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演藝圈沒落后,他憑什么還能紅?
日子天天過,墻頭年年有。誰也沒想到,30歲的許光漢在一眾演員中殺出重圍,成為近期熱度最高的男演員。
還有人不認識許光漢嗎?最近熱度奇高,9.2高分臺劇《想見你》男主角。

笑起來璀璨甜的發(fā)齁。

欲起來讓人心火燒。

不少人感慨,后悔沒早點認識許光漢。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相比二十歲左右的流量們,許光漢的確遲了。
在這點上,像大器晚成的朱一龍、像相見恨晚的肖戰(zhàn)。
人人都說紅是命里玄學,但能紅的背后總有跡可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許光漢的走紅。

我覺得許光漢能紅有三點原因,首先是個人努力+天賦異稟。
這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許光漢1990年生于臺灣,普通家庭。爸爸是軍人,對他管教極嚴。加上他從小有氣喘病,所以媽媽要他打乒乓球強身健體。
于是他在乒乓球隊打了6年。
軍人爸爸,加6年乒乓球訓練,廢人都成鋼。

早年打乒乓球為許光漢埋下兩個伏筆,一明一暗。
明的是,他因為太會打,陰差陽錯拍了周杰倫《三年二班》的MV。
飾演小周杰倫,算是為他后面進演藝圈埋下種子。

暗的是,打了6年,性格總會變得堅韌些。
許光漢小時候溺水過,所以非常非常怕水,嚴重到洗澡時水突然變冷都會緊張發(fā)抖。
拍《想見你》有場水下的戲,他咬牙下水,為了營造溺水的狀態(tài),還在身上綁了三公斤鉛條。是個狠人。

如果說性格和個人努力是他走到今天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那天賦異稟就更沒得說,先是長相。
長得帥,沒什么好說。許光漢高中開始喜歡唱歌,在學校有次表演唱了《我愛的人》,據說俘虜了不少“許太太”。
再大一點,去做模特,也是順理成章。許光漢從13年開始就在五月天的潮牌店做模特。

估計再早出生幾年,許光漢也是走在路上被星探抓住去簽約的主兒。
在11年,許光漢就因為長相,去拍了郭書瑤的MV。還被抓去做了預備男團,不過男團沒做成,還被雪藏了一年,挺倒霉。
被雪藏期間,他只能在咖啡店打工維持生計。
這個狀況一直持續(xù)到2013年。

13年開始,他專注于拍戲,開始做演員,外貌極占優(yōu)勢。
拍《稍息立正我愛你》前,制片人見了他,第一眼就覺得讓他演男二。制片人說:“光是他散發(fā)的氣質,我就覺得他以后會不得了。”
《想見你》定的第一個演員也是他,他太適合了。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的導演也是見他第一面,戲都沒試,就覺得:“他可以”。

說許光漢天賦好,不止說他長得帥,在演戲方面,他頗有老天爺賞飯吃的意思。
拍《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就直接入圍金鐘獎最佳男配。
李安對他的評價是:“臺灣小生接班人?!边@個評價出自李安之口,絕對不低。
所以你看,外貌優(yōu)勢、演技天賦優(yōu)勢,以及的確拍戲挺拼,這樣的許光漢想不紅很難。但許光漢仍然在今年才紅。這就要說到他能走紅的第二點。

許光漢走紅的第二個原因,大抵可以總結為:人生際遇+團隊支持。
事實上,許光漢雖然13年開始拍戲,但直到16年才稍稍登堂入室。
這一年他加入臺灣“植劇場”進修。
“植劇場”計劃啟動于2016年,主導這次計劃的是王小棣、蔡明亮等著名導演,他們網絡了臺灣最有名的編劇和演員,拍了一系列各種風格、十分創(chuàng)新的系列劇。
楊丞琳拍攝的好評極高的《荼蘼》,以及去年堪稱神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都是出自那里。

加入植劇場,是許光漢的人生際遇。
在那里,他第一次感受到拍戲的美妙,明白了“演戲是會上癮的”。
植劇場給了他無限的發(fā)揮空間和學習機會。
在許光漢的描述中,植劇場更像一個一群演戲愛好者們匯聚一起憑熱愛拍戲的地方。
他說那里的人非常美好,一起弄表演,有很多老師愿意教你,不強迫,反而是引導你自主學習。每天大家閑暇時間挑自己喜歡的電影分享,學習氛圍極佳。

插一句:內地如果有類似植劇場的組織,或許流量們不愁沒地方進修了。
加入植劇場是許光漢的人生際遇,植劇場也沒讓他失望,給了他非常大的空間和支持。
植劇場拍了8部戲,許光漢參與了兩部。
在《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里,許光漢飾演的是一個有性沖動但是智力有問題的殘障人。
看這個劇照,和李子維或王詮勝八竿子打不著吧。

等到了第二部《戀愛沙塵暴》里,許光漢又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整天畫著煙熏妝的非主流小弟。

包括他自己后面出演的網劇《罪夢者》,又變樣了。

再到《想見你》,造型足夠百變,演啥像啥,許光漢的可塑性也由此而來。
相比許多小生十數年演霸道總裁,或者小奶狗,許光漢強了太多。
而正是這種積累和嘗試,讓他以30歲“高齡”,扮演17歲高中生時毫無違和感,反而少年感爆棚,順利走紅。
所以,所謂一夜爆紅,基本都是在那一夜前,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積累。

說過許光漢個人以及他的人生際遇,最后一點原因我想說說大環(huán)境。
不論如何,我們都要承認,臺灣演藝圈沒落已久了。
現在,星光在內地煥發(fā),新人在內地崛起。
臺灣向內地輸送的最近的偶像,或許還要追溯到飛輪海。但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臺灣演藝圈在沒落。但沒落又不一定是壞事,相反,沉寂后才有反思和積淀。
比如,很多人說近年來臺劇開始反撲,就是征兆。
相比內地明星們習慣流量先行、話題炒作先行、人設先行。臺灣演藝圈的落寞使得臺灣絕大部分藝人只能作品先行。
精原創(chuàng)、精作品、精能力,成為臺灣藝人想出頭的唯一出路。

在重壓下,年輕人們要么放棄從藝,要么只能悶頭苦練技藝,等待被發(fā)掘的那天。
植劇場的出現,其實也是大導演們,想挽救臺灣演藝圈。
好在自我磨練與精于原創(chuàng)和作品始終是存活最有效的法則。
沒有資本的侵入和干擾,沒有浮躁的流量紅利,沉寂的臺灣演藝圈靠打磨再打磨,推送作品,推送明星。
許光漢或許其中典型代表。

這樣的大環(huán)境容易出人物。重壓下必有反彈。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其實內地娛樂圈也在經歷這樣的反彈。
最近幾年爆紅的明星,都不算太年輕,朱一龍、肖戰(zhàn)、李現,真正紅起來都是30左右,人們開始更在意作品賦予藝人的價值。
這是流量大潮涌入后必然出現的結果。
潮起潮落,空有流量的流量,早被淹沒了。
在娛樂圈,每個人都想成功,有人靠一時際遇走紅,有人靠話題炒作出圈,有人靠臉走天下。
都沒錯,只是空虛的走紅路到底沒多長。
許光漢能紅多久同樣是未知數,但他的走紅起碼告訴我了我們一點,這點朱一龍等人也告訴我們了,那就是作品先行,能力做基準,總有一天會被看到。
最后來一句深刻的,許光漢真的很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