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鷓鴣天·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表露了移情于景 又飽含憂患的心境
陸游(1125年-1210年) 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jìn)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府通判等職。乾道八年(1172年),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干辦公事,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居山陰。為杰出的詩人,詩存九千余首。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xué)庵筆記》、《南唐書》、《放翁詞》。存詞一百四十五首。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陸游調(diào)任隆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第二年,便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職歸家。這首詞就是這一年歸家不久后寫下的。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
(宋代)陸游
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
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這首詩描寫詞人閑居生活的情景,怡然自得中暗含著詞人被罷官之后移情于景 而又飽含憂患的心境。

上闋起首的“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兩句,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不愿意像漢初的邵平那樣在繁華熱鬧的都城外種瓜,以圖東山再起,而是一心只求能在清靜優(yōu)美的湖邊漁釣的閑適生活,安度晚年。當(dāng)時詞人已經(jīng)遷居到到鏡湖之北的三山之下,因備受主和派打擊,恢復(fù)中原的心志難以實(shí)現(xiàn),只得投向大自然的懷抱。面對鏡湖的大好風(fēng)光,不禁心曠神怡。在怡人的自然環(huán)境的感染之下,詞人不免想要?dú)w鄉(xiāng)隱居,借“送年華”來排遣自己心中的種種痛楚,表露了自己無可奈何的心志。

接下來的“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兩句,緊承上文,寫鏡湖之秀麗景色:雙雙對對新來的燕子在春意盎然的湖岸上飛來飛去;在夕陽的映照下,遠(yuǎn)處的天幕上沙鷗點(diǎn)點(diǎn),輕盈如片片樹葉飄落在暮色籠罩的沙灘上。清詞麗景中,正好體現(xiàn)了詞人的心境。

下闋起首的“歌縹緲,擄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三句,寫湖中泛舟之人的歌聲縹緲動人,迎合著嘈雜的船櫓聲音;船上其樂融融,酒是清純的,像清露一樣甘醇,配合上舴魚像花一樣誘人,真是美不勝收。

結(jié)拍的“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兩句,詞人以眼前景物反襯內(nèi)心感情,清新自然而又正反兼顧:若要問我到什么地方,這小小的船兒飄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想要以船為家。將自己心中熱愛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一股曠世的情懷躍然紙上。

全詞移情于景卻含而不吐、涵蘊(yùn)深厚而意境微妙,有舉重若輕之妙、正反兼包之韻,非常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