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助人情節(jié),尊重他人命運
? ? 很多時候在談奉獻精神,就從利他角度來說一說吧。
? ? 大家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之所欲未必是他人所欲。
? ? 第一,利他的內(nèi)容。
? ? 每個人的欲望都不一樣,即便是一樣的欲望口味也未必相同。
? ? 比如大家都喜歡讀書,但喜歡讀的書差別很大。
? ? 即便是都喜歡小說的,小說里還有那么多的分類。
? ? 即便是同一種分類的,有些喜歡爽文,有些喜歡虐文。
? ? 游戲、旅游、運動等等皆是同理。
? ? 他人說的話,你未必就能當真。即便是他人說了,理解也會有偏差。
? ? 因此,你認為的奉獻,讓利,他人有很大的概率不領情。
? ? 第二,利他的方式。
? ? 有些人喜歡直接的,干脆的,給了就行;有些人則喜歡委婉的,你還要注重給的方式,是否會影響到他的自尊心。
? ? 但是委婉的又分為孤獨型和陪伴型。
? ? 第三,利他的次數(shù)。
? ? 如果利他的次數(shù)多了,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時,只要有一次沒有到位就會被打上自私的標簽。
? ? 原來利他行為中,給了是情分,不給是本分。但由于次數(shù)的增加,就變成了給了是本分,不給就是自私。
? ? 其實每個人也都是自私的,只是自私級別的不同。
? ? 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等級,以現(xiàn)在的認知可能還要加上個宇宙。
? ? 第四,利他的比例。
? ? 在奉獻的過程中,利他的比例也十分重要。分配利益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即便是主動讓利,主體也可能會認為分配不公從而懷恨在心。
? ? 也就是好心辦壞事。
? ? 第五,利他的過程。
? ? 很多時候,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操作起來總是會有很多難題。
? ? 比如怎么實行,大家對利他的理解是怎么樣的。大范圍的利他行為也需要他人代為執(zhí)行,那就避免不了主體認知的局限性,以及溝通損耗。
? ?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積極執(zhí)行可能出現(xiàn)問題,也有可能會被一些人半路截胡,讓利他行為變成這些人的利己行為。
? ? 第六,利他的認知。
? ? 在你的認知里,你認為這么做是在幫助他,但在他的認知里,你這么做可能并不是在為他好,而是說風涼話、喪氣話、危言聳聽。
? ? 尤其常見的就是說生吃會有寄生蟲。
? ? 固有認知是很難改變的,動他們的觀念就等于和他們拼命。
? ? 雖然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很多人其實心里也懂,但已經(jīng)做了,在他們看來已經(jīng)無法挽回了,所以他們潛意識里會主動拒絕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因為他們無法承認后果如此嚴重。
? ? 也就是說,即便是你抱著利他的角度,仍然會有無法真正利他,以及利他不領情的問題。
? ? 因此,放下助人情節(jié),尊重他人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