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huì)員登陸 & 注冊(cè)

南華經(jīng)(莊子17-24章)

2021-07-07 00:25 作者:LiarZu  | 我要投稿

  外篇第十七章 秋水?

?

  秋水時(shí)至 百川灌河 涇流之大 兩涘渚崖之間 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 至于北?!|面而視 不見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 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吾長(zhǎng)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 拘于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于時(shí)也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 束于教也 今爾出于崖涘 觀于大海 乃知爾丑 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萬川歸之 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 尾閭泄之 不知何時(shí)已而不虛 春秋不變 水旱不知 此其過江河之流 不可為量數(shù)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氣于陰陽 吾在于天地之間 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 又奚以自多 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 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號(hào)物之?dāng)?shù)謂之萬 人處一焉 人卒九州 谷食之所生 舟車之所通 人處一焉 此其比萬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五帝之所連 三王之所爭(zhēng) 仁人之所憂 任士之所勞 盡此矣 伯夷辭之以為名 仲尼語之以為博 此其自多也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 可乎 北海若曰否 夫物 量無窮 時(shí)無止 分無?!〗K始無故 是故大知觀于遠(yuǎn)近 故小而不寡 大而不多知量無窮 證向今故 故遙而不悶 掇而不跂知時(shí)無止 察乎盈虛 故得而不喜 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 明乎坦涂 故生而不說 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計(jì)人之所知 不若其所不知 其生之時(shí) 不若未生之時(shí) 以其至小 求窮其至大之域 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觀之 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xì)之倪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 至大不可圍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細(xì)視大者不盡 自大視細(xì)者不明 夫精 小之微也 郛 大之殷也故異便 此勢(shì)之有也 夫精粗者 期于有形者也 無形者 數(shù)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圍者 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 可以言論者 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論 意之所不能察致者 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 不多仁恩 動(dòng)不為利 不賤門隸 貨財(cái)弗爭(zhēng) 不多辭讓 事焉不借人 不多食乎力 不賤貪污 行殊乎俗 不多辟異 為在從眾 不賤佞諂 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 戮恥不足以為辱 知是非之不可為分 細(xì)大之不可為倪 聞曰'道人不聞 至德不得 大人無己 約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 若物之內(nèi) 惡至而倪貴賤 惡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 物無貴賤 以物觀之 自貴而相賤 以俗觀之 貴賤不在己 以差觀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 則萬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 則萬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為稊米也 知毫末之為丘山也 則差數(shù)睹矣 以功觀之 因其所有而有之 則萬物莫不有 因其所無而無之 則萬物莫不無 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 則功分定矣 以趣觀之 因其所然而然之 則萬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 則萬物莫不非 知堯 桀之自然而相非 則趣操睹矣 昔者堯 舜讓而帝 之 噲讓而絕 湯 武爭(zhēng)而王 白公爭(zhēng)而滅 由此觀之 爭(zhēng)讓之禮 堯 桀之行 貴賤有時(shí) 未可以為常也 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 言殊器也 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捕鼠不如貍 狌 言殊技也 鴟鵂夜撮蚤 察毫末 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 言殊性也 故曰蓋師是而無非 師治而無亂乎 是未明天地之理 萬物之情也 是猶師天而無地 師陰而無陽 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語而不舍 非愚則誣也 帝王殊禪 三代殊繼 差其時(shí) 逆其俗者 謂之篡夫 當(dāng)其時(shí) 順其俗者 謂之義之徒 默默乎河伯 女惡知貴賤之門 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 何不為乎 吾辭受趣舍 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 何貴何賤 是謂反衍 無拘而志 與道大蹇 何少何多 是謂謝施 無一而行 與道參差 嚴(yán)乎若國之有君 其無私德 繇繇乎若祭之有社 其無私?!》悍汉跗淙羲姆街疅o窮 其無所畛域 兼懷萬物 其孰承翼 是謂無方 萬物一齊 孰短孰長(zhǎng) 道無終始 物有死生 不恃其成 一虛一滿 不位乎其形 年不可舉 時(shí)不可止 消息盈虛 終則有始 是所以語大義之方 論萬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 若驟若馳 無動(dòng)而不變 無時(shí)而不移 何為乎 何不為乎 夫固將自化 


  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dá)于理 達(dá)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 明于權(quán)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 火弗能熱 水弗能溺 寒暑弗能害 禽獸弗能賊 非謂其薄之也 言察乎安危 寧于禍?!≈?jǐn)于去就 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內(nèi) 人在外 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 本乎天 位乎得 躑躅而屈伸 反要而語極 曰何謂天 何謂人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 是謂天 落馬首 穿牛鼻 是謂人 故曰'無以人滅天 無以故滅命 無以得殉名 謹(jǐn)守而勿失 是謂反其真 


  夔憐蚿 蚿憐蛇 蛇憐風(fēng) 風(fēng)憐目 目憐心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不行 予無如矣 今子之使萬足 獨(dú)奈何 蚿曰不然 子不見夫唾者乎 噴則大者如珠 小者如霧 雜而下者不可勝數(shù)也 今予動(dòng)吾天機(jī) 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 而不及子之無足 何也 蛇曰夫天機(jī)之所動(dòng) 何可易邪 吾安用足哉 蛇謂風(fēng)曰予動(dòng)吾脊脅而行 則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钆钊蝗胗谀虾!《茻o有 何也 風(fēng)曰然 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 然而指我則勝我 鰌我亦勝我 雖然 夫折大木 蜚大屋者 唯我能也 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 為大勝者 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 宋人圍之?dāng)?shù)匝 而弦歌不輟 子路入見 曰何夫子之娛也 孔子曰來 吾語女 我諱窮久矣 而不免 命也 求通久矣 而不得 時(shí)也 當(dāng)堯 舜而天下無窮人 非知得也 當(dāng)桀 紂而天下無通人 非知失也時(shí)勢(shì)適然 夫水行不避蛟龍者 漁父之勇也 陸行不避兕虎者 獵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 視死若生者 烈士之勇也 知窮之有命 知通之有時(shí) 臨大難而不懼者 圣人之勇也 由 處矣 吾命有所制矣 無幾何 將甲者進(jìn) 辭曰以為陽虎也 故圍之 今非也 請(qǐng)辭而退 


  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xué)先王之道 長(zhǎng)而明仁義之行 合同異 離堅(jiān)白 然不然 可不可 困百家之知 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dá)已 今吾聞莊子之言 茫然異之 不知論之不及與 知之弗若與 今吾無所開吾喙 敢問其方 公子牟隱機(jī)大息 仰天而笑曰子獨(dú)不聞夫埳井之蛙乎 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 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則接腋持頤 蹶泥則沒足滅跗 還虷蟹與科斗 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 而跨跐埳井之樂 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時(shí)來入觀乎 '東海之鱉左足未入 而右膝已縶矣 于是逡巡而卻 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yuǎn) 不足以舉其大 千仞之高 不足以極其深 禹之時(shí) 十年九潦 而水弗為加益 湯之時(shí) 八年七旱 而崖不為加損 夫不為頃久推移 不以多少進(jìn)退者 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于是埳井之蛙聞之 適適然驚 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 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 是猶使蚊負(fù)山 商蚷馳河也 必不勝任矣 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 而自適一時(shí)之利者 是非埳井之蛙與 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 無南無北 爽然四解 淪于不測(cè) 無東無西 始于玄冥 反于大通 子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 索之以辯 是直用管窺天 用錐指地也 不亦小乎 子往矣 且子獨(dú)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xué)于邯鄲與 未得國能 又失其故行矣 直匍匐而歸耳 今子不去 將忘子之故 失子之業(yè) 公孫龍呿呿而不合 舌舉而不下 乃逸而走 


  莊子釣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 曰吾聞楚有神龜 死已三千歲矣 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 此龜者 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 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曰往矣 吾將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 莊子往見之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 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 曰南方有鳥 其名為鵷鶵 子知之乎 夫鵷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 非練實(shí)不食 非醴泉不飲 于是鴟得腐鼠 鵷鶵過之 仰而視之曰'嚇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 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魚也 子之不知魚之樂 全矣 莊子曰請(qǐng)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

  外篇第十八章 至樂?

?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 今奚為奚據(jù) 奚避奚處 奚就奚去 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 富貴壽善也 所樂者 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 所下者 貧賤夭惡也 所苦者 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 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 耳不得音聲 若不得者 則大憂以懼 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 苦身疾作 多積財(cái)而不得盡用 其為形也亦外矣 夫貴者 夜以繼日 思慮善否 其為形也亦疏矣 人之生也 與憂俱生 壽者惛惛 久憂不死 何之苦也 其為形也亦遠(yuǎn)矣 烈士為天下見善矣 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誠善邪 誠不善邪 若以為善矣 不足活身 以為不善矣 足以活人 故曰忠諫不聽 蹲循勿爭(zhēng) 故夫子胥爭(zhēng)之 以殘其形 不爭(zhēng) 名亦不成 誠有善無有哉 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 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 果不樂邪 吾觀夫俗之所樂 舉群趣者 誙誙然如將不得已 而皆曰樂者 吾未之樂也 亦未之不樂也 果有樂無有哉 吾以無為誠樂矣 又俗之所大苦也 故曰至樂無樂 至譽(yù)無譽(yù)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 雖然 無為可以定是非 至樂活身 唯無為幾存 請(qǐng)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 地?zé)o為以之寧 故兩無為相合 萬物皆化生 芒乎芴乎 而無從出乎 芴乎芒乎 而無有象乎 萬物職職 皆從無為殖 故曰天地?zé)o為也而無不為也 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莊子妻死 惠子吊之 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 長(zhǎng)子 老 身死 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 我獨(dú)何能無概 然察其始而本無生 非徒無生也 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 而本無氣 雜乎芒芴之間 變而有氣 氣變而有形 形變而有生 今又變而之死 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shí)行也 人且偃然寢于巨室 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 自以為不通乎命 故止也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 昆侖之虛 黃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惡之 支離叔曰子惡之乎 滑介叔曰亡 予何惡 生者 假借也 假之而生生者 塵垢也 死生為晝夜 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 我又何惡焉 


  莊子之楚 見空髑髏 髐然有形 撽以馬捶 因而問之 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 將子有亡國之事 斧鋮之誅而為此乎 將子有不善之行 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 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 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語卒 援髑髏 枕而臥 夜半 髑髏見夢(mèng)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 諸子所言 皆生人之累也 死則無此矣 子欲聞死之說乎 莊子曰然 髑髏曰死 無君于上 無臣于下 亦無四時(shí)之事 從然以天地為春秋 雖南面王樂 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 曰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 為子骨肉肌膚 反子父母 妻子 閭里 知識(shí) 子欲之乎 髑髏深顰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間之勞乎 


  顏淵東之齊 孔子有憂色 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 夫子有憂色 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問 昔者管子有言 丘甚善之 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 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 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 夫不可損益 吾恐回與齊侯言堯 舜 黃帝之道 而重以燧人 神農(nóng)之言 彼將內(nèi)求于己而不得 不得則惑 人惑則死 且女獨(dú)不聞邪 昔者海鳥止于魯郊 魯侯御而觴之于廟 奏九韶以為樂 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 不敢食一臠 不敢飲一杯 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 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 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 宜棲之深林 游之壇陸 浮之江湖 食之鰍鰷 隨行列而止 逶迤而處 彼唯人言之惡聞 奚以夫譊譊為乎 咸池九韶之樂 張之洞庭之野 鳥聞之而飛 獸聞之而走 魚聞之而下入 人卒聞之 相與還而觀之 魚處水而生 人處水而死 彼必相與異 其好惡故異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 不同其事 名止于實(shí) 義設(shè)于適 是之謂條達(dá)而福持 


  列子行 食于道 從見百歲髑髏 鑳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 未嘗生也 若果養(yǎng)乎 予果歡乎 種有幾 得水則為繼 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 生于陵屯則為陵舄 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 烏足之根為蠐螬 其葉為胡蝶 胡蝶胥也化而為蟲 生于灶下 其狀若脫 其名為鴝掇 鴝掇千日為鳥 其名為干余骨 干余骨之沫為斯彌 斯彌為食醯 頤輅生乎食醯 黃軦生乎九猷 瞀芮生乎腐蠸 羊奚比乎不筍 久竹生青寧 青寧生程 程生馬 馬生人 人又反入于機(jī) 萬物皆出于機(jī) 皆入于機(jī) 

?

  外篇第十九章 達(dá)生

?

  達(dá)生之情者 不務(wù)生之所無以為 達(dá)命之情者 不務(wù)知之所無奈何 養(yǎng)形必先之以物 物有余而形不養(yǎng)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無離形 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來不能卻 其去不能止 悲夫 世之人以為養(yǎng)形足以存生 而養(yǎng)形果不足以存生 則世奚足為哉 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 其為不免矣 夫欲免為形者 莫如棄世 棄世則無累 無累則正平 正平則與彼更生 更生則幾矣 事奚足遺棄而生奚足遺 棄事則形不勞 遺生則精不虧 夫形全精復(fù) 與天為一 天地者 萬物之父母也 合則成體 散則成始 形精不虧 是謂能移 精而又精 反以相天 


  子列子問關(guān)尹曰至人潛行不窒 蹈火不熱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qǐng)問何以至于此 關(guān)尹曰是純氣之守也 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 予語女 凡有貌象聲色者 皆物也 物與物何以相遠(yuǎn)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 則物之造乎不形 而止乎無所化 夫得是而窮之者 物焉得而止焉 彼將處乎不淫之度 而藏乎無端之紀(jì) 游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 養(yǎng)其氣 合其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 其神無隙 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墜車 雖疾不死 骨節(jié)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 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 墜亦不知也 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 是故遻物而不慴 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 而況得全于天乎 圣人藏于天 故莫之能傷也 復(fù)仇者 不折鏌干 雖有忮心者 不怨飄瓦 是以天下平均 故無攻戰(zhàn)之亂 無殺戮之刑者 由此道也 不開人之天 而開天之天 開天者德生 開人者賊生 不厭其天 不忽于人 民幾乎以其真 


  仲尼適楚 出于林中 見佝僂者承蜩 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 則失者錙銖 累三而不墜 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 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 若蹶株拘 吾執(zhí)臂也 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 萬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cè) 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jì)乎觴深之淵 津人操舟若神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xué)邪 '曰'可 善游者數(shù)能 若乃夫沒人 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 敢問何謂也 仲尼曰善游者數(shù)能 忘水也 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彼視淵若陵 視舟若履 猶其車卻也 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 惡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 以鉤注者憚 以黃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 而有所矜 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內(nèi)拙 


  田開之見周威公 威公曰吾聞祝腎學(xué)生 吾子與祝腎游 亦何聞焉 田開之曰開之操拔篲以侍門庭 亦何聞?dòng)诜蜃印⊥惶镒訜o讓 寡人愿聞之 開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yǎng)生者 若牧羊然 視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謂也 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 巖居而水飲 不與民共利 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 不幸遇餓虎 餓虎殺而食之 有張毅者 高門縣薄 無不走也 行年四十而有內(nèi)熱之病以死 豹養(yǎng)其內(nèi)而虎食其外 毅養(yǎng)其外而病攻其內(nèi) 此二子者 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無入而藏 無出而陽 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 其名必極 夫畏涂者 十殺一人 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不亦知乎 人之所取畏者 衽席之上 飲食之間 而不知為之戒者 過也 


  祝宗人玄端以臨牢柙說彘 曰汝奚惡死 吾將三月豢汝 十日戒 三日齊 藉白茅 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 則汝為之乎 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cuò)之牢柙之中 自為謀 則茍生有軒冕之尊 死得于腞楯之上 聚僂之中則為之 為彘謀則去之 自為謀則取之 所異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澤 管仲御 見鬼焉 公撫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 對(duì)曰臣無所見 公反 誒詒為病 數(shù)日不出 齊士有皇子告敖者 曰公則自傷 鬼惡能傷公 夫忿滀之氣 散而不反 則為不足 上而不下 則使人善怒 下而不上 則使人善忘 不上不下 中身當(dāng)心 則為病 桓公曰然則有鬼乎 曰有 沈有履 灶有髻 戶內(nèi)之煩壤 雷霆處之 東北方之下者倍阿 鮭蠪躍之 西北方之下者 則泆陽處之 水有罔象 丘有峷 山有夔 野有彷徨 澤有委蛇 公曰請(qǐng)問委蛇之伏狀何如 皇子曰委蛇 其大如轂 其長(zhǎng)如轅 紫衣而朱冠 其為物也惡 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 見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見者也 于是正衣冠與之坐 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紀(jì)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 曰未也 方虛驕而恃氣 十日又問 曰未也 猶應(yīng)向景 十日又問 曰未也 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 曰幾矣 雞雖有鳴者 已無變矣 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 異雞無敢應(yīng)者 反走矣 


  孔子觀于呂梁 縣水三十仞 流沫四十里 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 見一丈夫游之 以為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并流而拯之 數(shù)百步而出 被發(fā)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從而問焉 曰吾以子為鬼 察子則人也 請(qǐng)問蹈水有道乎 曰亡 吾無道 吾始乎故 長(zhǎng)乎性 成乎命 與齊俱入 與汩偕出 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謂始乎故 長(zhǎng)乎性 成乎命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 故也 長(zhǎng)于水而安于水 性也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梓慶削木為鐻 囗成 見者驚猶鬼神 魯侯見而問焉 曰子何術(shù)以為焉 對(duì)曰臣 工人 何術(shù)之有 雖然 有一焉臣將為鐻 未嘗敢以耗氣也 必齊以靜心 齊三日 而不敢懷慶賞爵祿 齊五日 不敢懷非譽(yù)巧拙 齊七日 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當(dāng)是時(shí)也 無公朝 其巧專而外骨消 然后入山林 觀天性形軀 至矣 然后成鐻 然后加手焉 不然則已 則以天合天 器之所以疑神者 其是與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進(jìn)退中繩 左右旋中規(guī) 莊公以為文弗過也 使之鉤百而反 顏闔遇之 入見曰稷之馬將敗 公密而不應(yīng) 少焉 果敗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 故曰敗 


  工倕旋而蓋規(guī)矩 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故其靈臺(tái)一而不桎 忘足 履之適也 忘要 帶之適也 知忘是非 心之適也 不內(nèi)變 不外從 事會(huì)之適也 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 忘適之適也 


  有孫休者 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休居鄉(xiāng)不見謂不修 臨難不見謂不勇 然而田原不遇歲 事君不遇世 賓于鄉(xiāng)里 逐于州部 則胡罪乎天哉 休惡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獨(dú)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 忘其肝膽 遺其耳目 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 逍遙乎無事之業(yè) 是謂為而不恃 長(zhǎng)而不宰 今汝飾知以驚愚 修身以明汙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汝得全而形軀 具而九竅 無中道夭于聾盲跛蹇而比于人數(shù)亦幸矣 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子往矣 孫子出 扁子入 坐有間 仰天而嘆 弟子問曰先生何為嘆乎 扁子曰∶向者休來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 吾恐其驚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 孫子之所言是邪 先生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孫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來矣 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 昔者有鳥止于魯郊 魯君說之 為具太牢以饗之 奏九韶以樂之 鳥乃始憂悲眩視 不敢飲食 此之謂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 若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 宜棲之深林 浮之江湖 食之以委蛇 則安平陸而已矣 今休 款啟寡聞之民也 吾告以至人之德 譬之若載鼷以車馬 樂鴳以鐘鼓也 彼又惡能無驚乎哉 

?

  外篇第二十章 山木

?

  莊子行于山中 見大木 枝葉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問其故 曰無所可用 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 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 命豎子殺雁而烹之 豎子請(qǐng)?jiān)黄湟荒茗Q 其一不能鳴 請(qǐng)奚殺 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 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 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 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 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 無譽(yù)無訾 一龍一蛇 與時(shí)俱化 而無肯專為 一上一下 以和為量 浮游乎萬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 則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農(nóng) 黃帝之法則也 若夫萬物之情 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 成則毀 廉則挫 尊則議 有為則虧 賢則謀 不肖則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 弟子志之 其唯道德之鄉(xiāng)乎 


  市南宜僚見魯侯 魯侯有憂色 市南子曰君有憂色 何也 魯侯曰吾學(xué)先王之道 修先君之業(yè) 吾敬鬼尊賢 親而行之 無須臾離居 然不免于患 吾是以憂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shù)淺矣 夫豐狐文豹 棲于山林 伏于巖穴 靜也 夜行晝居 戒也 雖饑渴隱約 猶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定也 然且不免于罔羅機(jī)辟之患 是何罪之有哉 其皮為之災(zāi)也 今魯國獨(dú)非君之皮邪 吾愿君刳形去皮 灑心去欲 而游于無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 名為建德之國 其民愚而樸 少私而寡欲 知作而不知藏 與而不求其報(bào) 不知義之所適 不知禮之所將 猖狂妄行 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樂 其死可葬 吾愿君去國捐俗 與道相輔而行 君曰彼其道遠(yuǎn)而險(xiǎn) 又有江山 我無舟車 奈何 市南子曰君無形倨 無留居 以為君車 君曰彼其道幽遠(yuǎn)而無人 吾誰與為鄰 吾無糧 我無食 安得而至焉 市南子曰少君之費(fèi) 寡君之欲 雖無糧而乃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灰娖溲隆∮恢渌F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 君自此遠(yuǎn)矣 故有人者累 見有于人者憂 故堯非有人 非見有于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 除君之憂 而獨(dú)與道游于大莫之國 方舟而濟(jì)于河 有虛船來觸舟 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 則呼張歙之 一呼而不聞 再呼而不聞 于是三呼邪 則必以惡聲隨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向也虛而今也實(shí) 人能虛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之 


  北宮奢為衛(wèi)靈公賦斂以為鐘 為壇乎郭門之外 三月而成上下之縣 王子慶忌見而問焉 曰子何術(shù)之設(shè) 奢曰一之間無敢設(shè)也 奢聞之'既雕既琢 復(fù)歸于樸 侗乎其無識(shí) 儻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 其送往而迎來 來者勿禁 往者勿止 從其強(qiáng)梁 隨其曲傅 因其自窮 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 而況有大涂者乎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 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 曰子幾死乎 曰然 子惡死乎 曰然 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 東海有鳥焉 其名曰意怠 其為鳥也 翀翀 而似無能 引援而飛 迫脅而棲 進(jìn)不敢為前 退不敢為后 食不敢先嘗 必取其緒 是故其行列不斥 而外人卒不得害 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 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 修身以明汙 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 功成者墮 名成者虧 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 道流而不明居 得行而不名處 純純常?!∧吮扔诳瘛∠髹E捐勢(shì) 不為功名 是故無責(zé)于人 人亦無責(zé)焉 至人不聞 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 辭其交游 去其弟子 逃于大澤 衣裘褐 食杼栗 入獸不亂群 入鳥不亂行 鳥獸不惡 而況人乎 


  孔子問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魯 伐樹于宋 削跡于衛(wèi) 窮于商周 圍于陳蔡之間 吾犯此數(shù)患 親交益疏 徒友益散 何與 子桑雽曰子獨(dú)不聞假人之亡與 林回棄千金之璧 負(fù)赤子而趨 或曰'為其布與 赤子之布寡矣 為其累與 赤子之累多矣 棄千金之璧 負(fù)赤子而趨 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 此以天屬也 夫以利合者 迫窮禍患害相棄也 以天屬者 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yuǎn)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 小人甘以絕 彼無故以合者 則無故以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 徐行翔佯而歸 絕學(xué)捐書 弟子無挹于前 其愛益加進(jìn) 異日 桑雽又曰舜之將死 真泠禹曰'汝戒之哉 形莫若緣 情莫若率 '緣則不離 率則不勞 不離不勞 則不求文以待形 不求文以待形 固不待物 


  莊子衣大布而補(bǔ)之 正絜系履而過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 莊子曰貧也 非憊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 憊也 衣弊履穿 貧也 非憊也 此所謂非遭時(shí)也 王獨(dú)不見夫騰猿乎 其得楠梓豫章也 攬蔓其枝而王長(zhǎng)其間 雖羿 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 危行側(cè)視 振動(dòng)悼栗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 處勢(shì)不便 未足以逞其能也 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 奚可得邪 此比干之見剖心 徵也夫 


  孔子窮于陳蔡之間 七日不火食 左據(jù)槁木 右擊槁枝 而歌焱氏之風(fēng) 有其具而無其數(shù) 有其聲而無宮角 木聲與人聲 犁然有當(dāng)于人之心 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 愛己而造哀也 曰回 無受天損易 無受人益難 無始而非卒也 人與天一也 夫今之歌者其誰乎 回曰敢問無受天損易 仲尼曰饑渴寒暑 窮桎不行 天地之行也 運(yùn)物之泄也 言與之偕逝之謂也 為人臣者 不敢去之 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 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何謂無受人益難 仲尼曰始用四達(dá) 爵祿并至而不窮 物之所利 乃非己也 吾命有在外者也 君子不為盜 賢人不為竊 吾若取之何哉 故曰鳥莫知于鶍鴯 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 雖落其實(shí) 棄之而走 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 社稷存焉爾 何謂無始而非卒 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 焉知其所終 焉知其所始 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謂人與天一邪 仲尼曰有人 天也 有天 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 性也 圣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 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 翼廣七尺 目大運(yùn)寸 感周之顙 而集于栗林 莊周曰此何鳥哉 翼殷不逝 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 執(zhí)彈而留之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 螳螂執(zhí)翳而搏之 見得而忘形 異鵲從而利之 見利而忘其真 莊周怵然曰噫 物固相累 二類相召也 捐彈而反走 虞人逐而誶之 莊周反入 三日不庭 藺且從而問之 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 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 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 從其令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 異鵲感吾顙 游于栗林而忘真 栗林虞人以吾為戮 吾所以不庭也 


  陽子之宋 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 其一人美 其一人惡 惡者貴而美者賤 陽子問其故 逆旅小子對(duì)曰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其惡者自惡 吾不知其惡也 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 安往而不愛哉 

?

  外篇第二十一章 田子方?

?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 數(shù)稱谿工 文侯曰谿工 子之師邪 子方曰非也 無擇之里人也 稱道數(shù)當(dāng)故無擇稱之 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師誰邪 子方曰東郭順子 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 子方曰其為人也真 人貌而天虛 緣而葆真 清而容物 物無道 正容以悟之 使人之意也消 無擇何足以稱之 子方出 文侯儻然 終日不言 召前立臣而語之曰遠(yuǎn)矣 全德之君子 始吾以圣知之言 仁義之行為至矣 吾聞子方之師 吾形解而不欲動(dòng) 口鉗而不欲言 吾所學(xué)者 直土埂耳 夫魏真為我累耳 


  溫伯雪子適齊 舍于魯 魯人有請(qǐng)見之者 溫伯雪子曰不可 吾聞中國之君子 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 吾不欲見也 至于齊 反舍于魯 是人也又請(qǐng)見 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 今也又蘄見我 是必有以振我也 出而見客 入而嘆 明日見客 又入而嘆 其仆曰每見之客也 必入而嘆 何耶 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 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 昔之見我者 進(jìn)退一成規(guī) 一成矩 從容一若龍 一若虎 其諫我也似子 其道我也似父 是以嘆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 見之而不言 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 目擊而道存矣 亦不可以容聲矣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 夫子趨亦趨 夫子馳亦馳 夫子奔逸絕塵 而回瞠若乎后矣 夫子曰回 何謂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 夫子言亦言也 夫子趨亦趨也 夫子辯亦辯也 夫子馳亦馳也 夫子言道 回亦言道也 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者 夫子不言而信 不比而周 無器而民滔乎前 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 可不察與 夫哀莫大于心死 而人死亦次之 日出東方而入于西極 萬物莫不比方 有目有趾者 待是而后成功 是出則存 是入則亡 萬物亦然 有待也而死 有待也而生 吾一受其成形 而不化以待盡 效物而動(dòng) 日夜無隙 而不知其所終 薰然其成形 知命不能規(guī)乎其前 丘以是日徂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可不哀與 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 彼已盡矣 而女求之以為有 是求馬于唐肆也 吾服 女也甚忘 女服 吾也甚忘 雖然 女奚患焉 雖忘乎故吾 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見老聃 老聃新沐 方將被發(fā)而干 蟄然似非人 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見 曰丘也眩與 其信然與 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 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dú)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謂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 口辟焉而不能言 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 至陽赫赫 肅肅出乎天 赫赫發(fā)乎地 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或?yàn)橹o(jì)而莫見其形 消息滿虛 一晦一明 日改月化 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 生有所乎萌 死有所乎歸 始終相反乎無端 而莫知乎其所窮 非是也 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qǐng)問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 得至美而游乎至樂 謂之至人 孔子曰愿聞其方 曰草食之獸 不疾易藪 水生之蟲 不疾易水 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 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 萬物之所一也 得其所一而同焉 則四支百體將為塵垢 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 而莫之能滑 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 棄隸者若棄泥涂 知身貴于隸也 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 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夫孰足以患心 已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 而猶假至言以修心 古之君子 孰能脫焉 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于汋也 無為而才自然矣 至人之于德也 不修而物不能離焉 若天之自高 地之自厚 日月之自明 夫何修焉 孔子出 以告顏回曰丘之于道也 其猶醯雞與 微夫子之發(fā)吾覆也 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莊子見魯哀公 哀公曰魯多儒士 少為先生方者 莊子曰魯少儒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 何謂少乎 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shí) 履句履者知地形 緩佩玦者事至而斷 君子有其道者 未必為其服也 為其服者 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為不然 何不號(hào)于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 其罪死 于是哀公號(hào)之五日 而魯國無敢儒服者 獨(dú)有一丈夫 儒服而立乎公門 公即召而問以國事 千轉(zhuǎn)萬變而不窮 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 可謂多乎 


  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 故飯牛而牛肥 使秦穆公忘其賤 與之政也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 故足以動(dòng)人 


  宋元君將畫圖 眾史皆至 受揖而立 舐筆和墨 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 儃儃然不趨 受揖不立 因之舍 公使人視之 則解衣般礴裸 君曰可矣 是真畫者也 


  文王觀于臧 見一丈夫釣 而其釣?zāi)灐》浅制溽炗嗅炚咭病〕a炓病∥耐跤e而授之政 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 欲終而釋之 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 于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mèng)見良人 黑色而髯 乘駁馬而偏朱蹄 號(hào)曰'寓而政于臧丈人 庶幾乎民有瘳乎 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文王曰然則卜之 諸大夫曰先君之命 王其無它 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 典法無更 偏令無出 三年 文王觀于國 則列士壞植散群 長(zhǎng)官者不成德 斔斛不敢入于四竟 列士壞植散群 則尚同也 長(zhǎng)官者不成德 則同務(wù)也 斔斛不敢入于四竟 則諸侯無二心也 文王于是焉以為大師 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臧丈人昧然而不應(yīng) 泛然而辭 朝令而夜循 終身無聞 顏淵問于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 又何以夢(mèng)為乎 仲尼曰默 汝無言 夫文王盡之也 而又何論剌焉 彼直以循斯須也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引之盈貫 措杯水其肘上 發(fā)之 適矢復(fù)沓 方矢復(fù)寓 當(dāng)是時(shí) 猶象人也 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 非不射之射也 嘗與汝登高山 履危石 臨百仞之淵 若能射乎 于是無人遂登高山 履危石 臨百仞之淵 背逡巡 足二分垂在外 揖御寇而進(jìn)之 御寇伏地 汗流至踵 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 上窺青天 下潛黃泉 揮斥八極 神氣不變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爾于中也殆矣夫 


  肩吾問于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 三去之而無憂色 吾始也疑子 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 子之用心獨(dú)奈何 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 吾以其來不可卻也 其去不可止也 吾以為得失之非我也 而無憂色而已矣 我何以過人哉 且不知其在彼乎 其在我乎 其在彼邪亡乎我 在我邪亡乎彼 方將躊躇 方將四顧 何暇至乎人貴人賤哉 仲尼聞之曰古之真人 知者不得說 美人不得濫 盜人不得劫 伏戲 黃帝不得友 死生亦大矣 而無變乎己 況爵祿乎 若然者 其神經(jīng)乎大山而無介 入乎淵泉而不濡 處卑細(xì)而不憊 充滿天地 既以與人己愈有 


  楚王與凡君坐 少焉 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凡君曰凡之亡也 不足以喪吾存 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 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 由是觀之 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

  外篇第二十二章 知北游

?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 登隱弅之丘 而適遭無為謂焉 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 何處何服則安道 何從何道則得道 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 非不答 不知答也 知不得問 反于白水之南 登狐闋之上 而睹狂屈焉 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 狂屈曰唉 予知之 將語若 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知不得問 反于帝宮 見黃帝而問焉 黃帝曰無思無慮始知道 無處無服始安道 無從無道始得道 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 彼與彼不知也 其孰是邪 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 狂屈似之 我與汝終不近也 夫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不可致 德不可至 仁可為也 義可虧也 禮相偽也 故曰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義 失義而后禮 禮者 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故曰為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之 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也 今已為物也 欲復(fù)歸根 不亦難乎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 生也死之徒 死也生之始 孰知其紀(jì) 人之生 氣之聚也 聚則為生 散則為死 若死生為徒 吾又何患 故萬物一也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 其所惡者為臭腐 臭腐復(fù)化為神奇 神奇復(fù)化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圣人故貴一 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 無為謂不應(yīng)我 非不我應(yīng) 不知應(yīng)我也 吾問狂屈 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 非不我告 中欲告而忘之也 今予問乎若 若知之 奚故不近 黃帝曰彼其真是也 以其不知也 此其似之也 以其忘之也 予與若終不近也 以其知之也 狂屈聞之 以黃帝為知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shí)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圣人者 原天地之美而達(dá)萬物之理 是故至人無為 大圣不作 觀于天地之謂也 今彼神明至精 與彼百化 物已死生方圓 莫知其根也 扁然而萬物 自古以固存 六合為巨 未離其內(nèi) 秋豪為小 待之成體 天下莫不沈浮 終身不故 陰陽四時(shí)運(yùn)行 各得其序 惛然若亡而存 油然不形而神 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可以觀于天矣 


  嚙缺問道乎被衣 被衣曰若正汝形 一汝視 天和將至 攝汝知 一汝度 神將來舍 德將為汝美 道將為汝居 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言未卒 嚙缺睡寐 被衣大說 行歌而去之 曰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實(shí)知 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 無心而不可與謀 彼何人哉 


  舜問乎丞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 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 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 是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非汝有 是天地之委順也 子孫非汝有 是天地之委蛻也 故行不知所往 處不知所持 食不知所味 天地之強(qiáng)陽氣也 又胡可得而有邪 


  孔子問于老聃曰今日晏閑 敢問至道 老聃曰汝齊戒 疏瀹而心 澡雪而精神 掊擊而知 夫道 窅然難言哉 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 有倫生于無形 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 而萬物以形相生 故九竅者胎生 八竅者卵生 其來無跡 其往無崖 無門無房 四達(dá)之皇皇也 邀于此者 四肢強(qiáng) 思慮恂達(dá) 耳目聰明 其用心不勞 其應(yīng)物無方 天不得不高 地不得不廣 日月不得不行 萬物不得不昌 此其道與 且夫博之不必知 辯之不必慧 圣人以斷之矣 若夫益之而不加益 損之而不加損者 圣人之所保也 淵淵乎其若海 魏魏乎其終則復(fù)始也 運(yùn)量萬物而不匱 則君子之道 彼其外與 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 此其道與 


  中國有人焉 非陰非陽 處于天地之間 直且為人 將反于宗 自本觀之 生者 喑噫物也 雖有壽夭 相去幾何 須臾之說也 奚足以為堯 桀之是非 果蓏有理 人倫雖難 所以相齒 圣人遭之而不違 過之而不守 調(diào)而應(yīng)之 德也 偶而應(yīng)之 道也 帝之所興 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間 若白駒之過隙 忽然而已 注然勃然 莫不出焉 油然寥然 莫不入焉 已化而生 又化而死 生物哀之 人類悲之 解其天韜 墮其天帙 紛乎宛乎 魂魄將往 乃身從之 乃大歸乎 不形之形 形之不形 是人之所同知也 非將至之所務(wù)也 此眾人之所同論也 彼至則不論 論則不至 明見無值 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 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 


  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 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 東郭子曰期而后可 莊子曰在螻蟻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東郭子不應(yīng)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 固不及質(zhì) 正 獲之問于監(jiān)市履狶也 每下愈況' 汝唯莫必 無乎逃物 至道若是 大言亦然 周遍咸三者 異名同實(shí) 其指一也 嘗相與游乎無有之宮 同合而論 無所終窮乎 嘗相與無為乎 澹澹而靜乎 漠而清乎 調(diào)而閑乎 寥已吾志 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 去而來不知其所止 吾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 彷徨乎馮閎 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 物物者與物無際 而物有際者 所謂物際者也 不際之際 際之不際者也 謂盈虛衰殺 彼為盈虛非盈虛 彼為衰殺非衰殺 彼為本末非本末 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妸荷甘與神農(nóng)學(xué)于老龍吉 神農(nóng)隱幾 闔戶晝瞑 囗荷甘日中奓戶而入 曰老龍死矣 神農(nóng)隱幾擁杖而起 嚗然放杖而笑 曰天知予僻陋謾誕 故棄予而死 已矣 夫子無所發(fā)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弇堈吊聞之 曰夫體道者 天下之君子所系焉 今于道 秋豪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 而猶知藏其狂言而死 又況夫體道者乎 視之無形 聽之無聲 于人之論者 謂之冥冥 所以論道而非道也 


  于是泰清問乎無窮 曰子知道乎 無窮曰吾不知 又問乎無為 無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 亦有數(shù)乎 曰有 曰其數(shù)若何 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 可以賤 可以約 可以散 此吾所以知道之?dāng)?shù)也 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 曰若是 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 孰是而孰非乎 無始曰不知深矣 知之淺矣 弗知內(nèi)矣 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仰而嘆曰弗知乃知乎 知乃不知乎 孰知不知之知 無始曰道不可聞 聞而非也 道不可見 見而非也 道不可言 言而非也 知形形之不形乎 道不當(dāng)名 無始曰有問道而應(yīng)之者 不知道也 雖問道者 亦未聞道 道無問 問無應(yīng) 無問問之 是問窮也 無應(yīng)應(yīng)之 是無內(nèi)也 以無內(nèi)待問窮 若是者 外不觀乎宇宙 內(nèi)不知乎大初 是以不過乎昆侖 不游乎太虛 


  光曜問乎無有曰夫子有乎 其無有乎 光曜不得問而孰視其狀貌窅然空然 終日視之而不見 聽之而不聞 搏之而不得也 光曜曰至矣 其孰能至此乎 予能有無矣 而未能無無也 及為無有矣 何從至此哉 


  大馬之捶鉤者 年八十矣 而不失豪芒 大馬曰子巧與 有道與 曰臣有守也 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鉤 于物無視也 非鉤無察也 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 以長(zhǎng)得其用 而況乎無不用者乎 物孰不資焉 


  冉求問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 古猶今也 冉求失問而退 明日復(fù)見 曰昔者吾問'未有天地可知乎 夫子曰可 古猶今也 昔日吾昭然 今日吾昧然 敢問何謂也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 神者先受之 今之昧然也 且又為不神者求邪 無古無今 無始無終 未有子孫而有孫子可乎 冉求未對(duì) 仲尼曰已矣 末應(yīng)矣 不以生生死 不以死死生 死生有待邪 皆有所一體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 物物者非物 物出不得先物也 猶其有物也 猶其有物也無已 圣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 亦乃取于是者也 


  顏淵問乎仲尼曰回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 無有所迎 回敢問其游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 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 與物化者 一不化者也 安化安不化 安與之相靡 必與之莫多 狶韋氏之囿 黃帝之圃 有虞氏之宮 湯武之室 君子之人 若儒墨者師 故以是非相赍也 而況今之人乎 圣人處物不傷物 不傷物者 物亦不能傷也 唯無所傷者 為能與人相將迎 山林與 皋壤與 使我欣欣然而樂與 樂未畢也 哀又繼之 哀樂之來 吾不能御 其去弗能止 悲夫 世人直為物逆旅耳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 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無知無能者 固人之所不免也 夫務(wù)免乎人之所不免者 豈不亦悲哉 至言去言 至為去為 齊知之 所知?jiǎng)t淺矣


  雜篇第二十三章 庚桑楚?

?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 偏得老聃之道 以北居畏壘之山 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 其妾之挈然仁者遠(yuǎn)之 擁腫之與居 鞅掌之為使 居三年 畏壘大壤 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 吾灑然異之 今吾日計(jì)之而不足 歲計(jì)之而有余 庶幾其圣人乎 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 社而稷之乎 庚桑子聞之 南面而不釋然 弟子異之 庚桑子曰弟子何異于予 夫春氣發(fā)而百草生 正得秋而萬寶成 夫春與秋 豈無得而然哉 天道已行矣 吾聞至人 尸居環(huán)堵之室 而百姓猖狂 不知所如往 今以畏壘之細(xì)民 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 我其杓之人邪 吾是以不釋于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 夫?qū)こV疁稀【摁~無所還其體 而鯢鰍為之制 步仞之丘陵 巨獸無所隱其軀 而孽狐為之祥 且夫尊賢授能 先善與利 自古堯 舜以然 而況畏壘之民乎 夫子亦聽矣 庚桑子曰小子來 夫函車之獸 介而離山 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 吞舟之魚 蕩而失水 則蟻能苦之 故鳥獸不厭高 魚鱉不厭深 夫全其形生之人 藏其身也 不厭深眇而已矣 且夫二子者 又何足以稱揚(yáng)哉 是其于辯也 將妄鑿垣墻而殖蓬蒿也 簡(jiǎn)發(fā)而櫛 數(shù)米而炊 竊竊乎又何足以濟(jì)世哉 舉賢則民相軋 任知?jiǎng)t民相盜 之?dāng)?shù)物者 不足以厚民 民之于利甚勤 子有殺父 臣有殺君 正晝?yōu)楸I 日中穴阫 吾語女大亂之本 必生于堯 舜之間 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千世之后 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南榮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長(zhǎng)矣 將惡乎托業(yè)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曰全汝形 抱汝生 無使汝思慮營營 若此三年 則可以及此言矣 南榮趎曰目之與形 吾不知其異也 而盲者不能自見 耳之與形 吾不知其異也 而聾者不能自聞 心之與形 吾不知其異也 而狂者不能自得 形之與形亦辟矣 而物或間之邪 欲相求而不能相得 今謂趎曰'全汝形 抱汝生 無使汝思慮營營 '趎勉聞道達(dá)耳矣 庚桑子曰辭盡矣 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雞不能伏鵠卵 魯雞固能矣 雞之與雞 其德非不同也 有能與不能者 其才固有巨小也 今吾才小 小足以化子 子胡不南見老子 南榮趎贏糧 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來乎 南榮趎曰唯 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 南榮趎懼然顧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 南榮囗俯而慚 仰而嘆 曰今者吾忘吾答 因失吾問 老子曰何謂也 南榮趎曰不知乎人謂我朱愚 知乎反愁我軀 不仁則害人 仁則反愁我身 不義則傷彼 義則反愁我己 我安逃此而可 此三言者 趎之所患也 愿因楚而問之 老子曰向吾見若眉睫之間 吾因以得汝矣 今汝又言而信之 若規(guī)規(guī)然若喪父母 揭竿而求諸海也 女亡人哉 惘惘乎 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 可憐哉 南榮趎請(qǐng)入就舍 召其所好 去其所惡 十日自愁 復(fù)見老子 老子曰汝自灑濯 孰哉郁郁乎 然而其中津津乎猶有惡也 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 將內(nèi)揵 內(nèi)韄者不可繆而捉 將外揵4 外內(nèi)韄者 道德不能持 而況放道而行者乎 南榮趎曰里人有病 里人問之 病者能言其病 然其病病者猶未病也 若趎之聞大道 譬猶飲藥以加病也 趎愿聞衛(wèi)生之經(jīng)而已矣 老子曰衛(wèi)生之經(jīng) 能抱一乎 能勿失乎 能無卜筮而知吉兇乎 能止乎 能已乎 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 能翛然乎 能侗然乎 能兒子乎 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 和之至也 終日握而手不掜 共其德也 終日視而目不瞬 偏不在外也 行不知所之 居不知所為 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是衛(wèi)生之經(jīng)已 南榮囗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 曰非也 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 夫至人者 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 不以人物利害相攖 不相與為怪 不相與為謀 不相與為事 翛然而往 侗然而來 是謂衛(wèi)生之經(jīng)已 曰然則是至乎 曰未也 吾固告汝曰'能兒子乎 兒子動(dòng)不知所為 行不知所之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 禍亦不至 福亦不來 禍福無有 惡有人災(zāi)也 


  宇泰定者 發(fā)乎天光 發(fā)乎天光者 人見其人 物見其物 人有修者 乃今有恒 有恒者 人舍之 天助之 人之所舍 謂之天民 天之所助 謂之天子 


  學(xué)者 學(xué)其所不能學(xué)也 行者 行其所不能行也 辯者 辯其所不能辯也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 至矣 若有不即是者 天鈞敗之 備物將以形 藏不虞以生心 敬中以達(dá)彼 若是而萬惡至者 皆天也 而非人也 不足以滑成 不可內(nèi)于靈臺(tái) 靈臺(tái)者有持 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不見其誠己而發(fā) 每發(fā)而不當(dāng) 業(yè)入而不舍 每更為失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 人得而誅之 為不善乎幽間之中者 鬼得而誅之 明乎人 明乎鬼者 然后能獨(dú)行 券內(nèi)者 行乎無名 券外者 志乎期費(fèi) 行乎無名者 唯庸有光 志乎期費(fèi)者 唯賈人也 人見其跂 猶之魁然 與物窮者 物入焉 與物且者 其身之不能容 焉能容人 不能容人者無親 無親者盡人 兵莫慘于志 鏌铘為下 寇莫大于陰陽 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非陰陽賊之 心則使之也 


  道通其分也 其成也毀也 所惡乎分者 其分也以備 所以惡乎備者 其有以備 故出而不反 見其鬼 出而得 是謂得死 滅而有實(shí) 鬼之一也 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 出無本 入無竅 有實(shí)而無乎處 有長(zhǎng)而無乎本剽 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shí) 有實(shí)而無乎處者 宇也 有長(zhǎng)而無本剽者 宙也 有乎生 有乎死 有乎出 有乎入 入出而無見其形 是謂天門 天門者 無有也 萬物出乎無有 有不能以有為有 必出乎無有 而無有一無有 圣人藏乎是 


  古之人 其知有所至矣 惡乎至 有以為未始有物者 至矣 盡矣 弗可以加矣 其次以為有物矣 將以生為喪也 以死為反也 是以分已 其次曰始無有 既而有生 生俄而死 以無有為首 以生為體 以死為尻 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 吾與之為友 是三者雖異 公族也 昭景也 著戴也 甲氏也 著封也非一也 


  有生鹹也 披然曰移是 嘗言移是 非所言也 雖然 不可知者也 臘者之有膍胲 可散而不可散也 觀室者周于寢廟 又適其偃焉 為是舉移是 請(qǐng)嘗言移是是以生為本 以知為師 因以乘是非 果有名實(shí) 因以己為質(zhì) 使人以為己節(jié) 因以死償節(jié) 若然者 以用為知 以不用為愚 以徹為名 以窮為辱 移是 今之人也 是蜩與學(xué)鳩同于同也 


  蹍市人之足 則辭以放驁 兄則以嫗 大親則已矣 故曰至禮有不人 至義不物 至知不謀 至仁無親 至信辟金 徹志之勃 解心之謬 去德之累 達(dá)道之塞 貴富顯嚴(yán)名利六者 勃志也 容動(dòng)色理氣意六者 謬心也 惡欲喜怒哀樂六者 累德也 去就取與知能六者 塞道也 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 正則靜 靜則明 明則虛 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道者 德之欽也 生者 德之光也 性者 生之質(zhì)也 性之動(dòng)謂之為 為之偽謂之失 知者 接也 知者 謨也 知者之所不知 猶睨也 動(dòng)以不得已之謂德 動(dòng)無非我之謂治 名相反而實(shí)相順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yù)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 唯全人能之 雖蟲能蟲 雖蟲能天 全人惡天 惡人之天 而況吾天乎人乎 一雀適羿 羿必得之 或也 以天下為之籠 則雀無所逃 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 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 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 無有也 介者拸畫 外非譽(yù)也 胥靡登高而不懼 遺死生也 夫復(fù)諧不饋而忘人 忘人 因以為天人矣 故敬之而不喜 侮之而不怒者 唯同乎天和者為然 出怒不怒 則怒出于不怒矣 出為無為 則為出于無為矣 欲靜則平氣 欲神則順心 有為也欲當(dāng) 則緣于不得已 不得已之類 圣人之道 

?

  雜篇第二十四章 徐無鬼

?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 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 苦于山林之勞 故乃肯見于寡人 徐無鬼曰我則勞于君 君有何勞于我 君將盈耆欲 長(zhǎng)好惡 則性命之情病矣 君將黜耆欲 牽好惡 則耳目病矣 我將勞君 君有何勞于我 武侯超然不對(duì) 少焉 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zhì) 執(zhí)飽而止 是貍德也 中之質(zhì) 若視日 上之質(zhì) 若亡其一 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 吾相馬直者中繩 曲者中鉤 方者中矩 圓者中規(guī) 是國馬也 而未若天下馬也 天下馬有成材 若卹若失 若喪其一 若是者 超軼絕塵 不知其所 武侯大悅而笑 徐無鬼出 女商曰先生獨(dú)何以說吾君乎 吾所以說吾君者 橫說之則以詩 書 禮 樂 從說則以金板 六韜 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shù) 而吾君未嘗啟齒 今先生何以說吾君 使吾君說若此乎 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 女商曰若是乎 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 去國數(shù)日 見其所知而喜 去國旬月 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 及期年也 見似人者而喜矣 不亦去人滋久 思人滋深乎 夫逃虛空者 藜藋柱乎鼪鼬之徑 良位其空 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cè)者乎 久矣夫 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cè)乎 


  徐無鬼見武侯 武侯曰先生居山林 食芧栗 厭蔥韭 以賓寡人 久矣夫 今老邪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 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徐無鬼曰無鬼生于貧賤 未嘗敢飲食君之酒肉 將來勞君也 君曰何哉 奚勞寡人 曰勞君之神與形 武侯曰何謂邪 徐無鬼曰天地之養(yǎng)也一 登高不可以為長(zhǎng) 居下不可以為短 君獨(dú)為萬乘之主 以苦一國之民 以養(yǎng)耳目鼻口 夫神者不自許也 夫神者 好和而惡奸 夫奸 病也 故勞之 唯君所病之何也 武侯曰欲見先生久矣 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 其可乎 徐無鬼曰不可 愛民 害民之始也 為義偃兵 造兵之本也 君自此為之 則殆不成 凡成美 惡器也 君雖為仁義 幾且偽哉 形固造形 成固有伐 變固外戰(zhàn) 君亦必?zé)o盛鶴列于麗譙之間 無徒驥于錙壇之宮 無藏逆于得 無以巧勝人 無以謀勝人 無以戰(zhàn)勝人 夫殺人之士民 兼人之土地 以養(yǎng)吾私與吾神者 其戰(zhàn)不知孰善 勝之惡乎在 君若勿已矣 修胸中之誠以應(yīng)天地之情而勿攖 夫民死已脫矣 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方明為御 昌寓驂乘 張若 諧朋前馬 昆閽 滑稽后車 至于襄城之野 七圣皆迷 無所問涂 適遇牧馬童子 問涂焉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黃帝曰異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 請(qǐng)問為天下 小童曰夫?yàn)樘煜抡摺∫嗳舸硕岩印∮洲墒卵伞∮枭俣杂斡诹现畠?nèi) 予適有瞀病 有長(zhǎng)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 予又且復(fù)游于六合之外 夫?yàn)樘煜乱嗳舸硕选∮栌洲墒卵伞↑S帝曰夫?yàn)樘煜抡摺t誠非吾子之事 雖然 請(qǐng)問為天下 小童辭 黃帝又問 小童曰夫?yàn)樘煜抡摺∫噢梢援惡跄榴R者哉 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黃帝再拜稽首 稱天師而退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 辯士無談?wù)f之序則不樂 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皆囿于物者也 招世之士興朝 中民之士榮官 筋國之士矜雅 勇敢之士奮患 兵革之士樂戰(zhàn) 枯槁之士宿名 法律之士廣治 禮樂之士敬容 仁義之士貴際 農(nóng)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 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 庶人有旦暮之業(yè)則勸 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錢財(cái)不積則貪者憂 權(quán)勢(shì)不尤則夸者悲 勢(shì)物之徒樂變 遭時(shí)有所用 不能無為也 此皆順比于歲 不物于易者也 馳其形性 潛之萬物 終身不反 悲夫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 天下皆羿也 可乎 惠子曰可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 而各是其所是 天下皆堯也 可乎 惠子曰可 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 與夫子為五 果孰是邪 或者若魯遽者邪 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 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魯遽曰'是直以陽召陽 以陰召陰 非吾所謂道也 吾示子乎吾道 于是乎為之調(diào)瑟 廢一于堂 廢一于室 鼓宮宮動(dòng) 鼓角角動(dòng) 音律同矣 夫或改調(diào)一弦 于五音無當(dāng)也 鼓之 二十五弦皆動(dòng) 未始異于聲而音之君已 且若是者邪 惠子曰今乎儒墨楊秉 且方與我以辯 相拂以辭 相鎮(zhèn)以聲 而未始吾非也 則奚若矣 莊子曰齊人蹢子于宋者 其命閽也不以完 其求鈃鐘也以束縛 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 夫楚人寄而蹢閽者 夜半于無人之時(shí)而與舟人斗 未始離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莊子送葬 過惠子之墓 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 使匠人鐲之 匠石運(yùn)斤成風(fēng) 聽而鐲之 盡堊而鼻不傷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聞之 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 匠石曰臣則嘗能鐲之 雖然 臣之質(zhì)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 吾無以為質(zhì)矣 吾無與言之矣 


  管仲有病 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 可不諱云 至于大病 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 管仲曰公誰欲與 公曰鮑叔牙 曰不可 其為人潔廉 善士也 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 又一聞人之過 終身不忘 使之治國 上且鉤乎君 下且逆乎民 其得罪于君也將弗久矣 公曰然則孰可 對(duì)曰勿已則隰朋可 其為人也 上忘而下畔 愧不若黃帝 而哀不己若者 以德分人謂之圣 以財(cái)分人謂之賢 以賢臨人 未有得人者也 以賢下人 未有不得人者也 其于國有不聞也 其于家有不見也 勿已則隰朋可 


  吳王浮于江 登乎狙之山 眾狙見之 恂然棄而走 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 委蛇攫瑵 見巧乎王 王射之 敏給搏捷矢 王命相者趨射之 狙執(zhí)死 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 伐其巧 恃其便以敖予 以至此殛也 戒之哉 嗟乎 無以汝色驕人哉 顏不疑歸而師董梧 以鋤其色 去樂辭顯 三年而國人稱之 


  南伯子綦隱幾而坐 仰天而噓 顏成子入見曰夫子 物之尤也 形固可使若槁骸 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曰吾嘗居山穴之中矣 當(dāng)是時(shí)也 田禾一睹我而齊國之眾三賀之 我必先之 彼故知之 我必賣之 彼故鬻之 若我而不有之 彼惡得而知之 若我而不賣之 彼惡得而鬻之 嗟乎 我悲人之自喪者 吾又悲夫悲人者 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 其后而日遠(yuǎn)矣 


  仲尼之楚 楚王觴之 孫叔敖執(zhí)爵而立 市南宜僚受酒而祭 曰古之人乎 于此言已 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 未之嘗言 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 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 丘愿有喙三尺 彼之謂不道之道 此之謂不言之辯 故德總乎道之所一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 至矣 道之所一者 德不能同也 知之所不能知者 辯不能舉也 名若儒墨而兇矣 故海不辭東流 大之至也 圣人并包天地 澤及天下 而不知其誰氏 是故生無爵 死無謚 實(shí)不聚 名不立 此之謂大人 狗不以善吠為良 人不以善言為賢 而況為大乎 夫?yàn)榇蟛蛔阋詾榇蟆《鴽r為德乎 夫大備矣 莫若天地 然奚求焉 而大備矣 知大備者 無求 無失 無棄 不以物易己也 反己而不窮 循古而不摩 大人之誠 


  子綦有八子 陳諸前 召九方歅曰為我相吾子 孰為祥 九方歅曰梱也為祥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曰梱也 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于是極也 九方歅曰夫與國君同食 澤及三族 而況父母乎 今夫子聞之而泣 是御福也 子則祥矣 父則不祥 子綦曰歅 汝何足以識(shí)之 而梱祥邪 盡于酒肉 入于鼻口矣 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 吾未嘗為牧而牂生于奧 未嘗好田而鶉生于宎 若勿怪 何邪 吾所與吾子游者 游于天地 吾與之邀樂于天 吾與之邀食于地 吾不與之為事 不與之為謀 不與之為怪 吾與之乘天地之誠而不以物與之相攖 吾與之一委蛇而不與之為事所宜 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 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 殆乎 非我與吾子之罪 幾天與之也 吾是以泣也 無幾何而使梱之于燕 盜得之于道 全而鬻之則難 不若刖之則易 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齊 適當(dāng)渠公之街 然身食肉而終 


  嚙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 曰將逃堯 曰奚謂邪 曰夫堯畜畜然仁 吾恐其為天下笑 后世其人與人相食與 夫民不難聚也 愛之則親 利之則至 譽(yù)之則勸 致其所惡則散 愛利出乎仁義 捐仁義者寡 利仁義者眾 夫仁義之行 唯且無誠 且假乎禽貪者器 是以一人之?dāng)嘀铺煜隆∑┲q一覕也 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 而不知其賊天下也 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 


  有暖姝者 有濡需者 有卷婁者 所謂暖姝者 學(xué)一先生之言 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 自以為足矣 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是以謂暖姝者也 濡需者 豕虱是也 擇疏鬣長(zhǎng)毛 自以為廣宮大囿 奎蹄曲隈 乳間股腳 自以為安室利處 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 而己與豕俱焦也 此以域進(jìn) 此以域退 此其所謂濡需者也 卷婁者 舜也 羊肉不慕蟻 蟻慕羊肉 羊肉羶也 舜有羶行 百姓悅之 故三徙成都 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 堯聞舜之賢 舉之童土之地 曰冀得其來之澤 舜舉乎童土之地 年齒長(zhǎng)矣 聰明衰矣 而不得休歸 所謂卷婁者也 是以神人惡眾至 眾至則不比 不比則不利也 故無所甚親 無所甚疏 抱德煬和 以順天下 此謂真人 于蟻棄知 于魚得計(jì) 于羊棄意 以目視目 以耳聽耳 以心復(fù)心 若然者 其平也繩 其變也循 古之真人 以天待之 不以人入天 古之真人 


  得之也生 失之也死 得之也死 失之也生藥也 其實(shí)堇也 桔梗也 雞癕也 豕零也 是時(shí)為帝者也 何可勝言 


  句踐也以甲楯三千棲于會(huì)稽 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 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 故曰鴟目有所適 鶴脛?dòng)兴?jié) 解之也悲 故曰風(fēng)之過 河也有損焉 日之過 河也有損焉 請(qǐng)只風(fēng)與日相與守河 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 恃源而往者也 故水之守土也審 影之守人也審 物之守物也審 故目之于明也殆 耳之于聰也殆 心之于殉也殆 凡能其于府也殆 殆之成也不給改 禍之長(zhǎng)也茲萃 其反也緣功 其果也待久 而人以為己寶 不亦悲乎 故有亡國戮民無已 不知問是也 故足之于地也踐 雖踐 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 人之知也少 雖少 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謂也 知大一 知大陰 知大目 知大均 知大方 知大信 知大定 至矣 大一通之 大陰解之 大目視之 大均緣之 大方體之 大信稽之 大定持之 盡有天 循有照 冥有樞 始有彼 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 不知而后知之 其問之也 不可以有崖 而不可以無崖 頡滑有實(shí) 古今不代 而不可以虧 則可不謂有大揚(yáng)攉乎 闔不亦問是已 奚惑然為 以不惑解惑 復(fù)于不惑 是尚大不惑 

南華經(jīng)(莊子17-24章)的評(píng)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qǐng)遵守國家法律
台东市| 曲阜市| 通海县| 宜兰县| 司法| 富川| 正宁县| 那曲县| 萝北县| 巩留县| 洛阳市| 桂平市| 日照市| 蓝田县| 台湾省| 柳江县| 麻阳| 上思县| 且末县| 龙海市| 麻城市| 长汀县| 呼玛县| 饶阳县| 德保县| 崇仁县| 洛南县| 道孚县| 澜沧| 宁乡县| 南雄市| 肇庆市| 武隆县| 宁乡县| 巩留县| 中卫市| 德兴市| 长白| 平安县| 西青区|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