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論
有人說我的車只有幾萬元的笸籮貨,沒必要洗她,一年洗一次就夠了。其實這種心態(tài)本身不在洗車這件事上,至于是否洗車與車的價值真的沒有直接關系,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洗衣服有的人每天都要換洗衣服,有的人一周換洗一次,甚至有些人一月?lián)Q洗一次,當然一年到頭不換洗的也有之,至于是天天洗還是一周洗或者一月洗,這當然和衣服的價格沒有直接關系了,估計沒有那位朋友說今天我穿的是The North Face(北面,國際戶外大牌)就必須天天換洗,而過幾天穿的是安踏特步就隨它去一月洗一次得了,或者穿壞直接丟掉,洗他干嘛,不過現(xiàn)在的衣服都很結(jié)實想穿壞在丟估計有生之年不用換洗衣服了。

三國時期的倒霉蛋劉皇叔說過“兄弟如手足,妻兒如衣服”衣服乃身外之物,妻兒怎么說也比衣服重要,然到了劉皇叔嘴里竟不如衣服,何況是車乎?洗車這件事與洗衣服同理,你可以每天都洗也可以一月一洗,更可以開到爛不洗一次,這完全看個人,和車的價值真沒什么直接關系,關乎的是車主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我見過開著百萬奧迪的主,車上布滿灰塵泥垢如同歷經(jīng)人世滄桑,也見過路上跑著的奧拓一塵不染如芙蓉出水,相信坐在奧迪與奧拓車里的主心態(tài)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洗車與車價論更多的是關乎到外在因素,如某一個冬日的早晨,路上衣衫整潔的忙碌行人鄙視著亦或同情著路邊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時,流浪漢是否也在悠閑著靠著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南墻同樣鄙視亦或同情著行色匆匆的路人呢?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的是流浪漢的衣衫,流浪漢看到的是路人的忙碌,就如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有點扯遠了,是否洗車,洗車頻率看的是個人對生活的審美方式,而不是車的本身價值,不是所有東西都能用價值考量的。一輛JEEP牧馬人最霸氣的時刻就是從泥濘的山路蹣跚而來,渾身上下披著泥巴,排氣管冒著熱氣,發(fā)動機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然而洗掉了一身滄桑卻變成了樂高玩偶,少了些許霸氣;

而一輛紅色的馬自達昂克賽拉從洗車店緩緩開出,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媚美人,而疾馳掠過,光與影來一個驚艷邂逅,這一刻她無比的激情,讓人忍不住在車群里多看了那么一眼。牧馬人與昂克賽拉論價值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給人的最美時刻卻在兩個完全相反方向上。牧馬人沒有因為臟而失去他的霸氣,反增添了歷經(jīng)滄桑王者歸來的豪邁,而昂克賽拉也因清洗干凈而艷麗奪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

洗車這件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生活態(tài)度和對生活審美方式的不同看法也相差萬千,但絕對和車的價值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如若非要和車的價值扯上半毛錢關系的話,那么可以這樣認為:車的價值影響了車主生活的態(tài)度與審美方式,從而間接的影響了是否洗車和洗車頻率。所以說嘛洗車這回事,不因外人的鄙視目光而妥協(xié),更不以車本身的價值而改變本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車價而選擇洗與不洗。更不以車價改變生活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審美方式,洗與不洗,多久洗完全取決于車主自己。