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xiàn)財務成功——十大秘訣》紀錄片觀后感

周末雙休,閑暇無事,便把塵封在B站收藏夾里的這部《實現(xiàn)財務成功——十大秘訣》紀錄片翻了出來。實話講,我已經(jīng)記不起是誰推薦給我的這部紀錄片;我也記不起放在收藏夾里多久了;此外,我也不確定這部紀錄片的名字是不是叫《實現(xiàn)財務成功——十大秘訣》;我也不確定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時間以及被采訪人物的個人背景。
最初觀看,由于畫質(zhì)較差、進入正題較慢加之字幕機譯等諸因素,觀感稍差,我也顯得有些懈怠。但是,到進入正題之后,對于片中被紀錄者安東的言論很受啟發(fā),遂寫此文。
這部紀錄片看起來可能稍微有些燒腦,原因是:第一,可能需要一定專業(yè)基礎知識。第二,字幕翻譯可能不夠準確而導致的理解問題。第三,可能各人認知存在差異,理解力不同。第四,可能需要專業(yè)人士做一些必要的解讀才更有易于理解。
全文脈絡:

一、人物簡介
看完紀錄片后,被紀錄者Anton Kreil(安東?克雷歐)的身份背景引起了我的好奇。令人失望的是,翻遍百度百科,對于安東的個人介紹少的可憐,簡介內(nèi)容的可信度也就無法保證。但,即便如此,結(jié)合檢索資料大概可以確定的是安東前高盛高級交易員的身份。以下是紀錄片被紀錄者Anton Kreil(安東?克雷歐)個人簡介圖,僅供參考。


二、紀錄片視頻脈絡

標題翻譯在此處,水平有限,僅供參考。
1.尊重金錢,并對其漠不關心
2.合理定義資產(chǎn)和負債
3.建立并擁有自己的基礎架構
4.去旅行,獲得遠見,以及理想的生活
5.風險是主觀的而非二維的。
6.尋找替代教育
7.學會正確地珍惜時間
8.拋棄智能手機
9.主流媒體無用,請勿消耗時間
10.選擇適合自己的榜樣
三、個人感悟
1.尊重金錢,并對其漠不關心。
安東提及年輕人常有的認知誤區(qū)就是:無法正確認識金錢。主要存在于兩方面,第一是在對待金錢的方式方面有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沒有深刻認識金錢的功能以及沒有理解金錢為什么存在;第二是對待金錢的情感存在障礙。
視頻中安東提及兩個專業(yè)名詞“需求的雙重巧合”以及“易貨經(jīng)濟”。由于我個人并非金融專業(yè)人士,在聽到這類專業(yè)名詞時,并不知其所云,于是我特意打開百度去搜索一下這兩個專業(yè)名詞的解釋,用以幫助我理解“金錢的功能”。
“貨幣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物物交換需滿足兩個條件需求的雙重巧合和時間的雙重巧合。
需求的雙重巧合
即要完成一項交易,必須雙方交易的兩種商品正好是交易雙方都互相需要的。如果商品種類較少,這種巧合還比較可能,但隨著商品種類的不斷增多,這種巧合就極為罕見了,甚至成為不可能的事。
需求巧合(the Coincidence of Wants):有時又被稱為雙重巧合,需求重合是指雙方為了滿足雙方目前的需求而同意以服務或貨物(而不是金錢)來交換。這種交換媒介的范圍通常是有限的,可能需要某些因素(如時間和地點)相吻合,以便雙方都能從中得到滿足。盡管有限制,這種方法通常用于許多有利于雙方互利的環(huán)境中。
時間的雙重巧合
即交換雙方在時間上必須達成統(tǒng)一。例如,糧食生產(chǎn)者與木材生產(chǎn)者進行交換,雖然他們各自都有交換的需要,但其中一人不是現(xiàn)在需要,而是將來需要,則這項交易仍然無法完成。
物物交換遇到了兩個過于苛刻的條件限制。當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消費者需求復雜多樣,商品種類琳瑯滿目,物物交換的效率低,成本高,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這時,貨幣的產(chǎn)生就成為必然。
易貨交易:是指在買賣雙方之間進行的貨物或勞務等值或基本等值的直接交換,不涉及現(xiàn)金的收付,也沒有第三者介入。在采用易貨方式交易時,買賣雙方當事人以一份易貨合同,確定交易商品的價值,以及作為交換的商品或勞務的種類、規(guī)格、數(shù)量等內(nèi)容。為了減少交易商品以及用于交換的商品和勞務可能的價格波動所造成的影響,一般的易貨均為一次性交易,并且合同履約期較短。
實事求是的講,這一部分內(nèi)容我看了兩遍也沒有完全明白,究竟金錢有什么功能?為什么它會存在?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貪婪才是”人們想要擁有金錢、財富,可以把這種對于金錢的渴望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的,另一類是消極的。積極的這類,大概率是想要用金錢給家人帶來物質(zhì)生活的豐腴以及給家人帶來安全感,這無可厚非。而消極的這類獲取金錢的,可大致概括為貪婪,它的來源可能建立在以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之上。
企業(yè)的投入有兩項,一項是資本另一項是勞動力。金錢、勞動力、資本都是商品,它們也都有自己的“價格”。之所以金錢的存在是具有必要性的,其原因就是金錢能讓社會進行正常運轉(zhuǎn)。那么,通過進一步了解貨幣和市場的功能,也就有可能會明白金錢存在的必要性。
片中安東把20美元、100美元、1000美元、5000美元以此放在桌子上,問紀錄者看到不同金額的錢想到了什么?最后又收回大部分金額美元,只留下一張20美元的紙幣在桌子上。
安東通過這個實例,來說明:錢是一鐘商品,用來交易商品和服務,來滿足需求和需要。
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是:所有與錢有關的問題,都存在于我們自身,而不是錢的問題。因為一百萬美元或者十萬美元、一萬美元就像一群根本不把你當回事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所以,無論面額是多少都不重要。錢除了貨幣價值以外,與不把你當回事的年輕人沒什么區(qū)別。
對金錢本身有某種情感障礙倒是真的或多或少會有。這種障礙雖然我無法用言語直接描述,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莫名感?!澳憧吹阶烂嫔戏诺腻X越多,大概率會想的越多。我們大概率會不自覺的開始思考這些錢可以買什么來滿足自身需求。而破除對金錢的情感障礙的關鍵在于:淡然處之。”
了解貨幣的功能、尊重貨幣很重要。同時也要把對金錢的障礙降低為零。兩者并不矛盾,關鍵是對其表示冷漠。
那么怎樣尊重貨幣(金錢)呢?
安東的答案是:尊重就是要有意識,當你看到越來越多的錢時,意識到錢是什么,并對其無動于衷。去意識并理解錢從哪里來。
那么,我個人的理解是:我們自身的價值即是貨幣價值。也可以說,貨幣面額的多少側(cè)面映射出當前身處于社會的我們的自我價值。
因此,將自己變得值錢,可能錢自會追逐我們而來。至于,如何將自己變得值錢,我也在探索之中。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的可能是:不斷輸出個人價值,不斷從小事做起堅持利他、利社會原則,可能錢會總慢慢擁有的,至于多少可能因個人價值大小而異。

2.正確界定資產(chǎn)和負債。
首先,需要理解貨幣的功能。其次,要了解什么是資產(chǎn)?什么是負債?
貨幣是一種商品,也有價格。
債務和股權不同。在我們籌集資本給予股權作為回報時不一定是負債。
但,債務市場是不同的,面臨債務之時不但要支付利息還要按固定計劃進行歸還,或許你會因此深陷泥潭,掙脫很難。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租房可以有一種新視角。租房未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負債,也可以是資產(chǎn),原因在于相對而言,出租意味著幾乎沒有風險,你大概率擁有“自由”這筆財富。
因此,儲蓄、購買股權、購買保險、養(yǎng)老金可能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可以,適當學習儲蓄、投資理財和保險知識,可能也沒什么壞處,并且是必要的。

3.建立自己的資產(chǎn)基礎。
建立資產(chǎn)的關鍵是要產(chǎn)生被動收入和現(xiàn)金流。
那么至于怎么產(chǎn)生現(xiàn)金流?怎么產(chǎn)生被動收入?這兩個問題無疑是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如果你找到了路徑、方法,那么這是多么值得慶幸的事情呀!如果你還沒找到,那么不妨先把眼下自己的工作做好。嘗試,在“八小時之內(nèi)解決生存問題,在八小時之外解決發(fā)展問題”。
如何建立資產(chǎn)基礎?安東給出的建議包括:第一,建立自己的事業(yè),為自己工作。當然,為企業(yè)或者公司工作依然可以這樣做,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好好生活。第二,不要有負債。第三,白手起家,從小處著手。這里的白手起家,并非是要我們裸辭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要我們非要用于許多啟動資金,應該說是“生存以外的嘗試”,輕資產(chǎn)創(chuàng)業(yè)。這里的從小事做起,與財商啟蒙書《小狗錢錢》里的思想基本保持一致。從小事做起,從幫助他人開始。第四,學習如何正確做事。理解貨幣的功能,尊重它。去嘗試擁有積累財富和變得富有的良好狀態(tài)。
積極構建自己的基礎架構時(儲蓄、投資、購買保險),必須堅持的三個原則是:第一,不懂的東西不碰,要碰先學習。第二,堅持要擁有自己的基礎架構,包括資產(chǎn)基礎、為自己而努力工作、建立自己的事業(yè)、從小事做起。第三,不要有負債、不要有負債、不要有負債。
4.構建基礎架構的目的是獲取自由。
自由才是第一資產(chǎn)。這里提及的“自由”是擁有自由的時間并且能按自己心意去完成自己計劃的行事,或許自由也是擁有說“不”的權利。自由,是我們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資產(chǎn)。
旅行的意義在于,首先是看看世界為我們提供的一切,其次是使我們真正去珍惜“自由”,并擁有按照自己計劃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最后是尋找。通過旅行,盡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找到理解自由的源泉。(在你看到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之前,可能你無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擁有什么?什么才是我們渴望的完美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雖然旅行完之后,未必就能尋找到你想要找到的。但是,如果一旦找到,那么再回到原來的地方存錢、支付、創(chuàng)造價值,或許可以用自己擁有的完美生活換取現(xiàn)金。
5.正確看待風險。
人們可能普遍錯誤的看待風險,然而風險并不是二維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風險是二維的,即:風險越大,波動性越大,收益越大。
其實,風險實際上是具有主觀性的,風險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jié)合個人情況來盡可能正確看待風險。有人可以裸辭創(chuàng)業(yè),有人可以在失敗后再重頭再來,但即是做出相同決策行為的人,面臨的風險也未必相同??赡苋思乙呀?jīng)探索出自己的出路;可能人家擁有被動收入;可能人家攢夠了裸辭的資本或者找好了下家;可能……
那么年輕人應該承擔怎樣的風險?安東也給出了自己的幾個建議:第一,走出自己,正確評估自己的現(xiàn)狀。第二,走出自己的圈子,讓自己變得清晰。第三,為自由而努力。第四,嘗試將自己定位在所有場景之中,在這些場景中評估自己的上行和下行風險,并且不斷重復。第五,明白風險是主觀的,我們應該朝著客觀的方向而努力奮斗。
6.去尋找替代教育和人生導師。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校教育,幾乎不會教學生如何實現(xiàn)“自由”與獲取財富。大多數(shù)的學校教育,教育我們要去做正確的事,而正確的事卻未必是我們所渴望的事。
離開學校,真正的教育才剛剛開始。在真實的世界里,接受“現(xiàn)實”教育的同時,去尋找沒有利益沖突的精神上的YPS(教育)以及人生導師。
7.珍惜你的時間,盡可能遠離某些APP。
所謂珍惜時間,我的理解是:放棄無效社交、遠離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在智能手機里的許多即時通訊APP里與陌生人廢話連篇了許久許久;我們可能在某音這類娛樂APP里停留了許久,說好的刷五分鐘,不知不覺兩小時過去了。關掉應用又可能陷入自責和空虛之中。我們還可能也在王者峽谷和吃雞戰(zhàn)場逗留了許久許久。
雖然適度的放松是有益的,但是適度的“度”有時又難以把握。
此外,沉迷娛樂看似毫無支出,然而實際時間成本卻很高很高。
多數(shù)的媒體新聞,看的時候很爽,貌似學到了許多知識,可是風險在于知識很難構建成體系,并且多數(shù)碎片化的信息是無用的,即便它可能給你帶來一些與他人交流的談資和話題。
原因在于:我們清晰的目標是自由,那么請盡可能努力為目標和美好生活增加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8.尋找適合自己的榜樣。
我們可能缺乏正確的指導以及真正意義上的榜樣。
安東指出,有些名人并非因有真才實學而成為名人,僅僅只是因為出名而成為名人。
比如:吳簽類“名人”,顯然這類名人不適合成為廣大青年的榜樣,這類人可能無法帶給你榜樣的力量。
那么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榜樣呢?
安東給出的建議是:堅持原則并且持續(xù)取得成功的有形的榜樣。榜樣應該是符合我們目標的,榜樣也應該是在我們想做的事情上取得過長期成功的記錄。

最后,我在深夜敲完這些文字后,疲憊中有一點欣喜。我將快樂傳遞,我將美好分享,我希望這些文字會在現(xiàn)在或?qū)淼哪硞€時刻帶給我和你全新的思考和一些啟發(fā)。
這些文字可能存在許多瑕疵,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可能對你并不有用。但依然希望能與更多人一起成長。
浩哲
2021年8月23日
寫于上海
知乎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47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