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意識:擺脫痛苦的途徑
別在當下制造更多痛苦
? ????托利認為人的很大部分痛苦都不必要,未察覺的思維模式控制了你的生活,痛苦就會產生。
? 對現(xiàn)狀的不接受:在思維層面上,以批判存在;在情緒層面上,以負面情緒存在;在生理上,以生理痛苦存在。
? 思維天生就抗拒當下,它得在時間里控制你。想減少痛苦,就不要創(chuàng)造必做之事以外的時間,把生活重心放在當下,只在必要的時刻思考時間。對當下說是,不要抗拒已然存在的東西。觀察思維活動,觀察大腦的抗拒模式,在采取必要的行為。
? 與當下共事,就像是你選擇的當下一樣,與它成為朋友。
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 痛苦之身有兩種狀態(tài):休眠和活躍。一些與過去的痛苦產生共鳴的事,可能會激活你的痛苦之身。痛苦之身有大有小,大的會指向毀滅。
? 在對方的痛苦之身突然被激活時,觀察自己的內心有無痛苦的跡象。痛苦之身想活下來,就會創(chuàng)造出生產痛苦的環(huán)境。當你被痛苦控制后,你就會渴求更多的痛苦,你會成為迫害或受害者。你的意識可能會說你不要為別人制造痛苦,但行為反而相反。只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模式,才會使其消失。
? ? 痛苦之身害怕意識。不用向痛苦宣戰(zhàn),觀察它并接納它。
? ? 不僅要察覺你的情緒,也要觀察那個沉默的觀察者。
小我對痛苦之身的認同
????想要擺脫痛苦之身,必然會遭到小我強烈的內在抗拒。你可能寧愿痛苦也不愿面對未知。
恐懼的起源
? 恐懼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心理上的恐懼總是在擔心沒有發(fā)生的事在未來的事,導致你失去了當下的力量。認同思維,就會被小我控制。小我時刻在傳達著恐懼給你的身體,小我在觀點出現(xiàn)錯誤時,以思維為自我的感受就會受到死亡的危脅,所以你的小我不會承認錯誤。
? 當你不再認同你的思維,那種希望自己是對的無意識狀態(tài)就會消失,就可以堅定地說出感受和想法。
? 觀察內在的防衛(wèi)感,你可能在維護一個虛假的身份,一個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對這種防衛(wèi)保持警覺。
這節(jié)中,托利對恐懼進行深入探討,指出思維有一種對你是正確的偏執(zhí)。同時認為要對內在保持傾聽。
小我對圓滿的追求
? 小我希望追求事物來填補內在空虛,讓自己圓滿。但這其實只會越陷越深。小我是一種自我感,需要被外界認同。而這些在你死亡之后,都會消失,所以在死亡之前就死亡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