓練從未深入——幼年學畫更多是自由發(fā)揮,而未系統(tǒng)學習。進入大學學的又是商科的設計專業(yè),需要有些審美能力,不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后來參加工作,盡管一直都是在藝術領域,但我做的更多是藝術創(chuàng)作周邊的行業(yè),比如書籍編輯,藝術節(jié)策劃,藝術區(qū)規(guī)劃,音樂演出,雜志營銷,專欄撰寫等等,并不需要我拿起筆搞創(chuàng)作。到了2013年有意畫幾筆時,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我畫不成,比如一張臉或者一只手。之后,多次想撿起畫筆,但都是半途而廢。歸根到底,是我畫不成,也就是造型能力的欠缺,而我當時的處境也不允許我騰出時間去學習或者自學繪畫的基礎,直到我徹底賦閑了,反倒有了這個時間。
但枯燥的素描基礎、色彩學、人體解剖、透視學,讓一個獨處一間LOFT公寓的中年人如蒙眼拉磨的驢一般,周而復始地在一個圈圈上打轉,且不知道要走向何處。
也正是這種對目的地的茫然,成就了我的繪畫,我究竟經歷了一遍美院生在造型基礎部經歷的那些——我甚至把中央美院基礎部的所有公開課都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
這段時光過得很快,我也在重拾畫筆之后重拾了人生的信心和信念,就像拿起畫筆那般輕松。
目前,我已走出了這間假想的教室,進入更加自我和不羈的繪畫狀態(tài)。我也很期待看到這新一批的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